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食堂焕新,让学生吃饱更吃好!青岛改造升级百余所农村薄弱中小学的食堂
今年以来,青岛改造升级百余所农村薄弱中小学的食堂,更新蒸煮设备、优化就餐环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食堂焕新,让学生吃饱更吃好
“以前食堂的老灶台火候不稳定,蒸米饭需要用一个多小时。现在新换的节能蒸饭柜,40分钟就能蒸好几百人的米饭,还能精准控温,米饭口感特别好。”即墨区移风店七级小学食堂负责人的话道出了设施升级带来的切实变化。
教育是民生之基,孩子的营养健康更是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2025年,青岛将“升级完善农村薄弱中小学食堂设施设备”列为市办实事项目,计划对95所农村薄弱中小学食堂实施全面改造提升。截至目前,实际完成改造101所,超额完成6所,总投入达1400万元,直接惠及学生近16万人。升级焕新的食堂出菜效率更高,菜品更加多样,环境更加温馨,实现了不仅让学生吃饱,更让学生吃好。
焕新升级,效率更高菜品更加丰富
周一酱香鸡腿、肉末地三鲜、油菜木耳炒鸡蛋、白米饭、花卷;周二腱子肉烧土豆、家常小炒肉、果仁菠菜、黑米饭、白馒头;周三香酥鳕鱼排、西红柿炒鸡蛋、橄榄海带丝、白米饭、南瓜馒头……这是西海岸新区王台初中本部公布的本学期第四周带量菜谱,一周五天的菜品不重样。不少家长和学生表示,本学期以来学校食堂提供的菜品明显丰富了很多。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学校食堂老旧设备的升级改造。暑假期间,学校食堂升级改造设备27件,惠及师生千余人。
“此次更新了蒸车、消毒柜、大锅灶、烤箱、冷藏箱等专业设备,这些设备为菜品制作提供了稳定保障,如双开门蒸车控温均匀,蒸制的米饭、馒头口感更加松软,避免了以往因温度不均导致夹生的问题;烤箱的投入让师生在学校就可以吃上蛋挞、烤红薯等烘焙类菜品。食材预处理效率也得到提升,切菜机、和面机等设备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食材加工,确保食材从加工到烹饪的‘新鲜度闭环’。”西海岸新区王台初中校长丁肇伦介绍。
今年农村薄弱中小学食堂设施设备的升级紧扣农村学校食堂现实困境,针对厨具陈旧、能耗高、效率低等突出问题,着力推动厨房设备更新与功能提升,为学校统一配备高效节能的炉灶、蒸饭柜、消毒柜、洗碗机等现代化厨房设备。新设备极大提升了出餐效率与稳定性,强化了食品卫生安全管控。
“食堂中的很多旧设备使用了七八年,老化严重、故障频发且存在安全隐患,比如旧切菜机、旧土豆脱皮机经常发生故障,维修费时费力,严重影响供餐效率。食堂设备设施升级后,新设备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和安全系数高,员工在操作时更加得心应手,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消除了安全隐患。这使学校食堂在食材准备、餐具消毒、热水供用、冷冻冷藏、蒸制煎炸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升,有效保障了食堂工作的连续性和高效性,如双门蒸饭车、双头切菜机、土豆脱皮机的更新大大节约了人工操作的时间,节省人工清洗时间约70%;包子机的投入缩短了包子制作的时间,提升了出餐速度和一致性。”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小学总务处主任王建平介绍。
莱西市姜山镇泰光中学的新电饼铛、平度市多所学校的厨房电路改造……如今走进这些农村学校的食堂后厨,不锈钢设备锃亮如新,操作区域划分清晰,现代化的烹饪设备让“做好饭、做安全饭”成为常态。
环境升级,营造温馨舒适就餐体验
“饭菜好吃了,花样更多了!”新学期,即墨万科小学师生在学校食堂吃上了可口的饭菜。该学校自2016年启用以来,一直没有配备食堂,学生的午餐以校外配餐为主。
2024年,学校改扩建工程完工,新建综合楼和食堂实现了如期交付。不过,学校食堂内的设备一直没有配备齐全。今年即墨区持续推进中小学健康饮食保障提升行动,依托市办实事项目“升级完善农村薄弱中小学食堂设施设备”,为学校解决了设备配备不完善的问题。“新配备的大锅灶、蒸车、冰箱、冰柜、电饼铛、消毒柜、和面机、土豆去皮机等设备,有效保障了师生的午餐供应。”即墨万科小学校长贾妮妮介绍。
胶州市振华小学同样是新建的食堂。该校建校较早,校舍资源紧张,长期以来未能配备专用食堂,学生午餐问题成为学校和家长关注的焦点。今年,学校启动食堂新建与改造项目。餐厅全新装修,配备整齐洁净的餐桌椅,后厨引进大锅灶、蒸饭车、消毒柜等标准化设备,全面优化食品加工与用餐环境。该校食堂预计10月份正式启用。
