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市北区率先开展学区制试点 破解择校热难题

2016-01-17 08:11:47
责任编辑:尺素
1023×620

市北第六学区人民路第一小学二年级小学生与第六教工幼儿园小朋友一同做科技实验。(资料照片)

孩子上学一直是所有家长最关心的事情,也是社会热点问题。从一般心理来讲,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一个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学校,所以就出现了“择校热”这个社会性名词,也引发了大家对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呼吁。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省、市、区等各级政府都纷纷出台政策,以便为“择校热”降温,而学区制成为消解“择校热”的一剂“凉”药。在岛城,不少区市在学区制改革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脚步。教育格局的改变,是否真的带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未来,孩子上好学还费不费劲?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访。

理念创新破解择校热的新模式

“真是谢谢学区的老师们了,你们的家访让我了解到小学和初中的发展情况,对孩子在这个学区上学更有信心了。”记者15日傍晚跟随市北区第八教育学区家访团家访时听到家长如此说。记者了解到,市北区率先实施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实现了一个区域内义务教育段中小学教育资源全部共享,均衡发展。市北区辖区跨度大,人口分布不均,城市化发展进程差异明显,既有CBD中央商务区,也有老城区,这对于市北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学校及幼儿园数量庞大,成分复杂,办学水平良莠不齐,管理难度大,老百姓渴求优质教育的愿望高。如何缓解择校难、择校热、择校贵的民生问题?在经过一系列研究分析后,市北区决定实施学区制管理改革,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解决这一系列难题的有效途径。

“学区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实践模式之一,是中小学实行分片划区管理的制度。不仅可以打破校际资源壁垒,实现教育资源的统筹利用,还可以有效控制择校现象,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市北区教育局局长柴清林告诉记者,在实际操作中,市北各个教育学区还把幼儿园纳了进来,并在学区内通过一定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及考核评估措施,搭建交互平台,实现教学、设施等资源共享和师资生源的均衡分配,从而缩小区域内学校间的差距,这是一种中心拉动、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整体推进的均衡发展策略。

记者了解到,学区是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按人口分布状况、学校地理位置、经济文化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和今后教育规模等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建立的,为孩子提供公共教育的区域单位。“实施学区制管理,就是将市北现有的87所学校及112处幼儿园按照‘学区的样式’进行分片管理,”柴清林介绍说,试行学区制是不断尝试和升级的过程,为实行区域一体化发展。2014年全区根据相对就近、小学升初中的学区合理划分成立了8个“教育发展联盟”,将学区内所有中小学幼儿园统一纳入不同的8个联盟管理,2015年,8个“教育发展联盟”升级为8个教育大学区,全区全面建设学区制发展新格局,形成幼小初有效衔接、学区内协调发展、多样化办学一体发展的教育新模式,目前,区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是各个学区的牵头人,以便加强区级服务指导。

记者了解到,在划分学区时要充分考虑各学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均衡,必须先行调整优化全区的学校布局。市北在充分调研分析全区东西、南北间学校差异的基础上,委托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制定了学校规划布局调整方案,统筹全区学校的撤、并、建、扩大框架。比如,撤销青岛38中、合江路小学、东仲小学、人民路第三小学等建设面积小硬件配备落后的学校;为缓解部分区域的入学压力,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力度,努力推动滞后配建的学校尽快开工建设,使学校布局日趋优化,2012年博文小学投入使用,2013年启元学校、立新小学建成招生,2014年崇德小学建成招生,2015年明德小学、广雅中学建成招生。

机制协调学区墙内墙外的“联姻”

