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初三女生受聘当国学讲师 讲《尚书》惊呆老师

2015-10-22 14:39:41
来源:楚天金报
责任编辑:光影

■名师说

扔掉死记硬背那一套

古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很多中学生来说,古文艰涩难懂,学习起来“没味道”。在昨日的“武汉市儒家文化进校园”活动现场,一些前来听课的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学生们调侃古文是第二外语,既难学又难懂。

一位初中语文老师坦言,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大多数老师上古文课时遵循着传统的“三步曲”:先让学生结合课后注释自学,通读全文;老师逐句翻译,落实重点字词句;最后要求学生背诵。

初中生为何把古文课讲得比老师还好听?安德义认为,游雅然讲解古文如庖丁解牛,很有章法,具备六个明显特点:背景介绍非常清晰;人物描述非常形象;文字解读比较精准;引证广博而准确;情节描述很生动;结构梳理也很完整。

“传统的古文教学强调死记硬背,对学生毫无乐趣可言。”王先海说,把故事放到历史的大背景中,还原人物、场景及其心理,枯燥的古文会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才能喜欢。

延伸

国学老师缺不缺?

武汉缺口约800人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注重传统文化教育。2014年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后,我省也将国学列为大中小学的“必修课”。

但记者了解到,专业师资的匮乏制约着国学的推广。在昨日的儒家文化进校园活动现场,前来参加培训的除了语文老师,还有部分数学甚至是英语老师。

据武汉市教育学会儒家专业委员会统计,武汉市中小学国学师资缺口约800人。

国学应该怎么学?

按年龄段选经典

教育界专家认为,培养孩子的国学素养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

专家们认为,学国学分为四步:诵、行、讲、文。诵即诵读,行为借鉴,讲为讲解,文指落笔成章。 诵读是基础,要想将国学融会贯通,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行不通的。专家们建议,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阅读能力有限,可选择启蒙类教材,如《三字经》、 《百家姓》等。而《论语》、《孟子》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理,从认知角度看,现代语文中的许多典故、格言等均出自于此,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年级 的学生。《大学》、《中庸》等集中体现了儒家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处于生长发育、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阶段的初中高年级学生而言,更有借鉴作用。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