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5 07/30 09:58
· 来源 ·
· 作者 ·
宋义彪
· 责编 ·
光影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登瀛梨雪”曾是青岛一景 青保在此战日寇

青保与日军在登瀛村四次交战把日本黑须部队彻底打残
青保与日军在登瀛村四次交战把日本黑须部队彻底打残

崂山自古就是探奇寻胜的风景名区,抗战期间因地形险要成为国民党抗战的游击根据地。据记载,自1941年10月至1945年8月,李先良和高芳先带领的青岛保安总队(简称青保),在崂山进行了大小战斗80次,总共消灭了370余敌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登瀛村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重点,青保和日军在这里至少交战四次,而第四次战斗将日军特种部队黑须部队彻底打残。

青保和日军登瀛四次交战

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他30多年前曾在登瀛村暂住过,听村里的老人讲 ,这里曾经有日军驻守,游击队与日军在此多次交战,“后来,我才知道这支游击队是李先良和高芳先带领的青岛保安总队。”日军之所以驻扎在登瀛,正是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

李先良在回忆录《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中提到,登瀛是崂西的重镇,襟山负海,为由青岛通往崂东的要道。敌人利用当地小学校址,构筑碉堡,设立据点,经常派驻百余人在此扼守,与沙子口、汉河、黄山成掎角之势,控制崂南一面。

今年80岁的前登瀛村村民王宪正老人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驻扎的鬼子和二鬼子(伪军)经常进村骚扰村民,“他们到村民家里,到处翻东西,地瓜干、小米啥的,见到什么就拿走什么。他们一般不打村民,有时会和游击队交火。”

《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第二章《抗战在青岛(崂山)》,对青保和日军进行的80次战斗进行了梳理,其中在登瀛至少有四次。前三次战斗分别是:1943年7月20日,敌伪于崂西之役大举扫荡崂山之时逞其凶焰,在青山、黄山及沙子口登瀛各地强征民夫,构筑据点,加强控制。为粉碎其阴谋,遂趁其尚未完成之际,由高芳先总队副率二、五、七中队,于当晚11时,开始向敌伪登瀛据点猛烈进攻,此时枪声、手榴弹声摇动山谷。经青保战士奋勇冲击,破敌圩墙(用土石筑成的围绕村镇的墙),敌伪不支,即退入新筑之碉堡内顽抗,激战至拂晓四时,青保正待收获攻下战果之际,敌伪三路来援,一路由海军汽艇,一路由沙子口来汽车八辆,一路由汉河山路奔来,共约600余人,高芳先便率队返防,相机再攻,是役敌伤亡20余名,青保阵亡士兵王曰奎、宋公亭两名,伤八名。

1943年7月20日夜,当青保二、三、五、七中队攻击登瀛敌伪据点之际,一、四中队预先埋伏于要道陡阡口山地(登瀛西通沙子口汽车大道)准备截击援军,至午夜3时,适有敌汽车10辆,满载敌伪二三百名来援,青保一、四中队出敌不意,以炽盛火力及手榴弹向敌猛攻,敌人突然遭到阻击,未及下车,仓皇应战,伤亡甚重,狼狈溃窜。是役,毙敌小队长1名,敌寇9名,伪总队长马逆文英负重伤,伪警阵亡20余名,青保无伤亡。

1944年8月3日,盘踞登瀛之敌伪一个中队百余人,时出滋扰,阻崂山南部交通,影响甚大,青保高芳先总队长率二、三大队及特务中队,于当晚11时实行第二次歼灭攻击,敌伪仍凭坚顽抗,企图死守待援,经青保拼力冲杀,卒为所破。是役,击毙上尉伪中队长徐光第及士兵五名,虏获步枪78支 ,手枪一支,余伪官兵均被俘。

石屋岩战斗振奋人心

在登瀛发生的四次战斗中,石屋岩战斗(第四次战斗)最为振奋人心。“石屋”是崂山当地人对岩石山洞的叫法,位于今前登瀛村委西侧幼儿园处,原来巨大的岩石组成的山洞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几个石头。据王宪正老人回忆,这几块巨石有两三层楼高,里面的山洞深达30米,西北、东南方各有两个洞口,洞中高处人可以直立行走,村里的孩子经常在这里玩耍。

这场战斗的起因还要从一个婚礼说起。据姜玉衡《李先良在崂山抗战简况》一文记载,1945年4月15日是青保特务大队长许京武的弟弟结婚的日子,婚前两天,许家派了两个人到李村大集购买结婚用品,回来经过李村东门日军岗哨时,日军见这两人置办的物品非常多,就起了疑心,随后将两人带到黑须部队审讯。据说,黑须部队是一支装备精良的特种部队,是专门从太原调过来的,驻扎在李村。

