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机器人上台成为主角?国内首部机器人戏剧《巨物之城》上演

原标题:机器人上台成为主角?国内首部机器人戏剧《巨物之城》上演

当AI的时代加速到来,人工智能将怎样影响人类世界?机器人是否也可以成为戏剧表演的主角?

5月24日到6月2日,机器人戏剧《巨物之城》在上海戏剧学院昌林路校区的“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旅部重点实验室”内上演。这是国内首部以未来人机共生时代为背景,以机器人为主要角色的作品。

在上戏这个XR穹顶环幕实验剧场里,40台投影仪打造出全景式投影空间。参与该剧演出的,既有真人演员也有机器人演员。剧中的机器人类型十分多样,人机同台,共同表演,成为这部作品最独特的体验。

2021年,上海戏剧学院与上海理工大学签署了共建协议,携手推进“科艺融合”。而机器人戏剧《巨物之城》,正是这一合作项目的重要成果。

戏剧创作方面,由上海戏剧学院的“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旅部重点实验室”负责演出整体框架的构建,以上戏创意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艺术管理专业的师生为主创团队。

而在技术方面,由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负责机器人的设计、运行与表演行为实现,以上理工相关专业师生为主要团队。

整部作品从策划到试演历时近两年。2023年,该剧在长三角文博会上以DEMO形式进行了预演,2024年初完成了内部试演。经过四个月的修改与调试,此次的演出是正式与观众见面。

整部作品的故事发生在2050年,讲述在一座未来城市中,人类经过脑机接口链接机械器官,终于实现了“永生”,并与机器人共生在“巨物之城”中,而男主角阿泰也开始在这座城市中,找寻遗失的关于母亲的记忆与生命的意义。

“我们更想探讨机器人的存在意义,在未来的处境,机器人从哪来?机器人往哪去。机器人如何抉择爱与永恒?这也是对人机共生时代的一次遥望。” 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教师、《巨物之城》原创故事作者兼导演戴炜表示,《巨物之城》是以机器人本体作为第一视角。“我们并不希望机器人去扮演某个人类或文学角色,机器人出演的是他们自己,是人机共生时代的自己。希望观众能够从机器人的视角看待人类的世界,由此引发观众对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相互关系的探讨。”

全剧的角色中,除了由两位真人演员扮演剧中的未来人类阿泰和七月,更多的角色是由智能机器人出任表演。上海理工大学带来了原来一直在实验室中的机器人们,包括Tiago、移动双臂机器人、仿生机器人以及双足机器人T-758等,经过艺术化风格化的设计和改造,他们成为了剧中思维与性格迥异的机器人角色“麒麟臂”、“堂吉诃德”、“岚”,还有“大头”和“小尾巴”等。

人机共演,机器人如何表情达意?又如何带给观众真人演员所唤起的那种共情?这是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新媒体戏剧艺术的一次重要探索。

由于主创团队并不想用机器人来替代演员去“演”某个角色,戴炜谈到,即使是剧中最仿真的机器人“岚”,也是未来机器人的缩影,而不是人类的模仿者。也因此,排练中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我们不需要机器人去仿真,尤其是拙劣的模仿动作。但AI机器人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必要的表演训练及与真人演员的对手戏是不可或缺的。”

“与其说我们是在让机器人‘演’角色,不如说是在呈现关于未来人类与机器人生活的一种真实预演。”

在机器人参与表演的过程中,技术团队做出了很多努力。

语音设计上,《巨物之城》工作组以“演员录音输入、编程转码输出 + AI合成“的方式,对语音进行了双重处理,实现了机器人“开口说台词”,并调整三个机器人的音色、语调、语速上的细节。

表情设计上,“岚”的面部表情通过“捕捉人体表情和局部调整”的方式生成,“堂吉诃德”的表情由UI交互设计。

动作设计上,通过远程控制,“将人体动作直接映射”为机器人的动作,增加肢体表现力。

作为一部机器人戏剧,《巨物之城》的创作无疑是一次全方位的全新挑战。演员与机器人的磨合,机器人控制与多媒体系统的匹配,剧场运作与机器人表演及真人表演的同步匹配,音轨信号的同步等,都是复杂的创作难题。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韩生在看完《巨物之城》之后说,这部作品体现了技术方法和哲学理念两方面的意义。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人机交互共生的趋势带来对人类伦理和自身命运的思考。机器人作为角色超越了其工具属性,构成了新型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关系,以及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启示。

而该剧的机器人技术总监、上海理工大学教授李清都则认为,智能机器人作为融合先进技术的载体,可以为戏剧表演提供更多活力。

他同时提到,“人工智能的时代虽然离我们很近,但从戏剧演出中看到并思考其中的问题,却是如此令人震撼。人工智能未来在很多方面会轻而易举超越人类,那么人机共生的时代,人类与机器人如何共处?其实这不只是个科研问题,更是个时代问题。”

据悉,本剧已受到了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邀请,有望亮相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王荣]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4 05/28 10:56
· 来源 ·
澎湃新闻
· 责编 ·
王荣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