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伙眼里,武警官兵是战士是脊梁,他们熔骨血铸炼成钢,他们血气方刚庄重而威严。八一建军节,记者就来到军营,解密铁血汉子是如何炼成的。
可曾记得那些在抗洪大堤上汗流浃背,用疲惫之躯托起重任的背影;可曾记得那些为肩负的职责和使命,用生命书写忠诚的背影。
在抗洪一线、在救灾现场,哪怕有危险,哪里就有这群逆行冲锋的战士。
高温三伏天,砺兵正当时。急促的哨音吹起,战士们集结快如猛虎。
“这样的训练真带劲儿!”当桑拿天碰上武警训练,一切高温都是浮云,大汗淋漓才痛快。
战术动作、战术手语、单兵战术和小组协同战术,战士们一练就是一上午。
“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说真的,我是从一个孩子变成像个爷们似的。”今年22岁的杨模仁来自安徽农村,父母在家务农。15、6岁的他就外出“打工”,跟亲戚在工地上干活。“那时候忙一整天,也赚不到50块钱。”年少时的特殊经历,给杨模仁不一样的坚毅与硬气,“当时在工地上学了些水电工的技能,现在在部队里全用上了,整个院里没有我不会修的东西。”
余进东是中队里离家最远的战士。“我老家在四川成都,当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还在上初中,觉得那些帮我们修复家园的武警战士特别酷,从那时候就梦想来当兵。”
刚来部队的时候,第一课就是“叠被子”。“方方正正的‘豆腐块’看似简单,但轮到自己动手才能体会到‘棱角’二字是多么不容易。”
除了每周一次的打电话报平安,95后的余进东还喜欢给父母写信。“收到一封信跟收到短信的感觉不一样,他们想我了,还能拿出信来多读几遍。”
训练之余,余进东还经常去中队的菜园子里转转。夏天种点茄子豆角,秋天来点萝卜白菜,很多战士们都来自农村,来菜地里浇浇水、除除草,也能缓解一下相思之情。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觉得你活得很舒服,那是因为有很多人在默默为你付出。如果你觉得很安全,那是因为有很多人在为你承担风险。”军人,尤其是边防武警,往往承担更多的责任与风险。建军节了,我们一起给他们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