目前青岛小学实行划片就近入学,初中入学在招生区片内通过电脑派位或以小学为单位整体调拨等方式进行。“咱这个教育大学区不仅仅为划片入学而简单设立,而是从教育资源均衡出发,实现师资、设施等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最终让孩子们能上家门口的优质学校。负责任地说,学区制的推行不是玩概念,从规划到策略到实践都做了精心的顶层设计,它的落地是软着陆。”市北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媛媛也告诉记者,相对就近合理组建大学区,进行一体化的发展规划,为学生的九年做好设计,同时鼓励合而不同,具体学校办学模式和特色发展精彩纷呈,“像我们的第六教育学区,是目前全区办学模式最全的。”

记者在市北第六教育学区了解到,该学区由16所单位组成,包括40中、44中、50中、启元、广雅等5所初中;小学8所;幼儿园3所。“咱学区办学多样特点比较鲜明,44中、平安路二小是教育集团化办学,启元是九年一贯制,广雅是青岛实验初中市北分校等等。第六教育学区学区主任、44中校长张青涛告诉记者,学区打破了原有单一的学校管理模式,学校变“独体”为“联动”,责任范围由“墙内”延伸至“墙外”。据悉,教育学区实行学区主任负责制,全面负责组织研究制定本学区发展规划,定期召开学区工作会议,指导协调学区内各项活动,学区主任采取轮值制,每三年在学区组织内各校校长中推选产生。

为保证学区制顺利实施,学区建立初期确立了校长联席会议制度、教育资源共享制度、联动培训制度、项目申报和管理制度、校本教研互动机制等制度。“其中,校长联席会议由学区内各学校校长园长及区教育局学区发展牵头人参加,每月召开一次。项目管理制度则非常值得一提,学区内各成员单位要以项目合作为‘链’进行捆绑研究,在学校规划、教育管理、教育科研、校园文化、师资建设、教学评价、课程建设等方面紧密合作,共同发展。”张青涛说。

“我们关注过程协调与推进,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通过方案制定、成立群组、建立微信群等,进行工作中的协调,工作后的反思与鼓励,确保了每一次活动的成效,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创新,通过校际间不同学习群组的建设,从单一学校的模式走向区域风格的形成,”张青涛说,第六教育学区确立了“办家门口的好学校,打造幸福愉悦学区”的学区理念,下一步六学区将向海洋特色方向努力。

绿色成长初小幼的生态教育场

采取学区化管理,通过学区内的优质学校学科带动薄弱发展等,促进教育均衡,最终目的是把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做大,孩子们才能快乐幸福成长。

第八教育学区主任、21中校长滕伟亮告诉记者,学区内有3个初中,包括21中、41中、56中,10个小学,6个幼儿园,其中41中在2014年起停止招生了,准备改扩建引进名校办初中,其实每个学区都各有特色,八学区目标就是打造成共商共融共发展的平台,让孩子们在教育均衡的学区环境下百花齐放。“在咱这个学区,体育特色很鲜明,比如足球,其中宜阳路小学还是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学区内就举办足球、篮球、排球学生联赛,激发孩子们的运动激情。”滕伟亮说。

市北第四教育学区学区主任、53中(中国教育学会实验学校)校长魏铁英也告诉记者,自己学区有53中初中部、小学部,再加上3个小学还有3个幼儿园组成,由于53中也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加上学区就有一个初中,所以,在初小幼衔接上显得更直接畅通。

除了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外,孩子们的朋友圈也大了。比如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每个学区统一报名、参加入场式展演等。“我们在学区内举行速记挑战赛、幻方闯关赛、英语演讲赛、限时作文赛、科技比赛和亲子活动赛、国学比赛等。”第三学区学区主任、青岛34中(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实验初中)校长马鹏业告诉记者。

“教育的核心是孩子,一个绿色生态教育场的形成是孩子成长的土壤。我们就是要打造这么一个初小幼孩子的生态教育场。”刚刚带领孩子在学区内参加完结对子活动,第一教育学区市北第一教工幼儿园园长韩萍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

开放课程共性和特色的百花齐放

从管理机制和课程体系上看,“千校一面”又该如何处理?第六学区启元学校校长李红梅介绍说,学区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即在保持理念、总体特色和大文化一致的基础上,学区内部的个性化因每个个体的历史、区位、生源等不同而保持差异。

