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加快培育更多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即将开启“数字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数字赋能:从“课堂变革”到“育人升级”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学生在学习终端提交作业,教师一键批阅;将学生平时在校表现记载于综合评价分析平台,形成学生个性化发展“画像”……这种智能化的教育场景,正发生在青岛的校园里。前不久,青岛市数字化赋能应用成果展示现场会在青岛基隆路小学举行。现场会以“数字赋能,智享教育创新成果”为主题,聚焦教育发展关键领域,创新采用“数字化赋能成果大集”的形式,展示各学校教育数字化的探索、实践与创新。参展学校、教师交流互动频繁,实现了优秀数字化应用场景经验的共享,满足了区域、学校、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产生了倍增效应。
现场还对《青岛市数字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进行全面解读。今后,青岛市教育局将从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创新、数字化人才梯队培育、教育数据价值深度挖掘、网络安全体系化建设等方面发力,全面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赋能教育创新。
技术加持,创设数字教育新场景
“教师终端将作业发放至学生终端,学生完成作业提交后,系统能够一键评阅。教师可以看到每名学生的完成情况,从中发现普遍性、个性化问题,进而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提升教学的精准性。”在青岛西海岸一中展位前,学校教师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着“科大讯飞畅言智慧课堂”在学校日常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应用。智慧化的教学工具,减轻了教师负担,提升了教育实效性,让因材施教从理想走向常态。
青岛电子学校以数字技术赋能“五育”融合,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平台含记录、评价、数据应用三大模块,涵盖思想与道德、技能与学习、运动与身心、审美与艺术、劳动与社会实践5个维度,设置118个观测点,通过学生“抽屉”式记录、教师单/多人维度记录收集信息,每学期生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画像”,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学校教学管理与人才选拔。
崂山区实验学校通过整合课堂表现、作业质量、体测指标、社会实践等全维度数据,为每名学生构建起“微观行为—中观表现—宏观发展”的成长轨迹。该体系创新实施五育融合评价,通过校园行为分析生成品德发展指数。“智育”依托课堂互动质量构建学科素养图谱,“体育”借助智慧设备生成个性训练方案,“美育”利用AI分析艺术创作质量,“劳育”通过劳动实践打卡量化素养。这套体系打破了传统评价格局,实现了综合素质评价的“数据驱动”。
教育数字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技术革新,更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育治理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在青岛,各学校主动探索、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数字教育融合创新成果。
语文教师借助图像生成技术,将文本转化为视觉场景,极大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与创造力;英语教师创建了自己形象的智能体,课后继续辅助学生个性化学习;美术教师通过AI动态生成学生画作的动画效果,让美术课“活”起来;体育老师使用智能跳绳等设备,实时采集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实现个性化运动指导……在青岛基隆路小学,教师已能够熟练运用互动大屏、数字人助教、虚拟技术等工具,开展“AI创新辅助课堂”和“双师课堂”,有效赋能“教”与“学”。
教育数字化转型,有助于突破传统教育的边界,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沉浸式的学习环境。青岛十六中学历史学科形成了“场景搭建→具身体验→情感触发→反思迁移→价值传导”的“VR五步教学法”。学生利用VR,实现多感官调动,第一视角触摸历史,当单调文字变成鲜活的场景,学生的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能力得以激发。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解决历史教学中“情感缺位”“思维扁平”的痛点,不仅能显著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更能培养出兼具人文关怀、批判思维与历史责任感的现代公民。今后,该校还将积极推动多学科实践,鼓励多学科和跨学科开展VR教学项目,推动建立“以具身体验为核心的数字教育新范式”。
数字驱动,加快发展教育新范式
教育数字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重构教育生态。即将发布的《青岛市数字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将为打造新时代教育发展新范式、建设高水平教育强市谋篇布局。
技术赋能为破解传统教育中效率、公平与质量的“不可能三角”提供了可能,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全链条、全要素的数字化支撑底座。青岛将围绕“助教、助学、助管、助评”目标任务,积极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推进“因材施教”;构建数字孪生技术赋能教育治理模型,推进城乡优质均衡发展;构建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素养评估系统,推动教育质量评估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实证转型。
今年,青岛市教育局将重点加强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培育更多数字应用场景。通过购买广大教师评价高、常态用的社会化优质资源,面向全市教师免费开放;建设一批智慧同步课堂,推动全市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应用,通过直播、录播、同步课堂等形式,带动优质教育资源跨学校、跨区域共享;通过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和智慧校园特色校评选,培育一批示范性强、应用成效显著的数字教育场景,重点培育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助管、助教、助学、助评应用典型,面向全市开放,引领带动全市数字教育发展。
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的数字素养,是影响制约数字教育发展应用的关键因素,必须加强数字素养提升工作。青岛市教育局将持续做好数字化人才培养工程,因地制宜地开展培训,逐步完成全体校长、首席信息官、骨干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全覆盖。打造人工智能高水平教师队伍,开展一系列人工智能优质课例、案例、课题、论文、名师评选,提升全市人工智能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快形成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高地,最大限度提高教育数字化队伍管理能力、专业水平和数字素养,推动校长、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
青岛将坚持“普及-拓展-培养”人工智能教育培养主线,依托学校现有的实验室与各类学科教室,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人工智能体验、学习、探究、实践的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与核心素养。
与此同时,青岛将充分发挥数字教育研究院、领航工作室和各单位技术部门的优势,研究突破影响数字技术赋能的重要课题,例如人工智能应用技巧和应用场景、本地化部署与本地知识库构建、人工智能应用问题局限与应对措施等,引导全市教育系统高效、健康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做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数据治理应用、精准教学、数字评价等重点方向的研究,探索数字教育课题研究引导、管理和评价机制,强化数字教育工作中的研究引领。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