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毛里求斯与青岛两地人民的美好祝愿,毛里求斯的“国宝”——四只亚达伯拉象龟在青安家落户。昨天上午,象龟在青岛动物园首次与市民见面,新落成开放的象龟馆,吸引着众多市民及游客前来参观。
象龟馆位于青岛市动物园东南角,在现有羚牛馆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而成。扩建后的建筑面积325平方米,室外展览场地290平方米。
馆舍内部区域布置了室内工作间、隔离间、喂食区、室内展览区等区域,工作间供工作人员日常办公使用。隔离间是为象龟在外部气温低、外部环境不适合象龟生活时临时启用的场所。为保证象龟进食的方便,设立了独立的喂食区域,在喂食区内设置了电子磅秤,随时监测记录象龟的体重等数据。
在室内展区和隔离间内,又分别布置了沙坑、空调、温湿仪、热水器等设施,满足了象龟的活动、洗澡和温湿度监测监控需求,为象龟的生活和展览奠定了基础。
展览设置分为冬春季和夏秋季展览,冬春季展览为室内展览,象龟生活空间与游客内参观廊道均设在室内,内参观廊道符合无障碍建设标准。夏秋季展览为室内室外结合展览,温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到馆舍外场地,外场地运用草坪、景石、木围栏等自然元素配置象龟生活空间,设外参观廊道。
目前这里已经修葺一新,馆内的走廊里张贴着象龟的基本资料,两名经过专业培训的饲养员正在帮助象龟晒太阳。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象龟,太可爱了。”来自参观的市民孙女士看到象龟非常激动。据动物园相关工作人员介绍,4只象龟经过了30天的隔离检疫,昨天是首次与市民见面,市民可以来动物园象龟馆参观。
据悉,亚达伯拉象龟是亚热带的陆栖龟类,主要生活在高湿度的树林中,喜暖怕寒,对温度的变化尤为敏感。在现场记者看到,象龟馆的设计,总体模拟毛里求斯当地的生态环境,室内配备升温、加湿、紫外线消毒等装置,馆舍顶部设置钢化玻璃采光窗,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采光照明,同时,外立面与动物园老建筑风格统一,屋顶装饰和内部热带植物运用上力求体现毛里求斯的异域风情。整个建筑在动物园中既不突兀,又有自己显著的特点,使象龟馆成为动物园中的特色馆舍。
崔连清与张婷玉是象龟馆的饲养员,这两个刚从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是从去年专门为象龟请来的专职“保姆”。根据崔连清介绍,馆舍内部区域的设置,充分考虑了象龟生活和饲养工作的需要,布置了室内工作间、隔离间、喂食区、室内展览区等区域。工作间供工作人员日常办公使用,隔离间是为象龟在外部气温低、环境不适合生活时临时启用的场所。同时,为保证象龟进食的方便,设立了独自的喂食区域,在喂食区内设置电子磅秤,随时监测记录象龟的体重等数据。
在室内展览馆,记者看到,展区内分别布置了沙坑、空调、温湿仪、热水器等设备,满足了象龟的活动、洗澡和温湿度监测监控等要求,为象龟的健康生活做了充分准备。
由于象龟的适宜温度要求20℃-32℃,为凸显人性化的展览环境,展览设置分为冬春室内展和夏秋室外、室内结合展。象龟生活空间与游客参观游廊均设在室内,室内参观廊道符合无障碍建设标准。“在温度适合的情况下,象龟非常愿意来到户外,外场地运用草坪、景石、木围栏等自然元素配置象龟生活空间,设外参观廊道,达到既美观实用,又安全的效果。同时,草坪种植的是象龟最爱吃的黑麦草,等到夏季温度在28度以上时,象龟就可以来到户外,享受它们的‘美味’了。”张婷玉介绍。
郭华是来自市南区天台路社区的居民,周末带着儿子到动物园游玩,第一次见到象龟,他说:“感觉很新奇,无论是通过宣传片,还是通过饲养员的讲解,无论对儿子,还是对自己,都是一次很好的科普教育。”象龟象征着长寿、力量、坚强,郭华说,它们作为“外交使者”、“友谊使者”来青,也说明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长远,并祝福家乡青岛越来越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