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6年研考 这些专业变“香”
近日,省招生考试院公布了《2026年山东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安排及注意事项》(以下简称“2026年研考安排”),备受研考生关注。今年考研都有哪些新变化?又有哪些专业进入热门榜?一起来看看。
复试可提前规划
不用等院校通知
2026年研考安排发布后,不少研考生都在问:今年政策有啥不一样?要不要调整复习计划?
根据发布的研考安排记者发现,2026年考研整体框架趋稳,但细节管控全面收紧。公平性、精准度、严谨度再升级,部分专业报考条件和调剂规则有明确变化。今年时间线整体符合惯例,但报名周期和确认节点需重点留意,避免错过关键环节。报名和考试时间与往年相比相对稳定,需要注意的是,2026年考研写入新规,可提前规划复试复习,不用等院校通知。
其中,对于应届生和参加考试的退役人员来说,部分专业门槛变化加政策倾斜,直接影响报考资格,这两类考生必须重点关注。退役人员免考门槛降低,更多基层士兵可享政策。2025年考研仅“二等功以上”退役人员可申请免初试,2026年考研新增“三等战功、二级以上表彰”资格,覆盖更多基层退役士兵。其次,专项计划资格核查前置,避免耽误调剂。“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需在复试前提交《入伍批准书》等材料,未通过核查直接转入普通计划报考。2025年考研多在调剂阶段核查,2026年时间提前后可减少时间损耗。另外,残障考生新增“单独考试”通道。新规首次明确,残障考生符合试点高校条件可通过“单独考试”报考,体现招生包容性。
从“选分数”到“选人才”
考核维度全面升级
2026年研考的选拔方向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单独考试”和“推荐免试”明确聚焦两大群体:相关行业一线优秀骨干;科研创新潜质突出的应届生。命题将更灵活,摆脱“纯背诵”模式,更看重实际能力。
复试要求单项合格线“明码标价”,招生单位可对面试、笔试等单项考核设置单独合格线(通常60分),低于合格线者,无论初试分数多高均直接淘汰。此前部分院校已执行此项规定,2026年考研正式写入规定,避免出现严重偏科情况。破格复试有了三重限制,“破格”更难但更公平。2026年考研对破格复试新增明确约束:需经多名权威专家审核;优先向基础学科、艰苦专业考生倾斜;专业合格生源充足时,不得破格;且破格未录取者不可调剂。由此可见,2026年考研流程更规范,“走捷径”行不通。
高校新增专业
增加研考新风口
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迎来一大波更新,从软件工程到低空经济、从数字经济到人工智能……给研考生提供了新选择、新机会。
南京大学新增软件工程专业学位招生专业。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关于202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的通知中,今年新增了低空经济专业。华东师范大学新增全日制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四川农业大学新增化学、材料与化工、食品与营养、社会工作、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中央民族大学新增国家安全学、中国边疆学硕士招生专业。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艺术学院设计专业新增产品设计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新增密码专业;大数据与统计学院新增大数据技术与工程。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新增非全日制文物专业。
根据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2026年考研专业设置呈现出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加速的趋势,根据招生单位发布的新增专业公告统计,高校显著增加了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等前沿技术专业。如清华大学2026年增设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专业、华南理工大学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等。
此外,新增专业还显示出交叉学科与前沿领域布局加强的趋势。为应对国际形势挑战,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区域,许多高校新开设国家安全与边疆学专业。另外,新增专业还体现出专业优化与资源整合趋势。专业的关停并转,关键在于其课程能否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国家战略,解决现实问题,与未来发展相契合。学校对专业的调整,实际上反映了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最后,应用型专业教育在持续强化。教育、医学、金融应用领域专业进一步贴近实践需求,学制延长以提升培养质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新增“教育信息化管理”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浙江大学临床医学新增老年医学方向。强化专业基础,自2026年起,浙江财经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金融专硕学制都由2年延长至3年。
人工智能成热门
交叉学科提升竞争力
根据行业监测数据发现,2026年考研热门专业主要包括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金融科技、心理学、教育学、法律硕士(非法学)等,这些专业因国家战略支持、高薪资前景和行业人才缺口大而备受关注,其中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等工科专业因技术迭代和政策驱动成为最热门选择。
人工智能(AI)和数据科学是2026年考研最热门的工科专业之一,主要得益于技术突破和产业需求爆发。数据科学作为AI的支撑领域。报考需强化数学和编程基础,优先选择交叉学科项目(如AI+医疗)以提升竞争力。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因“双碳”目标推动而热度攀升。课程注重跨学科融合,如能源转型与碳金融,适合对环保技术感兴趣的学生。金融科技结合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技术,重塑传统金融行业。毕业生可从事智能投顾、风险管理等岗位,起薪高且需求持续增长,尤其在银行和科技公司。法律硕士(非法学)因跨考门槛低、就业渠道多(如律所、企业法务)成为热门,但需优先选择“五院四系”等知名院校。
除以上三类,还有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会计、材料与化工、法律非法学、机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律法学和生物与医药。其中排第一的是电子信息,这个专业开设院校多,录取人数最多,计算机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甚至物理学院都会开设电子信息专业。计算机技术偏应用,本科生数量多,比考计算机学硕相对简单,一些其他工科专业跨考首选往往就是计算机技术,多段实习容易就业。会计专业是很多文科生跨考首选,只需要考英语二和管理类联考,考试科目少,最主要的还是会计容易就业,找双休的会计岗位较难,找单休的相对简单得多,易就业是王道。材料类专业本科就业岗位少,考研是必需;法律非法学是跨考热门。目前这些专业搜索热度高的院校,像报考电子信息热门院校有北大、长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河海大学和南开大学,报考计算机专硕热门的院校有江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安徽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钟尚蕾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王熠冉]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