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5 04/02 11:26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王学义
· 责编 ·
每皮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崂山之狮”率大刀队吓退日军 上演真实版越狱

\

在青岛的抗战史上,高芳先和他率领的青岛保安总队(简称青保)堪称一段传奇 。他们在崂山开展游击战,频繁出入市区,袭击日伪势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高芳先本人则被誉为“崂山之狮”。他是个名副其实的武林高手,投身抗日后,与李先良(后任青岛市市长)结为生死之交。面对日伪军的重兵围剿,他屡出奇谋,威震敌胆。危难之际,他更是坚贞不屈,誓死抗敌,其真实经历的精彩程度,绝对不比任何影视作品逊色。

率大刀队吓退日军

高芳先,字天佐,1914年5月25日生于即墨县西元庄(现属即墨市通济街道),他8岁习武,身材魁梧,标准的“山东大汉”。据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介绍 ,高芳先曾在沧口日商钟渊纱厂(青岛国棉六厂)做过工人。

1929年9月,青岛国术馆成立,国术就是武术。岛城著名文史专家鲁海先生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1933年,时任青岛市长兼国术馆馆长的沈鸿烈大力支持国术馆建设,在全市开设武术传习所(传授站)。当然,这也有其特殊背景,1922年日本虽向中国政府交还青岛主权,但仍保有特权。中国政府不能在青岛派驻军队,仅靠警察维持秩序。大批日本浪人横行霸道,国术馆在教授武术的同时,也在培养民族意识,积聚反日力量。

高芳先工作之余就在青岛国术馆学武,师从于孙膑拳一代宗师杨明斋(山东阳谷人),得其真传。高芳先还学习了北派少林拳、地功拳、摔跤等。1933年,年仅19岁的他参加第17届华北运动会,获拳术及摔跤冠军,1935年又获全国运动会中量级摔跤冠军。此外,他还先后在青岛运动会两次获三项冠军。高超的武艺使他脱颖而出,成为沧口国术训练所教官。

1936年12月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登陆青岛,搜捕李先良在内的国民党党部人员和青岛国术馆骨干,同时威胁沈鸿烈交出军政大权。“日本人没想到,沈鸿烈不仅不受威胁,而且早已做好了准备。”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沈鸿烈除了向中央政府报告这一事件之外,还命令高芳先将平时训练的学员编为“国术救国大队”,名义上学员自发组织,实际上直属于青岛保安第三大队。随后,国术救国大队又改编为爆破大队,大队长为马锡年,高芳先任副大队长,负责全队一切事宜。

张成先生给城市信报/信网记者提供了一份资料,题为《高芳先将军崂山抗战纪实》,作者赵书堂曾与高芳先并肩作战。该文称 ,高芳先当即给全队一一分派任务:一组大刀队员严密监视日侨活动,另一组在战壕中时刻等待与日军贴身肉搏 ,还有一组日夜准备炸药和其他燃料,只要日军一挑起战争,就对日本人的纱厂等企业实施爆破。一时间,满城尽是大刀队。须知,大刀不仅是一种武器,更是一种破釜沉舟的拼命架势。1933年在喜峰口战役中,日本人就领教过中国军人大刀的厉害。所以,当日本总领事从谍报人员口中得知详细情况后大吃一惊,于是回去召开会议说:“现在事态严重了,我们绝不能先牺牲一两万侨民的生命和九大纱厂的财产……”于是,12月10日,日本海军全部撤离青岛。

这一次高芳先所率领的大刀队,个个摩拳擦掌,等待试刀,虽然刀未染血,但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正是这种架势,吓退了日军。

与李先良结为生死之交

七七事变后,青岛陷于孤立。李先良在《悼念抗战八年青岛保安总队长高芳先将军》一文中称 ,当时,国民政府指示实施“焦土政策”,不让我国的物资被日本人所利用。各地炸毁的往往都是自己的工厂,独有青岛朝日本人的企业开刀。爆破队员各个身怀武艺,训练有素,行动起来干净利落。1937年底,高芳先指挥爆破大队将日方的九大纱厂等四五十家工厂一举炸毁,然后随沈鸿烈撤离青岛。

1938年夏天,李先良奉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之命,出任省政府鲁东行署主任。按照李先良自己的说法,他在青岛时就和高芳先神交已久,但没有直接联系。

根据李先良记述,在赴任前期,“某夜芳先前来访我,说明经过,愿意随我同返鲁东及青岛地区一同抗战,随即想约一同离开鲁西,此为我和芳先见面之开始”。到达鲁东行署所在地莱阳不久,高芳先被任命为副官处主任。

1940年底,日伪军集合2万余人,在鲁东分三路进行扫荡。这一次李先良等人被冲散,由莱阳向东一路奔走。他和高芳先二人在文登、荣成交界处的海边落了单,在一处盐场藏了一天一夜。等敌人退走,二人才重新返回莱阳。这一番与死神擦身而过,也让二人结为生死之交。就是在这次扫荡中,李先良亲眼看到了高芳先临危不乱,机智过人,认定他是个带兵打仗的良才。

