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初中生玩手游半月花3000 揭手机游戏吸金黑幕

2016-08-11 15:30:08
来源:半岛网
责任编辑:可可

\

\

陈先生QQ钱包转账记录,这些钱都被儿子购买了所需要的游戏装备。

这个暑假儿子痴迷手机游戏,令陈先生头疼不已。陈先生发现,15岁的儿子半个月时间里竟然偷偷通过微信、QQ钱包转账充值了近3000块钱。无独有偶,即墨的金先生也有过类似遭遇,12岁的儿子在玩他手机里的一款游戏时,短短一个多小时内就被扣掉2000多元。

随着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接触手机游戏。因缺乏金钱概念和判断能力,不少未成年人在手机游戏面前难以自持,不觉中便陷入运营商设置的“游戏陷阱”。

初中生玩手游

半月花了3000元

要不是在一次网购支付时被提醒银行卡余额不足,陈先生至今蒙在鼓里。陈先生第一反应是信息泄露银行卡被人盗刷,他赶紧查询交易记录。从6月底到7月初,半个月的时间他的微信出现了多次转账记录。

不仅如此,陈先生的这张银行卡还与QQ钱包进行了绑定,通过查询,QQ钱包内也有多次转账记录。经陈先生统计,半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微信、QQ钱包转账总额近3000元,而这些钱并未转给别人,竟然全都转到了自己15岁儿子的微信、QQ钱包账户里。

孩子偷偷转走这么多钱到底要做什么?陈先生赶紧把15岁的儿子叫到了跟前询问,在各种证据面前,孩子交代了实情。原来,在暑假里,儿子迷上全民超神、穿越火线两款手机游戏。由于儿子知道陈先生微信支付密码,所以每次都是先将微信账户内的钱转入到他的微信账户内,然后再购买全民超神或者穿越火线所需要的游戏装备。

知道实情后的陈先生对儿子进行了严厉批评,儿子也意识到了错误,并且将那部智能手机交还给了父母。

“这件事并非那么简单。”陈先生说,根据文化部发布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二十条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儿子只有15岁,还未成年,游戏平台向儿子提供了QQ币等虚拟货币交易就应该是违反规定的。”陈先生立即联系了腾讯游戏平台,但至今未给出相关的答复。

据介绍,全民超神是腾讯第一5V5实时MOBA电竞手游,由腾讯游戏开发,而穿越火线由韩国Smile Gate开发,在中国大陆由腾讯公司运营。8月8日,记者也联系了腾讯官方在线客服,但对于此事对方一直未做任何回复。

充值低门槛

给未成年人可乘之机

金先生家住即墨,手机接连收到了几条消费短信提醒,总共2012元的消费竟然是12岁的儿子在一小时内用他的手机玩手机游戏时花掉的。所有扣款均来自于一款“全民枪战”的手机网络游戏。“一个12岁的孩子根本不知道2000元意味着什么。”虽然金先生向这家游戏公司提出退款要求,但被游戏公司以“无法判断手机另一端是什么人在操作”为由拒绝。

那这些手机游戏是如何扣费、如何“吸金”的呢?记者与陈先生以“全民超神”这款游戏为例进行了演示。

进入游戏之后,记者发现,这款游戏内有两种虚拟币,一种是普通的金币,还要一种是蓝色钻石,其中10个蓝色钻石可以兑换2000金币。获取虚拟币的方式一是通过长时间在线做任务获取,另外一种捷径则是花钱充值。

记者点击了1元的充值按钮,很快就进入到了支付页面,支付方式有微信支付、财付通支付、还有手机充值卡以及手机话费充值等多种方式。记者点击微信支付后,便到达微信支付页面,输入支付密码之后即可成功充值。另外,手机话费充值则更为简单,进入页面后只要点击“发送短信”即可进行充值。

在玩游戏时,由于存在误点的可能,所以一般都会设置二次确认:第一次让用户确认需要这个服务,第二次让用户确认支付相应金额。

“但这种方式依然是门槛太低,就拿微信充值来说,只要输入微信的支付密码即可完成充值。”陈先生认为,这种“低门槛”的充值方式给了毫无经验的未成年人以“可乘之机”。

“去网吧的话,网管会比较容易辨别出未成年,进而拒绝其充值要求。但在网上,经营平台确实不能像现实一样去直观地辨别是否成年,这就需要经营者去完善这种审核制度,否则难免不让人觉得他们是在靠着这些漏洞而疯狂‘吸金’。”陈先生说。