在黑须部队残酷的毒打之下,两人说出许京武及青保特务大队驻扎地。于是,黑须部队队长带领70多名鬼子,化装成便衣,由被扣人质带路,连夜向南龙口村出发。到达该村时,已经是深夜,黑须部队将许家包围,翻墙而入,把许家十多口人押回李村。因为没发现许京武本人,日军派了两个便衣前往登瀛侦察,剩余的人便前往大河东,意图偷袭许京武的特务大队。

两个便衣到登瀛村时,已经是第二天,也就是1945年4月14日黎明。走到登瀛村前的玻璃厂时,两人将步枪两头蒙上布,再放进俩箩筐,假装挑扁担的平民。青保站岗的哨兵对平日来往的村民非常熟悉,见到两个陌生面孔,便上前询问,见两人鬼鬼祟祟,不肯作答,立即向许京武报告,许京武随即报告高芳先。当时除了青保特务大队外,青保第三大队也驻扎在附近。此时黑须部队已经行至陡阡口,高芳先弄清了敌人的人数后,果断指挥两个大队的优势兵力阻断陡阡口敌人的后路,两个大队前后包围攻打。

这场战斗发生时,王宪正老人不在村里。“两天前,我姥姥去世了,我娘带着我,还有弟弟妹妹都到姥姥家去了。那天早晨,我爹吃过饭,就扛着农具去村东头的坡上干活,没过多久,我爹就听到了枪声,就赶紧跑回家了。”王宪正老人说,那时青保的武器没有日军的先进,而且子弹也很少,一般每个队员五发子弹,可是“游击队人数多,把鬼子包围了”。

青保和黑须部队激战三个多小时,黑须部队伤亡惨重,能继续战斗的已经不足30人,最后藏身到石屋岩内,等待援军。颂山在《振奋人心的石屋岩战斗》一文中说,青保队员一看鬼子进了石洞,高兴极了,这下可以瓮中捉鳖!虽然鬼子的机枪在向外猛烈地扫射,但青保队员靠着地形熟,很快对敌人形成了包围。分队长毕序江,摸到石屋岩南洞口下,接连击毙三个鬼子机枪射手,起身伸手就去拽机枪,他太想为自己分队夺一挺歪把子机枪了。这时狡猾的鬼子的枪声又响了,枪口正对着毕序江的脑袋。队员们愤怒了,一阵弹雨泼向洞口,几个人怒骂着冲上了石洞顶的大石,从南北两个洞口和其他缝隙,向洞内猛扔手榴弹,里面立即哑了火。但看不到洞内情况,怕还有喘气的,遭其暗算,就让老百姓扛来柴草,放在南北两个洞口,用火烧烟呛。这时哨兵来报,日军援兵的汽车快到陡阡口了,于是青保队员立即撤离。鬼子援兵心惊胆战地从石洞里抬出一个个炸烂的尸体,装进汽车,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日军疯狂报复

据青岛地方史志专家辛兆山《青岛保安队成立始末》一文记载,是役毙敌37名,伤25名,虏获九二式重机枪一挺,三八式轻机枪一挺,八二迫击炮一门,掷弹筒二门,三八式步枪11支 ,子弹2000余发,生俘敌寇木村武夫等七名,青保第九中队一等兵朱得胜,十中队二等兵水汪洪江、董惠先,特务大队第一中队中尉分队长毕序江,上等兵张仁瑞,二等兵张廷达,第一大队第一中队分队长王木桢等七名,均壮烈牺牲。

吃了亏的日本人,并没有善罢甘休。第二天,日军飞机就来轰炸沙子口区域的几个村子。“鬼子的飞机飞得很低,上面的人都能看清楚,飞机不停地往我们村里扔炸弹,那时村里有一棵大槐树,三个人才能合抱过来 ,树枝粗壮,树叶繁茂,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跑到大槐树底下,躲避日本人的轰炸。可能真的是老天保佑,任凭敌人如何朝大槐树方向投掷,炸弹偏偏落不到这里,全村老少就这样逃过了一劫。不过,1958年前后,那棵大槐树被砍掉了。”王宪正老人说。

这一仗虽然不大,还牺牲了一位分队长,但是这一仗打得干净利索,在青岛地区的抗日战斗中,是个大胜利,对鬼子是个极大的打击,对抗日军民是个莫大的鼓舞。据曾担任李先良副官的段存钦老人介绍,日本战败投降后,驻青日本陆军部队首长长野荣二曾对李先良说,在与崂山青保多次战斗中,数石屋岩一役对日军伤害最为惨痛。

后来,青岛市代市长李先良为了纪念青保的功绩,亲笔题词“东海增辉”4个大字,题记了这次战斗的经过和青保队员奋勇歼敌的战斗精神,镌刻在石屋岩的西南洞口南侧。

“有的文章说,这四个字是高芳先题刻的,我觉得不大可能。高芳先是个武将,一般不题词,李先良倒是有文人气质,应该是李先良题刻的,而且部分史料也有记载,题刻者是李先良。”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石屋岩被村里人一点点凿碎,当作渔网的网坠用,或者用作他用,李先良的题刻也随之消失。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宋义彪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