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5 02/05 09:57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王学义
· 责编 ·
苏青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武则天她爹跟李渊干过 李世民从青岛出海东征

莱西不少村名和李世民有关

传说他从青岛出海东征

在青岛地区,有着众多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在莱西市尤其多,不少村名和地名与他有关。有的村子传说是被李世民赐名,有的地方则与他招兵买马有关。

“因为都是民间传说,很难去在乎是真是假。”莱西市博物馆馆长柳香奎先生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不过,这些传说反映了民间对于一代明君的追思和渴慕,也寄托了老百姓对英雄征战打江山的无限向往。

传说李世民在招军岭招兵

在莱西市有一座招军岭,坐落于李权庄镇西南众水东北,北靠现莱阳市新庄村,由南向北蜿蜒起伏。

在莱西民政部门编著的《莱西地名故事》一书中,有一篇文章名为《风旗猎猎招军岭》,作者为王国师、侯立国和盖顺臣。其中说,在唐武德三年(即620年),盘踞在河南洛阳的王世充不断招兵买马,对刚刚建立的唐王朝形成了强大威胁。秦王李世民奉命率军进驻山东,兴兵讨伐王世充。

当时,李世民率大军西征刚刚结束,将士们连年征战,加上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大军进驻山东后,秦王李世民与军师徐茂公商量,先在山东地区进行休整,招兵买马,扩充军备、养精蓄锐,以便与王世充决一死战。

这一天,李世民和徐茂公等人到野外查看地形,当他们来到李权庄镇西南众水村东北这个地方时,见周围都是平川,只有这里是突起一座的山岭,岭顶高平。李世民率众将登临观察,大喜过望。因为此地视野开阔,能看到崂山和大海,周边风貌一览无余。于是,秦王传令让大军在此安营扎寨,命兵将到岭顶最高处凿石打眼,立起一根高16米的旗杆,悬挂招军大旗,旗上书写“招军岭”三个斗大金字。他命徐茂公等人在此设招军处,开始招兵买马。这就是至今还叫“招军岭”的原因。

秦王非常关心百姓,严令将士不得扰民、欺民,还让军队帮老百姓干农活,开荒种田。因为这里长期水源不足,就让士兵开凿深井,供军民饮用和灌溉农田,赢得百姓爱戴。

秦王又广贴告示,对新参军士兵赏白银2两,对能推荐将帅人才者则赏白银10两,一时间周围郡县的青壮年纷纷前来投军。不到半月,新招军士3万有余,战马2000余匹。而招来的都是山东大汉,个个忠诚豪爽,作战勇猛。瓦岗寨起义失败后,流落江湖的好汉秦琼、罗成、程咬金等也投靠到李世民麾下。

因为当时新征来的马匹比较瘦弱,秦王四处查看,几经周折才发现姜山一代地势低洼、水草充足,便于养马。于是他便选择了现在李权庄镇南的一块地势较高的地方,新建两处军马营地,取名为“寄马埠”。经过一年休整,李世民已经兵多将广,于是在招军岭祭天,挥师南下讨伐王世充。经过激战,王世充兵败,却被窦建德所救,621年,李世民擒获窦建德和王世充。《风旗猎猎招军岭》中说,如今李权庄镇的招军岭上,插招军大旗的石眼孔依然可见。而“寄马埠”地区成了三个村庄,依照村民姓氏,分别取名郝家寄马埠、吕家寄马埠和丛家寄马埠。

那么史实是什么样子呢?从细节来看,唐代的货币不是白银,而是铜钱,白银作为货币流通是明朝之后的事。徐茂公是小说中的人物,其历史原型应该是徐世勣(后赐姓李,为避李世民的讳,改名李勣),字懋功。据《资治通鉴》记载,秦琼和程咬金早在武德二年,就从王世充阵营中转投李世民,罗成在历史上很可能“查无此人”。从整体上来看,据《中国历代战争史》记载,李世民平定王世充这场战役时,根本未从山东进军,所以,在莱西招兵买马仅是传说而已。

传说李世民给很多村庄赐名

在莱西市还流传着李世民赐村名的故事。莱西市退休老教师姜文昌写有《唐太宗赐村名》一文,其中说李世民东征,他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大沽河畔。在给大军运输粮草的队伍中,有五个村夫。

李世民非常亲民,他向村夫打听地方风土人情,问到他们村庄叫什么名时,村夫们都说村子没有名。听到这儿,李世民脱口而出道:“那就依你们五个人做村名吧。你是东庄的就叫‘东庄夫(后为扶)’,其余依次是‘西庄夫’‘南庄夫’‘北庄夫’‘中庄夫’。”随后传令上马启程,并说前面下马的村庄就叫“下马庄”,现在上马的地方就叫“上马庄”。

大队人马继续前行,走了十几里,李世民感到口渴,便到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找水喝。这里的水特别甘甜,就是井非常难挖,村里挖了一口井三丈深了还不见出水,就没再挖下去。当时,村民只能到一里路之外的一个小山泉去取水,很不方便,李世民听了就找来地方官员,说要帮助村民挖井,凡下井挖一斗泥上来的,就奖励一斗谷子。就这样,仅用了几天功夫,村里就挖出了一口四丈深的井。