网游用户低龄化

儿童学生是生力军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网络游戏用户结构出现了以“低年龄化、低学历、低收入”的群体特征,也就是俗称的“三低用户”,这类人群占到了网络游戏用户总人数的77.1%,也是对网络游戏消费贡献最大的群体,每月的手游市场规模达10亿元,其中有5亿是三低用户贡献的。而在低年龄的人群中,学生、儿童是生力军。

采访中,有不少孩子家长也表示,自己从不玩手游,都是孩子在玩。一位于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已经接触各类手机游戏了。“也不知道是现在的孩子聪明还是其他原因,儿子在两岁左右就已经熟练给手机、ipad解锁。”于女士说。

“当时确实是为了让孩子能学点东西才购买了平板电脑,可没想到竟然成了他的游戏机。”于女士说,现在儿子已经四岁半,平板电脑内安装的各类游戏有几十种。“孩子有时候能玩一天不离手,而且每隔上一段时间就吵着嚷着要我帮着下载新游戏。如果我们不给他下载,他就会以哭闹来‘强迫’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帮着下载。”说起此事来,于女士也很无奈。

很多市民也曾有这样的经历,平时吃饭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不哭不闹,很多家长会拿出手机让他玩一会儿,而到医院打点滴,很多孩子都会抱着个手机或者平板一边打一边看。因此,玩手游的孩子那么多,跟家长的“默许”是脱不了干系的。

而频频出现的儿童家长投诉事件也说明这已经引起了家长们的重视。

儿童成手游大户

监管岂能漠视

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手游开发商们争夺儿童这一市场的同时,如何去规范手游行业、如何去遏制手游企业利用漏洞向儿童伸出魔掌疯狂“吸金”,这应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

采访中,山东川佳律师事务所的张宝清律师认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动辄花费几千元在网络平台内购买虚拟产品的行为显然与十几岁的年龄不相适应。另外,张律师认为,这也不是孩子的生活必需行为,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家长可以要求商家或者网络商返还财产。

不过,如何证明由孩子独立完成,张律师认为这是有一定难度的,而这也是卡住很多未成年人监护人成功维权的关键。张律师说,如果能证明,那么游戏运营商对游戏玩家身份审查不严,让小孩子一掷千金,就应承担责任。

张律师说,根据文化部发布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第一项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违反该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责令改正,并处30000元以下罚款。

此外,张律师还认为,频频发生的儿童落入游戏“吸金陷阱”的事件也应该引起孩子家长的注意。作为家长要严格限制孩子与电子用品的接触,保护视力是其一,更为重要的是要防止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为手机控、游戏控,甚至沉湎于游戏当中荒废学业。

再者,张律师也提醒,微信等网络支付确实给市民带来了快捷和便利,但不能忽视自我保护,免得家庭钱袋子出现窟窿。

\

“很多的产品都是昙花一现,冒出头的游戏像中大奖,在这样的状况下,很多游戏开发商吸金的渴望越来越高,会绞尽脑汁从玩家身上赚钱。”董广永(化名)曾在一家游戏开发公司工作多年,他的说法于手游乱象可见一斑。手游井喷式增长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利益链?手游又有着怎样的“吸金”内幕?近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恶性竞争背后的

不择手段

董广永说,一些手机游戏当中往往会设置一些付费点,被业内称之为“暗坑”。比如游戏角色的血耗光死亡后,页面会出现“只需2元您就可直接补充满血复活,确认支付2元购买”。遇到这种情况时,成年人多数会点取消,但对于什么都好奇、自制力不强的低龄儿童,很可能会去点确认。

一位成年的“手游迷”李先生也透露,玩游戏时都会碰到一些特别难攻克的关口。“别说未成年人了,就是我自己在屡屡失败的情况下,也会考虑去使用人民币。”李先生说。

其实,这只是手游“吸金”乱象中的冰山一角。一位孩子家长透露,如今“儿童益智类手游”盛行,他曾经在手机里装了一个叫《疯狂猜成语》的游戏让8岁的孩子玩,本以为可以激发孩子学成语的热情,谁知道给孩子玩了一会儿,就被扣掉近200元的话费。原来在游戏左上角有一个“提示”,按一次提示一个字,相应收取一定数额的游戏金币,而这些金币皆可以用现金购买。

