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代表委员呼吁App分级访问 青少年“刷脸”认证

2019-03-15 10:29:55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可可

原标题:代表委员呼吁尽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App分级访问青少年“刷脸”认证

本报记者 王建军 摄

本报记者 范天娇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首次“触网”年龄的走低,未成年人成为网络世界“小小原住民”。但是对于辨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的未成年人来说,网络世界既有“诗与远方”,也有“剑拔弩张”,不是总那么友好,甚至危险潜伏。

如何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干净、晴朗的网络空间,成为今年两会不少代表委员的共同关切。他们呼吁,要尽快构建并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制度,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监管力度,绝不能让网络空间变成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外之地”。

网络不良内容毒害青少年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4.8%,10到19岁的网民占比18.2%。

“有研究表明,12岁到16岁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代表担忧地说,目前,一些网站以及网络电影、网络视频等包含刺激、暴力、色情内容,正在潜移默化地“同化”甚至毒害青少年。他们辨别能力较差,容易混淆虚拟与现实,而且长期沉迷网络还会导致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等健康问题,逐渐丧失社会沟通能力,危害极大。

“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手机App迅速崛起,日益丰富多彩的网络传播内容对处在‘三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孔涛代表将关注目光聚焦到了治理手机App上。

孔涛对当前手机App乱象进行了分析,发现部分App注册不设限制,可以直接下载注册并完成应用,把用户直接视同于成年人。部分App的隐私政策未提及对未成年人信息保护,存在未成年人信息泄露现象。还有部分App走低俗化的路线,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全国政协青联界别认为,网络直播也有类似问题,尤其是直播平台门槛较低,涌现出一大批依靠低俗内容赚取流量、牟取利益的主播。青少年观看这类直播会误认为这些行为可以成名、获利,甚至还会效仿。

企业责任缺失家长监护不力

“对比近年来的数据,可以发现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持续走低,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象屡见不鲜。”赵皖平说,要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必须要找准病灶。

赵皖平认为,部分企业责任缺失是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重要原因。从技术上看,企业完全可以对未成年人采取实名认证、超时下线等管控措施,但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获取利润,部分企业对未成年人开了“半扇门”,让未成年人很容易下载、使用该产品。

“社会保护也不到位,很多未成年人接触不良信息是被动的。有统计显示,在浏览网页的时候,弹出的不良信息占比达70%以上。”孔涛说,这时候未成年人就会遇到一个选择的问题,他是关掉还是继续浏览?是自己解决还是告诉家长?对于没有成熟价值观和控制能力的未成年人来说,很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

安徽蚌埠第一实验学校校长崔建梅代表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在她看来,家长因为监管不力和放任,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长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关爱,但有的家长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造成孩子心里空虚,还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容易引发孩子的不满和逆反心理,这就会导致孩子在网络中寻找另外一种保护和安慰。”崔建梅说,孩子沉迷网络大多和家庭教育有关,要把教育重心前移,不能等发现孩子出了问题后再去管,那样往往就晚了。

立法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

网络对未成年人来说是一把“双刃剑”。采访中,不少代表委员告诉记者,既要警惕网络世界“埋伏”的危险,也要考虑网络在提供海量知识、放松休闲方面的益处,不能一刀切“断网”,关键要保护好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引导好未成年人正确上网。

赵皖平等多位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将立法作为解决问题的利器,建议抓紧开展相关立法调查和研究,尽快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出台实施,并对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修订,增设专章对网络保护作出规定,构建起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基本法律框架,明确监管职责、保护措施和处罚措施。

“对监管部门而言,要实行手机App、网络影视作品等审核制,根据内容划分不同年龄等级,不达等级的受众严禁使用。”赵皖平建议,对于企业来说,要落实未成年人实名认证制,要求未成年人实名注册、“刷脸”认证,信息不相符严禁注册登录。要加强行业自律,确保企业提供的信息和服务是健康的,做到自觉阻断不良信息。

针对网络直播问题,青联界别建议,对未成年人担任网络主播应作出明确的禁止性规定;明确规定主播准入条件,制定合理的申请测评,完善主播资质审核;加大对审查监管不力、不及时处理违规内容直播平台的查处力度;畅通网民检举不良信息的渠道。

随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展,“互联网+教育”以及人工智能走进了学生课堂。崔建梅说,学校应当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加强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在给学生搭建学习平台时,排除干扰元素,给学生创建一个纯粹的学习环境。同时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对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网上遇到问题的能力,预防和矫正学生不当网络行为。

孔涛建议设置并利用好“家长监护模式”“防沉迷设置”,鼓励更多平台推出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特殊设计,为他们打造绿色上网空间。同时,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制订上网公约,帮助孩子合理地安排上网时间,更重要的是,应教导孩子上网时保持警惕,不轻信网友,受到骚扰时及时告知家长。

[来源:法制日报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9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采编许可证:3712018002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