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5 01/08 10:22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王鑫鑫
· 责编 ·
苏青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莱西人李昆山是武状元 外孙张炳斗螳螂拳大师

李昆山抗战中率弟子杀鬼子他还当过蒋经国的武术教练

1933年,李昆山参加全国擂台赛,所向无敌,夺大枪冠军,蒋介石为其亲笔题写了“一支干戈震东洋,半世英雄传天下”的金字大匾 。在抗日战争中,李昆山率部杀敌,武技大显神威 ,使日军闻风丧胆。1949年,李昆山去台湾岛 ,担任蒋经国的武术教练,蒋经国称他为“国师”。

蒋介石赐赠金盾一枚

张炳斗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李昆山擅长大枪,练的“狮子不离母”,此枪没有套路,只是些实战的单枪法。后来,他把螳螂拳的特点融到枪法之中,使之神出鬼没。在搏斗中,能点对方“抬头红”,即朝对方前额一刺,让他微微出血而不伤骨肉,能把对方的扣子全部挑开而不使其察觉。1933年,南京举行全国武术擂台赛,明令“打死无论,发灵枢归返原籍”。这条规定确实挺狠的,所以武艺稍差的人不敢登台。

李昆山参加了比赛,并一举夺冠。张炳斗说,李昆山致力于夺取大枪冠军。比赛到最后 ,只剩下他和另一名选手,当时两人都穿黑色衣服,枪上裹着白布,布上抹着白粉,只要在对方身上戳上白点就算赢了。可气的是,李昆山在对方身上戳了不下10个白点,裁判仍然当做没看见。他觉得里面有蹊跷,便喊了暂停,并宣布要退赛。当时,蒋介石坐在台下看比赛,见李昆山自动放弃,便站起来大吼一声:“你这是要干吗,李昆山你还敢不敢比赛?!”

李昆山顿时有了信心,理直气壮地回答:“敢!我为什么不敢?只是希望裁判能看明白了!”随后,他用了“凤凰三点头”、“红娘子叫门”、“底漏枪”等枪法,一枪把对手挑下台子去。当时的擂台有两层楼那么高,下面有网兜兜住,但对手还是跌昏了。李昆山最终夺得大枪冠军,蒋介石赐赠金盾一枚。他还获赠一块金字大匾,为蒋介石亲笔题写的“一支干戈震东洋,半世英雄传天下。”

关于蒋介石赐赠金盾一事,徐纪在《山东第一枪李昆山》中说,不是金盾,而是银盾。城市信报/信网记者向张炳斗求证,他说这说法是错误的。李昆山在南京获得全国冠军时,获得蒋介石赐赠金盾,题字“尚武精神”,落款“蒋中正敬赠”。他一生珍藏,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抗战中,日寇搜掠,李昆山什么都烧了,就是这枚金盾,他仍冒死埋在家中地下,舍不得毁弃。后来,又带到了台湾。每当李昆山抚摸着这枚金盾,眉飞色舞地谈起当年事时,不仅表现出老当益壮的豪情,还表现出他在国术上真正的最高成就:不是得第一,不是夺冠军,而是代表了中国武林传统的忠义精神。

李昆山率徒弟杀鬼子

李昆山得了第一,名扬全国,凯旋荣归。周相如在《桃花乡雄风扬国威》一文中写道,当时莱阳县县长杨酉贵专为李昆山在莱阳城开设了武馆,称“山东省第二国术馆”,李昆山任馆长兼总教头。徐纪则说,第一任的莱阳国术馆馆长刘竹园是个财主,热心有余,做事尚欠老练。多亏李昆山当初以教务主任的身份,支持馆务。所以此时便由馆员改选,推李昆山继任馆长。而刘竹园因也曾跟姜化龙学过螳螂拳,彼此算是同门,也愿意李昆山接棒,于是李昆山便当上了莱阳国术馆馆长。

李昆山任馆长后 ,曾招训莱阳本地乡镇的拳术教师,办了两期速成班:第一期百来人,第一二期五六十人。学员都是来自本地。课程有长拳、螳螂等,也附带一些兵器。当时任教的有李昆山,及刘竹园、王玉山、赵世亭、张中臣等人。

1934年,李昆山又任莱阳十区西南乡农学校校长。一方面教农民读书识字,一方面教西北军的“四式枪”、“四式刀”等劈刀刺枪战术。在济南以一块三毛一把,打了4000把鬼头大刀。三月一期,训练了许多地方武装。在抗日战争中,李昆山随国民党地方政府辗转于敌后,为抗日武装传授武术,还率领这些学员们英勇杀敌,使日本鬼子吃尽了苦头。他也由大队副,升任副团长。

