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看,汉宣帝确实做了些功绩,但自满的臣子们陷入一种极端奢侈的生活状态。王侯妻妾成群,少则数十人,多者数百人,高官富户都有自己的“三宫六院”,不仅如此,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做买卖,却都不缴纳赋税。这种状态长此以往,将威胁到汉朝的统治。王吉又站出来了,他劝汉宣帝要洁身自爱,更要及时遏制这种风气。此时的汉宣帝好像变了个人,对王吉的谏言不仅反应冷淡,还认为他“其言迂阔”。
在此期间,民间还有个传说,前面我们提到王吉在昌邑时遇到位老者赠他三个字“言宜慢”,十年后他以高官身份回老家省亲时,路上又遇到这位老者赠与他三个字“心宜善”。为何会是这三个字呢?民间是这样说的:当大官后虽然王吉也能勤政为民,但偶尔也会动点私心,比如说长史赵珞,就因为与王吉政见不合,被王吉弹劾,最后被罢官归乡。此后,王吉严格按照“言宜慢,心宜善”要求自己,成为西汉一代名臣。
好了,民间传说姑且说到这里,接着说王吉。他几次上疏力谏,都没有改变汉宣帝的想法,怀才不遇的他无法在帝王家施展抱负,只能告老还乡。此后的十余年间,在家乡传授儒学,求学者络绎不绝。王吉在民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他似乎还在等待着什么。
公元前49年,汉元帝即位,这位推崇儒学的统治者刚即位就派人到皋虞请王吉回朝。接到朝廷的任命时,另一个地方有位叫贡禹的人也拿出官帽,掸掉上面的灰尘,家人问他要干什么,贡禹回答:“王阳(王吉)要去做官了,我也准备准备同去。”这就是“王阳在位,贡公弹冠”的来历,说明好朋友要进退相随。可惜的是,王吉因病死在了上任的路上,贡禹赶到朝廷做了大官,也算是帮他圆了梦吧。
这便是王吉的故事。他的思想直接影响着他的儿子、孙子还有王氏家族的后代们,指引他们做出更大的成就。
[编辑:苏青]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