【十三五规划建议】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重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深化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统筹考虑全域规划编制、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和管理体制,提升“环湾三城”的辐射带动力、重点组团的发展承载力、特色城镇的要素吸引力和美丽乡村的功能支撑力,加快建成以精益城市、生态城镇、美丽乡村为特色的“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市—特色小城镇—新型社区”四级城镇体系。
【开局之年】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化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推进“多规合一”,全面开展城市设计,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
【解读】 重点突破市北和李沧
“五年来,青岛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全域统筹呈现新格局。深入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空间布局趋于科学合理,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趋于清晰明确,组团式、生态化的海湾型大都市建设格局全面展开。”青岛市委党校城市研究专家刘文俭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青岛由过去定位的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提升定位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依据总体规划,加快审批进度,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批复规划许可面积累计1.56亿平方米,是上个五年的1.49倍。
而十三五,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深化实施大青岛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并且提出了现代化海湾型都市区的概念,“之所以这么提是为了增强环湾三城的城市功能和辐射带动力,营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国际化城市功能环境。”刘文俭说,之所以重点突破市北和李沧,是因为随着老企业的搬迁等,原先用地的功能将发生变化,而这部分地区的规划和建设又将带来城市格局的变化。
“做优做美东岸城区,做强做大西岸城区,做高做新北岸城区,提升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刘文俭认为,可统筹推进老城保护、新区建设和“青黄红”互联互通,有效疏解老城区部分功能,支持城区北部崛起,缩小南北城区差距,促进东西城区均衡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打造精益城市,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功能互补、设施互联、相互依托、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海湾型都市区。
而次中心城市重在提升发展承载力,以即墨、胶州、平度、莱西四市驻地和董家口港城、鳌山湾新城、胶东国际空港新城等外围组团为重点,着力打造10个次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四市驻地按照现代化中等城市要求,科学规划空间布局,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与旧城区改造。开展平度市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功能组团按照布局合理、产城融合、各具特色的要求,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培育成为新型城镇化重要战略节点。实施平度、莱西崛起战略,加强资金、基础设施、高端产业向北部倾斜。最终建设“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市—特色小城镇—新型社区”四级城镇体系。
【十三五规划建议】
全面完成棚户区和危房改造任务。采取政府主导模式,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全面完成主城区棚户区和危房改造任务。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做到配套设施与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同步规划、同步报批、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着力解决好中低收入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
【开局之年】
多措并举化解过剩产能,重点妥善处置工业“僵尸企业”、房地产“僵尸项目”等问题。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住房租赁补贴保障范围,完成住房保障8000套(户)。加快城中村改造。启动棚户区改造6万户,其中主城区2.4万户。
【解读】 去库存,打通商品房保障房通道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市经信委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而改革的关键就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不能再沿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命令方式,更多要依法进行,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一是在转型升级上做好“加法”。就是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提升质量品牌,深化定向招商,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二是化解过剩产能上做好“减法”。就是严禁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更多利用转型转产、兼并重组等市场化手段,压缩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腾出要素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三是在创新驱动上做好“乘法”。就是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不断放大“互联网+”、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增强企业内生发展动力。四是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做好“除法”。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束缚市场活力的各种壁垒,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化解企业融资债务风险,切实减轻实体经济企业的负担,有效激发企业的创造活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经济工作的抓手和着力点。在房地产“去库存”过程中,青岛市着力打通商品房与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和保障房的置业通道,积极培育新兴业态,针对供给侧改革“去库存”目标精准发力。
据统计,青岛市房地产现有住宅库存约14万套,在全国排名居后,销售周期约13个月,与国际通行标准相比尚在合理区间,但也面临一定“去库存”的压力。在消化房产存量方面,棚户区改造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市北区是青岛主城区中的老城区,棚户区改造的户数占整个主城区的70%,棚改融资额度达237亿元,目前90%的住户选择货币补偿,青岛探索实施将商品房纳入征收房屋的安置房源范围为居民安居置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青岛市目前正在探索由政府购买商品房作为安置房源,同时正在对全市在建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全面梳理,选择一部分地理位置较好、价格便宜、户型较好的开发项目,提供给棚户区改造居民选择。
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记者 娄花
[编辑:亚麦]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