《2015年移动游戏行业数据报告》数据则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超过400亿元,同比增长47.7%。但在这种形势之下,有关人士分析,目前市场付费习惯尚未养成,随着开发成本攀高,中小厂商面临更严峻的洗牌。“很多的产品都是昙花一现,冒出头的游戏像中大奖,在这样的状况下,很多游戏开发商吸金的渴望越来越高,会绞尽脑汁从玩家身上赚钱。”董广永说。

SP灰色产业链

转战手游

如何让手游变成赚钱利器是开发商们的终极目标,一款游戏的常规付费通常有三种:付费下载、内购增值服务、购买游戏中所需的消耗品。而非常规付费却非常多,引导消费者点击恶意代码就可让其消耗不少流量。因此除了这类“暗坑”之外,一度被业内诟病的“暗扣”在手游中也较为普遍。

所谓“暗扣”,是指在没有用户本人授权操作、未经通知的状况下遭遇手机扣费,多是恶意扣费代码在作祟。所谓恶意扣费代码,行业内俗称“黑码”,即是内置在游戏中,不用通过用户审核便直接扣费的程序。大多数的暗扣都是以个位数起,用户一般很难察觉。

这种方式就是曾被“严打”的SP灰色产业链,它曾经是低端山寨手机赖以生存的“沃土”。所谓的SP是服务提供商Service Provider的缩写,是在电信业务中提供服务者,常指电信增值业务提供商,通过短信、彩信网络,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并通过运营商向用户收取相应费用。

那恶意扣费代码是如何通过游戏进入到手机中的呢?业内人士董广永透露,游戏开发者从SP手中购买计费平台,并将现成的扣费插件添加到游戏应用程序中。之后,为诱骗用户下载,开发者通常都会选择热门游戏作为篡改对象,例如《植物大战僵尸》、《捕鱼达人》等等。最后开发者把伪装好的游戏上传到第三方软件应用平台。由于安卓开放底层代码,而且上面的第三方软件平台与手机论坛鱼龙混杂,对软件安全的把关力度不一,甚至有的不验证,因而这些恶意游戏在安卓平台上“疯狂流窜”。“可以说通过这种方式,SP灰色产业链在手游行业内死灰复燃。”董广永说。

本报曾报道,360手机安全中心曾发布安全预警,名为“流量僵尸”的手机木马已感染近45万部手机,中招手机用户日耗流量超百兆。安全专家表示,恶意程序当中有不少伪装、篡改安卓游戏的手机木马。另据媒体报道,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深圳一家公司在用户的手机内植入恶意扣费软件,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秘密窃取用户手机话费6000余万元。而这家公司主要经营的就是手机游戏、手机屏保开发等。

手游最严新规

提高入行门槛

青岛泓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韩汉是青岛最早接触并从事手游行业的人,早在2002年他就开始参与手游制作发行工作。

谈及青岛的手游行业,已经在手游圈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韩汉表示,由于受人才和整体环境的制约,青岛手游行业与北上广深还有较大差距,很多创业项目最终赔了本连吆喝都没赚到。而且在整个行业迅速发展的背后,手游的侵权、抄袭、吸费等问题越来越多,青岛也不例外,这给本来就不太发达的本地手游行业又增添了障碍。

目前,青岛专门的手游公司有几十家,从业人员有数千人,但真正有实力能长久生存的公司可能只有三四家。“多数撑不到半年,不少创业者最后都是给大的网络公司做外包服务以维持运转。”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被称为最严手游新规的《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出台了。通知要求,从今年7月1日起,未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移动游戏,不得上网出版运营,对已经批准出版的移动游戏的升级作品及新资料片视为新作品,需重新审批;移动游戏开发者将需要获得“三证一号”,才有资格上线一款手游产品。

与此同时,苹果在线商店也发出公告,要求7月1日之后,内容提供商要完成审批后才能上线。记者查询数据发现,6月30日,iOS平台仍有26款新游戏上线,7月1日之后上线游戏骤减,到了8月,每天新上线的游戏数量降至两三款。

“新规进一步提高了手游创业的门槛,不少创业者可能要打退堂鼓了,不过新规对整个手游行业绝对是利大于弊,对净化手游行业大有裨益。”韩汉说。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