胜利不久,因抗战而停办的莱阳国术馆,没等恢复,李昆山便随军自青岛出发,到了福建,1949年去台湾。李昆山到了台湾岛以后,一直居住在基隆,空闲时也私人性质地教些学生自娱。更应地方人士的邀请,正式开馆授徒,广招学生。十年来,在他门下受教的多达上百人,男女老少都有。后来,李昆山因年事已高,身体不适,而将馆务结束。但是专程去向他请教的国术同道,仍是络绎不绝,而李昆山也乐意同他们一起研究。所学的东西,个人的心得,更是绝不吝啬地传授给下一代。因此,在他窄小简陋的居室中,也时常高朋满座,而满头白发的李昆山,不停地口讲指划,每每忘记了疲劳,和他应有的休息。

李昆山一生忠厚、勤劳、诚实,将国术发扬光大。他虽性情温和,待人接物从不疾言厉色,但教授学生却非常严格,不但教武功,且教做人做事。晚年时还亲自制订“练国术要切记十大要义”:“爱国家、爱同胞、重道义、守信用、救贫困、助弱小、尊长辈、敬贤老、树正义、坚节操”。又常嘱咐自己的学生:“要确实身践力行此十大要义,先独善其身,而后兼善天下。不但能作国术老师,亦应作社会导师,蔚成良好风气,乃为师最大愿望。”

值得一提的是,李昆山还担任过蒋经国的武术教练,蒋经国称其为“国师”。1982年 ,李昆山在台湾岛去世。

外孙张炳斗螳螂拳大师

\

李昆山的外孙张炳斗,是莱西市朴木镇人,1938年出生于武术之乡的武术世家,祖父张文英是擅长罗汉拳的武术名家,父亲张修山是集罗汉拳、螳螂拳于一身,枪、刀、棍、剑、拳均造诣颇深的武术家。

“我刚开始跟着爷爷练武,我是家族里唯一的男孩,从小娇生惯养,每次练武时都是练一会儿给一块糖吃,吃不到糖就不练。”张炳斗说,有一次跟着爷爷练武时,恰好碰到姥爷李昆山骑着马来了,姥爷看张炳斗惯得不成样子,呵斥说成何体统,并要求亲自带他。5天以后,李昆山果然来领人了,当年张炳斗才6岁。

“姥爷把我带到部队里,让王姨伺候我吃穿,他每晚都过来教我武术,并让王姨监督我,不准偷懒。”张炳斗笑着说,他当时不听话,死活不肯练武,李昆山假装走了,躲起来偷窥,看他耍滑头,冲过来抱着就是一顿打。“姥爷把我的屁股都打烂了,五个手指头印子清晰可见。从那以后 ,我就老实了,一心一意练功,就这样一直到12岁。”

1947年 ,张炳斗随父亲移居青岛,住清平路8号(现住宏大路26号)。1949年 ,李昆山去台湾之前,把张炳斗交给王玉山管教,并嘱咐:“我要走了,这小子就交给你了,你好好抓将来会有大出息,否则狗屁不是。”再后来,张炳斗又师从孙玉君、刘景山习练长拳、剑术等。张炳斗作为太极梅花螳螂拳第七代传人,习武近60年,全面继承了梅花螳螂拳的拳技、拳理。同时,在梅花螳螂拳的基础上融入了多家拳法,丰富和发展了梅花螳螂拳的技法 、理论。他精心创编了“螳螂剑”、“螳螂棍、刀、双钩对练”诸多套路,极大地推动了梅花螳螂拳的发展,使太极梅花螳螂拳门成为一大更加完整的流派。张炳斗几十年锲而不舍的艰辛努力,成就了他为武学大师——太极梅花螳螂拳派继往开来代表人物的历史地位。

阎特龙在《武学大师张炳斗》一文中说,1979年,张炳斗参加全国首届传统武术大赛,荣获螳螂拳全国第一名。参加比赛时,其特殊身法不但赢得了全场喝彩,还引起了到场观礼的许世友将军的极大关注。武术大赛结束后,张炳斗被列入全国武术赴京汇报团成员,向国务院和国家体委进行了汇报表演,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赞许。

1982年,张炳斗应山东电视台《武松》摄制组之邀,担纲武打设计。他和师弟——著名武术家于承惠精心设计了剧中武打场面。电视剧《武松》上演后,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张炳斗还在电视剧中饰演了“飞天蜈蚣”,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1992年,为给家乡培育人才,也给外地莘莘学子创造学习条件,张炳斗与莱西市政府联合办学。在朴木镇创办了以其外祖父李昆山名字命名的文武兼修学校——青岛莱西市昆山武术学校,张炳斗亲任校长兼总教练。

“武术绝不是什么‘打倒仨踢倒俩的粗野学问’,它是有着高尚武德和深奥哲理的。武术之道只有德智体兼修,方可臻临佳境。”张炳斗如是说。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鑫鑫 未经城市信报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信网 编辑:苏青]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