1942年,李先良任命高芳先为青岛保安督察大队长,率两个中队,前往崂山督导抗战。青岛地方史专家辛兆山在《青岛保安队成立始末》一文中称 ,崂山的抗日队伍早已有之,1937年底,沈鸿烈率部撤离时,与日军板垣师团遭遇,因众寡悬殊,化整为零,疏散潜伏。其中一部分队伍返回青岛。1938年春,孙式庵(曾任青岛崂西区区长)召集青岛抗日队伍,成立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指挥部第十六支队第二纵队直属第三大队。其组成人员正是以当初的爆破大队的队员为主,还包括农民和小学教员等。1939年,李先良将其收编为鲁东行署独立营,1941年改称青岛市保安大队,后由高芳先任大队长。鲁东行署结束后,李先良以青岛代市长身份进崂山。增设保安第二大队,不久,两个大队合编为青岛市保安总队,李先良兼任总队长,高芳先任副总队长。

高芳先统领青保抗日是有其独特优势的。一方面,高芳先和青岛国术馆学员们亦师亦友,更是原爆破大队队员的老上级;另一方面,他是当地人,和老百姓容易沟通,更接地气。李先良进崂山后提出了“抗战”“除暴”“安良”三大行动口号,而这三条,高芳先实施起来显然比别人更容易一点。

在日本宪兵队成功越狱

高芳先充分发挥青保机动灵活、擅长短兵相接的优势,与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一时间青岛风声鹤唳。连遭打击的日寇也在酝酿恶毒的报复。

赵书堂在《高芳先将军崂山抗战纪实》一文中记述,1942年10月13日上午八点 ,高芳先等人在崂山突然被500余名日伪军包围。原来,敌人每占领一村就封锁消息 ,青保的消息点全部被冻结,致使他们根本不知道敌人就在二里之外。

当时,青保一方仅有大队部和一个守卫分队。经过两小时激战,终因众寡悬殊、弹尽援绝,高芳先、赵书堂等10人被俘,关进了李村警察拘留所。敌人知道俘虏里面竟然有高大队长时,喜出望外。他们对高芳先软硬兼施,先是威逼利诱,继而大刑伺候,终不能让他松口。高芳先一开始还绝食三日,以示不屈。敌人见无法获取有用情报,于是将他们移送沧口日本宪兵队关押。人们都知道,日本宪兵队堪比阎王殿,进去之后非死即残,抗日军人更会遭到百般虐待。

在狱中虽度日如年,但转眼也过了数十日。12月5日下午3点 ,高芳先突然被日本宪兵叫出去,理了发,还给他一顿饭菜吃。赵书堂又惊又怕:日本人处死犯人时,总会先给理发,再给饭菜。傍晚时分,一个给日本宪兵喂马的中国马夫来送饭,赵书堂等人就问何时能被放出去。马夫说:“我不知道,只听说一位大队长,已经被判处死刑,只等宪兵队长回队执行了。”这一句话惊醒狱中人。随后,就上演了著名的“高芳先越狱事件”。

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说:“关于高芳先是怎么越狱的,历来说法不一,但绝大多数是妄自揣度,有的甚至纯属编故事。而赵书堂作为这一事件的亲历者,他的讲述无疑很具说服力。”

赵书堂称 ,恰巧那天获悉,监狱只剩一名日本宪兵看守犯人,此人还是平素最凶恶的,其他宪兵都调出去打仗了。除此之外,仅有一个伍长和一个马夫,这正是行动的最好机会。这时已是凌晨1点,高芳先紧急进行了筹划。其实,如果宪兵只有一人,只要想方设法把他引进监狱,群起攻之,抢过钥匙即可,只是青保人士太显眼,宪兵肯定不上当,最好是让其他犯人行动。赵书堂右边隔壁囚室关了七个人,都是抗日嫌犯,其中一人名为吕崇询,是国术界人士。于是,高芳先就让赵书堂自称是“高大队长”,说大家都被判了死刑,只有越狱一条活路可走,并承诺越狱成功后,带他们加入青保抗日。一则因为高芳先的威名 ,二则是求生欲所在,吕崇询等人答应下来。

这天夜里,吕崇询囚室内有人吵着肚子痛,有人要大便,有人要喝水,闹了一二十分钟,日本宪兵在外面不为所动。这时听到钟表响了两声,只要天一亮,就再也别想逃出生天。怎么办?这时高芳先又说:“叫他们快打架。”于是,其中两人打了起来。果然,不到一分钟,宪兵便进来查看动静,先看看其他囚室并无动静,于是骂一声“八格牙路”,打开牢门,挥拳打倒一人。突然,其他六个人一下子围攻过来。吕崇询乘乱抢过钥匙,打开了其他囚室的门。

高芳先和赵书堂出来,看到囚室内六个犯人竟然打不过一个日本宪兵——长期遭受折磨,身体极度虚弱。外面的门打开后,其他人争相往外跑,高芳先却抓住宪兵,拳脚交加,将其打倒在地。而后,他们纷纷冲出大门,成功越狱。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学义[来源:信网 编辑:每皮]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