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十大行动”来了
新学期课堂将“智力”满满
早报9月2日讯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等6部门印发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十大行动”的实施意见》,聚焦基础教育阶段,对高质量推进人工智能教育作出系统部署。在青岛,人工智能也是校园里师生重点关注的话题。从教学手段的应用,到基础通识课的设计,到各种社团的引入,“智力”满满的新学期,岛城校园将继续加深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教学的融合。
记者了解到,山东省推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十大行动”是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战略举措。当前我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正处于探索推进阶段,课程实施碎片化、应用场景浅层化、优质资源尚不均衡、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亟须通过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来破解。
“十大行动”立足当下教情,旨在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范式。通过实施“十大行动”,为学生提供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资源、教学环境和学习体验,为教师提供智能化教学支持。“十大行动”设定了多元化发展目标,主要实现五大突破:课程体系全面贯通,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通识课程开设率达到100%,实现高质量普及;教学形态深度变革,教师生成式AI工具掌握率达到100%,功能特色鲜明的AI实验室全域覆盖,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资源供给普惠共享,动态更新省级精品课程1000课时以上,布局100个左右区域性AI教育体验中心,乡村学校100%共享优质资源;人才素养显著提升,培养省级人工智能卓越教师、骨干教师,省市县三级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库全面建立;治理机制安全可信,校园AI安全防护与数据保护科学有效,要在全省建成200所左右中小学人工智能应用领航校。
当前,人工智能在岛城学校中的应用已渗透至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全流程,形成了多维度、深层次的融合场景。9月1日,市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开学典礼在与青岛大学科创中心合作的《红领巾AI未来》表演中拉开帷幕,学生们与智能机器狗协同登场,以流畅的舞步和智能设备联动,呈现出一段充满创新元素的科技舞蹈,不仅点燃了全场气氛,更展现出新时代少年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与追求。市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将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纳入了日常教学体系,不仅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世界的智慧之路,更为学校的特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在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过程中,统筹使用信息科技课时,以人工智能大单元形式,在3年级至6年级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其中5年级、6年级结合市南区配备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蘑菇云DFROBOT教学设备套件,开展实践项目教学研究。
青岛市实验小学凭借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实践与创新探索,曾荣获“2025年度山东省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示范校”和“2024(第二届)山东省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与创新创意大赛优秀组织单位”两项省级荣誉。自2017年青岛市中小学启动人工智能教育以来,青岛市实验小学积极行动,依据办学特色,大力开发实用且多样化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人工智能教育社团活动,每年举办科创节……全面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与创造力,更为学生搭建起多元的人工智能成果展示平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全面提升。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彤)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