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破界之冠:《好东西》背后的女性电影崛起
在近日落幕的第38届金鸡奖颁奖典礼上,邵艺辉执导的《好东西》包揽最佳故事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成为当晚最大赢家。宋佳凭借片中“王铁梅”一角封后,她在获奖感言中那句“我们是一台戏,不是‘一人戏’”,恰是这部女性群像电影的核心写照,也道破了中国女性电影近年的创作密码。
从早期的女性题材作品到近年的优质创作,女性电影早已在各大奖项中留下足迹,但《好东西》的全面获奖,却标志着中国女性电影从“边缘探索”走向“主流认可”的关键转折。
从边缘到中心
女性电影的破圈征程
回溯中国电影史,女性题材作品从未缺席,而在奖项层面,历届金鸡奖、百花奖中也不乏女性题材作品获奖,但多数时候仅停留在表演类奖项,或作为“陪跑者”获得单项认可,像《好东西》这样包揽最佳故事片及核心表演奖项的情况实属罕见。
《好东西》的获奖,本质上是时代审美与创作水准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邵艺辉继《爱情神话》后的第二部作品,该片跳出了传统女性电影的“苦难叙事”,以幽默温和的笔触描绘三位性格迥异的都市女性在生活困境中彼此支撑的日常。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没有刻意的性别对立,却通过“王铁梅”们的生活选择,传递出当代女性“不被定义、彼此成就”的生命态度。这种创作理念的转变,恰好契合了当下观众对真实、多元女性形象的渴求。正如邵艺辉在获奖时所言:“我会提醒自己一定要慎重对待自己的每一部作品、写的每一个字,绝不浪费资源、浪费钱、浪费才华。”这份对创作的敬畏,让影片在情感表达上实现了深度共鸣。
从行业层面看,《好东西》的获奖打破了两大偏见:一是“女性电影=小众文艺片”的市场偏见,证明聚焦女性议题的作品同样能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可;二是“女性叙事=性别对立”的创作偏见,展现了女性电影可以通过温和、包容的方式探讨深刻的社会议题。这种突破的背后,是女性电影创作群体的持续壮大——2024年,贾玲、尹丽川、杨圆圆等中青年女导演集体发力,交出了一批口碑与流量兼具的作品,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罕见的“女性创作浪潮”。
票房与口碑齐飞
“她经济”缔造的市场新局
如果说奖项认可是行业层面的肯定,那么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则印证了女性电影在市场层面的强大号召力。2024年堪称中国女性电影的“爆发年”,从年初到年末,女性题材作品持续霸屏,创造了多个市场奇迹。
贾玲执导并主演的《热辣滚烫》以34.6亿元票房登顶年度票房冠军,打破影史春节档剧情片票房纪录,超过7200万观众用购票行为投票,让“找回自我”的女性成长故事成为全民热议话题。在头部作品引领下,中腰部女性电影同样表现亮眼。尹丽川执导的《出走的决心》改编自“50岁阿姨自驾游”的真实故事,咏梅饰演的李红挣脱家庭束缚、追寻自由的经历,让无数中年女性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这部没有流量明星、没有大制作的影片,最终票房突破1亿元,豆瓣评分高达8.8分,成为中秋档的口碑黑马。蒋勤勤主演的《草木人间》聚焦女性在传销陷阱中的挣扎与救赎,直面现实困境的勇气让影片获得业界高度认可,蒋勤勤也凭借该片斩获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主角。
女性电影的市场爆发,与“她经济”的蓬勃发展形成了双向赋能。数据显示,中国电影市场的女性观众占比已连续多年超过男性,达到55%以上,女性不仅是观影的主力军,更是口碑传播的核心群体。她们更关注作品的情感真实性、角色立体感和价值表达,而近年来的女性电影恰好精准击中了这些需求。《好东西》中女性之间的友谊、《出走的决心》里对中年人生的反思、《热辣滚烫》中的自我接纳,这些议题既贴近女性的生活体验,又具有普遍的人性温度,使得作品能够突破性别界限,获得不同群体观众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电影的市场成功并非依赖“流量密码”,而是源于创作本身的诚意。这些作品不再将女性形象符号化、扁平化,而是展现其复杂性与多面性。这种对女性真实状态的尊重,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也让女性电影摆脱了“题材红利”的短期效应,形成了可持续的创作与市场生态。
叙事的变革
从被凝视到自表达
女性电影的崛起,不仅体现在数量与票房的增长,更在于叙事方式与价值表达的革新。与早期女性电影多聚焦“苦难与牺牲”不同,当下的女性电影呈现出三大显著变化,实现了从“被凝视”到“自表达”的根本转变。这种深刻的内生变革,正是女性电影能够实现“破界”并走向“共生”的核心动力。
叙事视角的多元化,让女性故事摆脱了单一维度的束缚。以往的女性题材作品多以年轻女性的情感经历为核心,而如今的女性电影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群体:《出走的决心》关注中年女性的自我觉醒,《女人世界》记录七旬至九旬华裔女性的文化寻根之旅,《乔妍的心事》探讨职场女性的生存困境。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生活状态的女性都能在银幕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这种多元化的视角拓展了女性电影的表达边界,也让作品的社会关照更加深刻。
叙事基调的温暖化,让女性电影走出了“悲情叙事”的窠臼。早期女性电影往往通过展现女性的苦难来引发同情,而当下的作品更倾向于以积极、包容的态度面对困境。《好东西》中三位女性在生活琐事中互相调侃、彼此扶持,没有针锋相对与内耗,只有“你有困难我帮你”的真诚陪伴;《热辣滚烫》中杜乐莹虽然遭遇背叛与挫折,却通过拳击运动找回自信,影片传递出“一切都来得及,现在就爱自己”的温暖理念。这种温暖的叙事基调,既符合观众对情感抚慰的需求,也展现了当代女性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价值表达的包容化,女性电影突破了“性别对立”的误区,也让女性电影的叙事更加丰沛。
女性电影
“破界与共生”的未来
《好东西》的金鸡折桂与2024年女性电影的集体爆发,标志着中国女性电影进入了黄金发展期。然而,正是这种内在叙事革新的“破壁”成功,将女性电影推向了新的高度,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前,部分女性题材作品已经出现同质化倾向,要么重复“女性互助”的套路,要么陷入“贩卖焦虑”的误区,缺乏真正的创新与深度。随着社会对女性议题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女性创作群体的不断壮大,以及“她经济”的持续赋能,女性电影有望突破现有创作边界,向更多类型、更深层次拓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女性科幻电影、女性悬疑电影等更多样化的作品,看到女性叙事与不同类型元素的深度融合,让女性电影真正成为中国电影的重要支柱。
当银幕上的女性形象不再被定义、不再被束缚,当女性叙事既能展现个体的悲欢,也能映照时代的变迁,中国女性电影就真正实现了“破界与共生”——既坚守女性视角的独特性,又具备普遍的人性关怀;既赢得市场的认可,又拥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在这样的发展路径上,中国女性电影不仅将书写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更将为中国电影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她力量”。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贾小飞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李源菁]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