教师水平对一个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学区内各校的课程资源实行开放共享,包括典型的教案、网络课件、备课资源、优秀题库等。学区内各校可协调开发特色学校课程,并统一开课内容、开课时间等,通过探索校际间游学等方式,在合作中实现校本教材区域化、课题研究校际化、学生活动合作化,促进各成员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共同发展。”市北第二教育学区学区主任、47中校长袁丽华介绍说。

对于如何实施学区课程一体化,魏铁英则告诉记者,和其他学区一样,第四教育学区也建立了项目管理机制,并在课程项目上取得突破,53中负责“课程创新”,东胜路小学主攻“主题阅读”,辽源路小学负责“生本智慧课程”,山东路小学负责“学科资源库建设”,3个幼儿园则对应“家校合作”,每个学校都有专攻,然后再通过现场会把项目经验推广到整个学区,现场会上特别邀请学区里的家长过来参与了解。

记者还了解到,第七教育学区桦川路小学则将德育活动课程化,如:梦想的力量课程即桦川“爱基金”,引领学生通过义卖自己在适性课程中创作的漫画、手工等作品,来募集资金,用以做公益活动。宁安路小学的初探天文课程和同安路小学的海洋教育课程也都是精品课程,都提高了学生素质,也带动了家长和学区的提升。

“我们将学区内各单位硬件资源包括场馆、设施、特色功能教室等及软件资源如课程、师资、特色教育活动等制成资源共享表发给各学区单位以实现资源共享。”第五学区学区主任、青岛23中(青岛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李培钧也告诉记者。

四维共享校生家社的“荣辱与共”

15 日傍晚,记者跟随市北第八教育学区学校联合家访,记者看到,初中小学幼儿园老师们都在场,小学家长对未来孩子的发展咨询时,初中家长就会用案例给以解答。滕伟亮告诉记者,逐步建立学校、社区、家长共同协商以及共同决策与管理的机制。对此,学区成立了顾问委员会,把教育专家、退休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居民等纳进来,为学区发展出谋划策。学区力求让校园价值最大化来弥补一些孩子家庭教育的不足,学区主动组织各个学校班主任进行统一家访,走到学生家中,与学生家长交流,成为彼此信任的真正的共同体。

记者了解到,2015年10月,第八学区挖掘内部优势资源,成立了首届学区家校讲师团。此次讲师团聘请了全国模范教师吴乐琴(21中学退休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左蕾(淮阳路小学教师)、青岛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刘启辉副教授担任成员。三位讲师共做了五场精彩讲座,共有近1200余名家长参与。“自去年10月起,第八学区全面启动了‘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活动中各校针对自己学校的特色,创新家校联系形式,让共享、携手变得更有效。家访以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为主,同时可采用电话、短信、网络(微博、微信、QQ、客户端)等多种形式。”淮阳路小学校长袁海涛告诉记者。

日前,在人民路第一小学,记者看到一场学段衔接现场会进行,六年级家长们都聚精会神地听六学区各个初中校长的“初中是什么样的”的讲座。“咱学校负责牵头做幼中小衔接项目,我们以‘上家门口的好学校’为主题,老师家长学生一起参加,请幼儿园的孩子走进小学,请小学的学生走进幼儿园;请小学生的走进初中,初中的一起走进小学,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使老师、家长和学生了解不同学制的差异,做好心理准备,了解区域内的学校都是好学校。”人民路第一小学校长王海波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为让学区成为家长信任、社区认可、师生幸福的优秀教育学区,各学区确立了“让孩子都能上家门口的好学校”的教育理念。根据义务教育学校的特点,学区把教育的指向性归向社区,提出家门口的概念,只有为社区所认同才是优质教育资源真正的生长点。

文/图 记者 崔璞

[编辑:尺素]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