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校体育场成居民“家门口的健身阵地”!暑假期间,青岛70%校园场地开放
傍晚时分,青岛文正小学的操场上热闹非凡,不少市民自发来此开展体育锻炼,学生们打篮球、踢足球,老人散步遛弯,家长带着孩子在塑胶跑道上锻炼……家住附近的初二学生陈浩宇准时和小伙伴们相约而来,在排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这里早已成了他们暑期的固定运动“据点”。“只要有空我们就会来这儿练球,在运动的同时还交到很多新朋友。”陈浩宇一边垫着球,一边笑着说。
暑假期间,市民“家门口”的学校操场变得热闹起来,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运动健身带来的快乐。近年来,青岛各中小学秉持“能开尽开”原则,主动向社会开放校园体育场地。目前,全市70%的校园场地实现开放。这些免费开放的室外体育场地设施,让老百姓实现了“就近运动”的心愿;而校园体育资源的盘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助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门禁加强管理
筑牢开放保障线
“暑假开始前,我们就在线上、线下同步发放了校园场地开放告知书。目前,室外体育场地,包括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等,均对社会免费开放,市民只需在校门口登记个人信息即可进校锻炼。”青岛文正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郭广雨告诉记者,“每天入校锻炼的居民维持在200人次上下,学校的运动场地早已成了周边居民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香饽饽’。为了给大家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暑假期间我们专门安排了干部值班,上下午至少各巡逻一次,重点检查体育设施的安全使用情况,全力保障大家的锻炼安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保障体育场地安全有序地向社会开放,各区市、学校已从硬件设施完善、管理机制优化和强化后勤保障等多个维度做了筹备工作。
暑假前,李沧区教体局召开全区中小学场地开放专项部署会,传达2025年新修订场地开放管理规定核心要点,明确责任分工;各学校接力推进,面向本校物业人员、值班人员开展二次培训,细化场地开放流程、安全管理、后勤保障等内容,确保一线人员清晰掌握工作要求。“我区还联合卫健、应急等部门,组织全区中小学物业、教职工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筑牢健身安全底线。”李沧区教体局体卫艺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自有序开放体育场地以来,青岛育新小学已成为周边社区居民钟爱的健身“打卡地”,人气持续攀升。青岛育新小学校长孙健向记者介绍,暑期学校每天会吸引百余人次居民到校运动,到了周末热度更为显著。为确保开放的校园更高质量地惠及居民,该校在完善入校登记流程,把好安全准入第一关的同时,对操场周边区域加装了防护网等物理隔离设施,关键位置如沙坑等处还设有醒目提示牌,清晰告知安全注意事项。“开放校园是履行社会责任,而保障每一位入校锻炼居民的安全更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将持续优化管理与服务,确保校园开放既充满人气,又保障安全,真正成为社区居民信赖与喜爱的活力健康港湾。”孙健说。
当前,各区市中小学校校园场地开放时间略有不同。暑假期间,市南区、李沧区各公办中小学校开放时间为6:00-12:00,14:00-20:00;市北区各公办中小学校开放时间为6:00-11:00,14:00-21:00;崂山区各公办中小学校开放时间为6:00-11:00,14:00-20:00。
据了解,部分学校由于托管任务、训练活动、教育教学活动等原因,在相关时段内不对外开放。如,青岛辽源路小学承担暑期学生托管工作,该校周一至周五开放时间调整为6:00-7:00,18:00-21:00,周六、周日及节假日正常开放。“前期我们已在线上、线下同步发布了更改开放时间的公告,周边居民都很理解和支持。为有效应对场地开放期间人流较大的问题,学校特别加强安保力量,在开放时段内进行高频次、不间断的校园安全巡查,动态守护秩序与环境安全。我们还加强了开放期间的保洁工作,全力为大家营造清洁舒适的运动环境。”青岛辽源路小学总务主任赵守伦说。
设便民器材服务角
配备免费健身器材
8月5日晚7点,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崂山区实验初级中学的操场上,周边前来运动的居民络绎不绝。“学校体育场开放后,不用再为到哪儿运动健身发愁了。”正在和儿子打羽毛球的市民刘先生揩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说。
崂山区实验初级中学场地开放负责人杨守含告诉记者,最近由于天气炎热,每天上午6点至8点和傍晚6点至7点是人流高峰时段。从参与人群来看,年龄段分布十分广泛:中年人多选择跑步等运动,老年人偏好散步,年轻人则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中。记者在现场看到,学校的跑道和篮球、足球、乒乓球场地都挤满了运动的市民。“为了给大家提供便利,我们在操场上增设了单杠、双杠等健身器材,还摆放了十张乒乓球台,充分满足大家的运动需求。同时,场地内设置了休息凳,主席台也进行了改造,专门供市民运动间隙休憩。”杨守含介绍道。
像这样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服务、回应市民期待的做法,在各开放场地的学校中并不少见,各校都在通过细致举措,让市民的锻炼体验更舒心。
傍晚时分,青岛香港路小学的操场上逐渐热闹起来,市民张先生入校后熟门熟路地走向操场旁的便民器材服务角,取了个篮球,便和朋友直奔球场练起了投篮。“以前下班想运动,还得先回家取装备,现在有了这个服务角,下班直接过来就行,太方便了!”记者注意到,服务角里足球、篮球、排球、软式棒垒球等器材整齐排列,种类丰富,基本能满足不同市民的运动需求。不远处的攀岩区更是人气高涨,该校学生处副主任、负责校园场地开放工作的蔡新民正忙着给孩子们做动作示范。由于来锻炼的学生不少,他几乎每天都会守在这里,随时指导大家规范运动。“不光是器材,学校的水房也一直免费对市民开放,大家运动渴了随时能补水。” 蔡新民补充道。
而在青岛福林小学,一块智慧大屏成了“网红打卡点”——市民只需扫码选择运动项目,完成后就能即时生成专属运动报告,新奇又实用的功能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体验。
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体卫艺科工作人员李承帅向记者介绍,为便利市民健身锻炼,市南区已实现公办中小学校室外体育场地全面向社会定时开放。在此过程中,区域推动入校流程简化,设立便民器材服务角,配备免费健身器材。“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提升校园场地开放服务质量:一方面,通过科学规划、动态调配资源,最大限度提升场地利用率;另一方面,建立常态化居民需求反馈机制,持续优化开放时段、设施配置及服务内容,真正把‘便民便利’落到实处。”(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琪琪)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