就在李世民想要离开的时候,突然一股酒香扑鼻而来,李世民按捺不住,就去喝了数碗。这个村子水甜酒冽是有名的,李世民不觉喝多了。再去骑马时,那马竟然受惊,将他掀了下来。惊马狂奔,上了一个小山坡,这里住着五六户人家。人们都来拦马,其中一位年长的汉子说:“这种受惊的烈马硬拦是拦不住的,快闪开,看我的!”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把抓住马缰绳,跟随马跑了一段路,然后猛地一拉缰绳,那马就地转了一个圈,硬生生止住。

李世民非常恼火,这时有人说这是一匹公马、烈马,想要叫它老实,必须把它骟了。于是就在前面的小村子,把马阉割了。骟过后,那马是老实了,但也不能上战场了,于是就寄存在这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中。

李世民一想,这几个村庄还真是跟马扯上关系了。那就分别叫“拦马庄”“捉马台”“骟马屯(后来人们觉得不雅,改成了善马屯)”和“寄马沟”吧。

换了坐骑,李世民兵分两路继续前行,又走了三十里路,两路分别在南北两个村歇下了。这时李世民还没忘记五个村夫,便说:“你们辛苦了,可以回去了。现在咱们所到的这两个村我也给它们起个名字。南路马队驻扎的村叫‘南马庄’,北路马队驻扎的村叫‘北马庄’。这样你们走过的这些村庄都有了名字,也都与你们这几个人和那匹马有关。”

传说李世民还做了一副对联。上联:东庄夫西庄夫南北庄夫中庄夫;下联:下马庄上马庄南北马庄拦马庄。

赐村名的故事有两个不同版本,区别就在于发生在李世民登基之前和登基之后,其他基本差不多。

《莱西历史文化概览》中还提到两个村和唐太宗有关,叫“西寨村”。传说唐太宗东征,曾在此安营扎寨,故名“军寨”,后演化为“西寨”。东军寨村也是由此传说得名。

李世民征高丽真从青岛走的吗

在莱西马连庄镇驻地西北,是窑山山脉西端的一座独立的山峰,名叫兴龙山。莱西市退休干部吕恩江在《兴龙山的传说》中也提到了唐太宗。

兴龙山的名字并非来自于唐太宗。传说山上住着两条龙,白天在山里修炼,晚上到山前的蒲子湾喝水。它们让方圆百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兴龙山脚下有个恶霸,他听一个道人说吃了龙肝能长生不老,就开始打坏主意。一天晚上,恶霸将一把钢刀吊在树上,安上机关,埋在两条龙去喝水的草丛中。他远远躲在一边,手里拉着一根长绳,另一头拴着机关。等两条龙喝完水肚胀体重,慢慢往回蠕动时,恶霸拉动机关,钢刀破空飞出,走在前面那条龙中刀而死。另一条龙大怒,一口吞下恶霸,然后返回蒲子湾,咬下蒲子棒棒,用嘴含着弥合了中刀龙的伤口,救活了死龙。二龙伤了心,腾空飞去,再也没回来。周围百姓纪念他们的功德,就把山叫做“兴龙山”。

传说,唐太宗东征时到过兴龙山。当时李世民走到莱西和平度交界的小沽河,因为人马太多,把河喝干了。然后兵马继续东行,又喝干了大沽河。后来,李世民的大营扎到兴龙山脚下,兵马便去蒲子湾中喝水,谁知任凭怎么喝,湾里的水就是不见少。士兵向李世民禀报,李世民感慨说:“大(沽)河也干,小(沽)河也干,大小两河加起来,不如兴龙山的蒲子湾。”

莱西另有一座“保驾山”。传说当年李世民征东,路过此地。恰逢兵败被敌兵追赶,李世民人马到此住了一夜,第二天,敌兵望见山石耸立,好像无数兵将排列阵势,不敢前进便退回去了,李世民因此得以脱险。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此山的石头约2米高,全向东南站立,好像很多人站在那里。李世民就将此山命名为保驾山。明朝初年,邓氏迁来建村,建在山前,后分为三个村庄,即前保驾山一村、前保驾山二村、前保驾山三村。

关于李世民征东,《莱西历史文化概览》提到,“唐二主李世民的车马大军是经过山东青岛后再乘船到达高丽的。”想来这也是莱西境内有那么多和李世民有关的故事的原因之一。那么李世民究竟有没有路过青岛征高丽呢?

据《资治通鉴》记载,在公元644年,李世民曾派兵从海路远征高丽。但那并非李世民本人,而是时任刑部尚书的张亮,率“战舰五百艘,自莱州泛海趋平壤”。而李世民本人走的是陆路。公元645年,李世民从幽州(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出发。所以,李世民这一次东征是没有到莱西乃至青岛的。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学义 

[来源:信网 编辑:苏青]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