平度市东阁街道杭州路学校建校之初没有配备食堂。2020年,为了满足学生就餐需要,学校曾租用校外厂房作为学校食堂,但当时条件比较简陋,只是解决了食堂有无的问题。2024年暑假,一墙之隔的平度市朝阳中学搬迁,原校址成为平度市东阁街道杭州路学校的初中部。“朝阳中学校址内原先是有食堂的,但设施设备非常老旧,食堂布局也不合理,达不到上级规定的食堂标准,学校只能采取配餐的方式解决师生就餐问题。”平度市东阁街道杭州路学校校长陈晓辉介绍。学校没有充足资金改造升级,在平度市教体局的支持下,学校去年将食堂整修一新,今年将食堂设备升级。今年秋季新学期,学校食堂正式投入运营。自此,学校告别了以往的配餐模式,师生的饭菜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食堂环境直接关系学生的就餐体验与身心感受。今年农村薄弱中小学食堂设施设备升级也特别重视就餐空间的整体优化与人文环境的营造。以胶州苑戈庄小学、平度市张家坊小学为代表的项目学校,在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宽敞明亮的餐厅、整洁舒适的餐桌椅、依据各学段学生身高量身定制的取餐台、全面优化的照明与通风系统……点点滴滴的细节改造,共同营造出更加人性化、舒适化的就餐环境。许多学校还在墙面布置饮食文化、节约粮食等主题宣传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价值观,让食堂不仅是用餐的场所,更成为文明教育的课堂。
管理提质,以点带面推动农村教育质量提升
近年来,青岛将教育民生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努力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2021年起,青岛创新实施农村小规模食堂运行补助政策,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6902.6万元,覆盖300人以下农村小规模学校,有效改善了14万名农村学生的就餐条件,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不过,部分农村学校食堂受建成年代较早、设施设备老化严重等因素影响,功能落后、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凸显,与学生日益增长的就餐需求之间形成较大差距。此次“升级完善农村薄弱中小学食堂设施设备”便是青岛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的务实之举。从深入调研摸底到科学制定方案,从规范招标采购到利用暑期紧张施工、确保秋季开学投用,该项目始终坚持“市区联动、分步实施、严格验收”的高效推进机制。市级统筹制定总体工作方案,明确标准与时限;各区市细化落实,组织调研、招标和安装;双方共同参与关键环节审核与验收,确保每一笔资金用在刀刃上、每一件设备达标合规,全力打造阳光工程、优质工程。
硬件升级之外,青岛还同步推进食堂管理服务软实力的提升。市教育局以此为契机,推动农村学校食堂管理服务标准全面优化,通过开展从业人员技能与食品安全培训,进一步增强其责任意识与服务能力。如莱西建成启用了青岛市首家学校大宗食材配送中心,中心内设监管办公室、检测室、冷链车间和加工间,构建起从检测、监管到加工、配送的全链条保障体系,可满足全市120余家中小学、幼儿园和民办学校的食材配送需求。中心的建成启用标志着莱西市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正式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
“以前中午总是操心孩子就餐问题,要么接回家,忙忙碌碌;要么放在托管班,又担心饭菜不合口。现在学校食堂饭菜可口、环境干净,我们特别放心。”不少家长表示,学校食堂改造后,供餐能力显著增强,有效解决了以往时间紧张、饭菜易凉等问题。餐品搭配更科学、营养更均衡,口味也更符合孩子需求。不少教师也反馈:“饭菜热乎乎的,餐厅亮堂堂的,孩子们吃饭再也不用抢时间了。对我们老师来说,食堂升级后,午间管理压力减轻。而且学生休息时间更充足,下午学习状态明显提升。”
一顿热乎饭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千万家庭的幸福感。青岛农村薄弱中小学食堂升级完善项目,看似是“小工程”,实际承载着“大民生”。它不仅解决了农村学生就餐的实际问题,更以点带面推动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新动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来源:观海新闻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