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原著与编剧掀口水仗 影视改编要尊重还是颠覆?

2016-06-28 12:57:57
来源: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可可

网剧《余罪》因观众口碑下滑引发了原著作者与编剧骂战,再一次将文学作品影视改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引发至爆点。

《翻译官》

《翻译官》

《红高粱》

《红高粱》  

近日,网剧《余罪》因观众口碑下滑引发了原著作者与编剧骂战,再一次将文学作品影视改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引发至爆点。其实历来,尤其是IP概念大热以来,因影视改编水平参差不齐,或者影视改编背弃小说等问题,作者与编剧之间的剑拔弩张频频发生。到底文学与影视应该怎么互相存在,两者有哪些不可协调的矛盾,都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

原著不是免死金牌

根据作家常书欣小说《余罪》改编的同名网剧,因高智商刑侦题材而引爆网络,但是刚上线的第二季却败在了口碑上,遭遇观众恶评。剧的大火,正引爆当下新一轮小说热销高潮,而随着口碑的急转直下,让原著作者也坐不住了。常书欣公开戗声:“编剧没看过小说,自己乱改,片名可以直接改成《白痴与笨蛋》了。”而该剧的编剧们也委婉表达自己的立场。著名编剧余飞看不下去了,称不能让编剧背黑锅。双方的互戗,揭开了影视改编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

其实,很多传统文学作品或类型小说在口碑超级好的情况下,影视化后则多有败北。虽然《归来》的反响还不错,但是该片仅截取了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书中的一段,删除了大量情节,电影对于原著的表达自然打了很大折扣,这也导致很多喜欢原著的观众不买账。去年的电视剧版《平凡的世界》与原著有着95%的重合,成为高度还原原著小说的剧作,其从文本变为影像的改编更多是情怀式的。但是,高度尊重原著却被电视观众认为不接地气,剧版也被认为“并不好看”。

同样在流行小说领域,比如《云中歌》《华胥引》《喜乐长安》都被现实收视率或者票房狠狠打了一耳光,即便是原著作者名气大如韩寒[微博],失败的改编也不能挽回悲惨的现实。《喜乐长安》上映,几乎没引起观众反响。其原因是编剧把原本的畅销小说,改编成了讲述方式烧脑、人物和时空复杂的影视片,与韩寒的原著精神背道而驰,导致这部片子上映后韩寒只字不提,而影视方则把票房扑街的责任归咎于韩寒不帮助宣传上,引起了一波大争论。

改编要尊重还是颠覆

从去年开始,小说开发成电影、电视已逐渐成为业内趋势,然而有些作品在播出后却不被看好:篡改原著主线,角色行为缺乏逻辑。这些问题导致改编之困凸显:到底是迷信IP的光环,还是颠覆寻求突破?编剧们面对有大量粉丝基础的IP作品,到底改不改原著,改多还是改少,都是棘手的问题。

对于文学改编影视的改动分寸问题,一位业内编剧称,“改编也要因作品而异,熟知原作的观众非常需要看到一些新的故事和人物,新的故事和人物又能否重新获得观众的喜欢,这其中的分寸是一大考验。一般来说,对于伟大名著,最大程度尊重原著是明智的选择,因为观众不会容忍创作者做任何破坏、损伤原著严肃风格的事。但是遵循原著就能换来收视吗,又是一个棘手问题。”

改编是尊重还是颠覆的问题,《平凡的世界》和《红高粱》成为两者典型的代表。《平凡的世界》为了营造历史感、名著感,特意从原小说里提取了大量画外音,但观众因此无法接受该剧。而改编后的《红高粱》中兄弟成仇、三角恋爱、女人心计等剧梗都有,使得剧情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口味。

但是像《余罪》这样的犯罪畅销小说,影视化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呈现原著的大部分情节。编剧余飞称,刑侦小说吸引粉丝阅读的卖点,往往无法通过影视审查,在被改编成影视剧后一旦被拿掉,剩下的就是空壳。“职业编剧还需要在尽量维持原著风格的前提下,为剧中人物设定合理的剧情发展走向,其实难度不亚于做原创,相当于重新架构整个故事情节,而做原创却不会有原著党据此来骂你‘还原度不够’。”

