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引入203家机构开设909门特色课程
市南区课后服务平台覆盖全区40所学校、48398名学生
早报8月24日讯 8月23日,市南区2025年课后服务、研学基地双选会在青岛金门路小学召开。在“双减”政策深化推进背景下,市南区课后服务平台依托“123456”管理模式构建数字化服务载体,为区域课后服务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提供支撑,覆盖全区40所学校、48398名学生,引入203家第三方机构开设909门特色课程,涵盖科技、体育、文化艺术等类别,21953人次学生参与,家长满意度达100%。研学方面,市南区教体局等多部门指导打造的“优学市南”研学平台有效解决研学场景“四无一有”难题,制定标准、整合资源,区内中小学均通过平台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未来也将继续深耕社会实践场景、建强“十大主题”资源库,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市南区多所学校就课后情况做了经验分享。青岛宁德路小学围绕“‘1+1+N+’模式‘小种子’课程集群,构建个性化课后服务”主题,从选课管理的三大机制、课程内容的创新体系两方面,介绍了学校课后服务“第二课堂”的构建。市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慧创生态 规范领航——市南区实验小学‘慧创城’儿童大学课后服务课程高质量发展实践”为题,介绍了学校以“慧创城儿童大学六大学院”为载体,以“四化管理”推动课程规范落地,让每一节课后服务课都有质量、有温度的成功经验。青岛宁夏路小学则围绕“至真教育理念”,构建起多元课程体系,融合生活教育理论与核心素养培育,形成“至知、至行、至远、至新”四大课程群,让“至真”理念落地生根,凸显家校社协同育人成效。
相关机构的代表则围绕“聚焦五育融合 共筑课后成长乐园”主题,从篮球梯队建设、科学素养培育、“十个一”项目实施、学校管理减负增效等方面探索课后服务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路径,共同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里院、名人故居研学实践基地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技教育基地的代表分别从人文、科技两个维度带来研学基地建设经验分享。
现场为第四批家校社协同育人咨政委员会媒体代表颁发聘书。现场还为荣获市南区2024—2025学年度课后服务“优秀合作伙伴”的机构颁发证书,为荣获“市南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的单位授牌。随后,80余家文化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机构,10余家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进行了展演。市南区课后服务工作将以本次双选会为契机,着眼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课后服务对于学生多元发展、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彤)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