其实,从目前改编剧的情况来看,编剧为小说增光的情况也很多。比如大火的《欢乐颂》《翻译官》的原著基本上算是小众阅读的小说,但是在专业编剧的妙手之下,后者甚至从一部以性描写为卖点的网络小说,改编成了大众口碑极高的影视剧。

对于作家与编剧的相互关系,《一克拉梦想》的编剧朱永昆表示:“其实编剧本身就是个IP,以前电视台还把编剧当IP看,这个编剧牛,他的东西是好的,现在完全没有这事。当然,之前靠一个原创好剧本找好演员,这个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演员都问是不是大IP,编剧是谁不重要了。当然我们还是会接IP改编,可是老实说,看完IP后,很伤脑筋,真要改成电视剧,可能只剩人名和框架而已。真说起来,网络作者要感谢编剧帮他们的作品开成一朵花!”

警惕改编伤害原创

其实无论作家与编剧的关系如何,影视化一般总是能带动小说的热销。而为了让原著粉和影视迷达成共识,既满足原著粉的期待,又能赢得影视迷,编剧和作家结为联盟成为最近小说改编的热潮。

《花千骨》的改编算比较成功,担任编剧的饶俊透露,他的经验就是仰仗编剧与原著作者的沟通。他与《花千骨》的作者是高中同学,“我跟作者合作的时候,我负责出初稿,她负责修订。这样的方式既能发挥我作为改编者的作用,又能通过作者来保证对小说的还原度。尤其是人物性格这些要素,原著作者的拿捏是最准确的。”饶俊说,有过类似的经验后,他在《木槿花西月锦绣》《醉玲珑》等其他剧本的改编时,也都遵循类似的工作习惯。

而超级大火的《琅琊榜》则是直接起用了原著作者担纲编剧,这让《琅琊榜》原著改编很少,差不多80%还原,只有在情感线上做了一个调整,其他保证了原汁原味。

以上流行的改编方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编剧和作家的崩溃关系。余飞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近两年国内影视界盛行改编网络小说,但国内专业的一线编剧也就四五十人,没有那么多的优秀编剧能服务于IP的改编。“但编剧行业本身需要一定年限的职业培养,是有行业门槛的,不是所有小说作者都能顺利地转行做编剧。曾有资方买下一部作品版权,图省事地让作者直接当编剧,但改出来的剧本根本不能用,就又推倒重来,去找职业编剧改编。如果原著作者能参与剧本的改编,当然是最好的情况。”余飞承认这样做能有效地解决矛盾,但问题恰恰又在于,“不是所有的小说作者都愿意在剧本上耗时间,不少作者就是把版权卖出去当甩手掌柜的。”

余飞建议,如果作者真的在乎作品的影视还原度,其实完全可以在与剧方签版权合同时,把“需要过目剧本”“参与改编过程”等要求写进去,“但如果自己一开始就放弃‘监管权’,那就别那么玻璃心了,对编剧们多点理解与宽容。”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回过头去看,最大的问题不是作家与编剧之争,而是原创剧本的缺乏这一深层次问题。“之所以对知名IP的改编越来越甚,也折射出当前行业内一个最大的问题:好剧本太少,创作者被逼得没办法,所以就寻找热门IP。可是,急功近利心态影响下,老老实实坐冷板凳写原创反倒成了稀罕事,它实际上更值得被珍惜,希望电影业警惕IP的泛滥对原创的挤出效应。如果只为收视和票房考虑,那这个行业就会很危险。”

兼具知名编剧身份的作家不少,严歌苓和六六就是典型的代表。对于文学与影视的关系此前严歌苓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就称,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可以有互补与互助作用,可以互为广告,它们相辅相成留存下来。“现在的作品就是以后的历史,文学可以和影视相依为命留存下去。我希望自己的每部作品改编之后能拍得很好,但是我要做的是把自己的小说写好就行了。无论影视拍得如何,读者或者观众最先关注的还是小说。所以,小说才是根本的东西。”

在近日新作《舞男》的发布会上,严歌苓也谈到了当下的IP大热,严歌苓表示:“对于别人来买我的本子,我当然是高兴的,也很感谢。但对于没了影视,感觉文学就活不下去,或者活不好,我感觉到悲哀与愤怒。”本报记者 师文静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