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5 10/08 05:24
· 来源 ·
· 作者 ·
宫岩
· 责编 ·
光影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东北总督赵尔巽曾弹劾慈禧 老年时在青岛养老

清末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用50个鸡舌水饺拿下张作霖

“欲逃庄叟人间世,来听成连海上琴”。发出这句感叹的时候,清朝最后一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xùn)已经隐居青岛。

认识他,大多数人是因为《清史稿》。其实作为一名封疆大吏,赵尔巽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也不一般:他曾“三月裁部吏,力扫数百年积弊之巢穴”;他敢弹劾光绪皇帝的父亲,更敢批评慈禧太后。本期《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说说赵尔巽。

莱州走出去的赵次帅

赵尔巽,官场上人们更习惯叫他“次帅”或“赵次帅”。因为他字公骧,号次珊,又是东三省总督。总督是什么?就是比一省之长的巡抚还要大的官职,可以管两到三个省的军事、政权和财权,这有点像是古代的诸侯王,都是由皇帝最信得过的人担任,所以被称为“封疆大吏”。清代时在全国设了9个总督,赵尔巽便是其中一个。赵尔巽祖籍山东蓬莱,奉天铁岭(今辽宁省铁岭市)人,汉军旗子弟。

周英杰在《晚清政坛的“常青树”赵尔巽》中说,赵尔巽出生在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这一年他的祖父赵达镛被清廷任命为莱州府知府,赵家因此而迁居莱州城里。后来,其父赵文颖在进士及第后亦被清廷外放到山东的阳信、商河、阳谷等地做知县,并死于任上。《胶澳志·侨寓》说赵氏一家:“家贫不能归,因留居莱州”。正因如此,赵尔巽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值得注意的是,赵家是一个极为罕见的人才辈出的家族。粗略统计一下,从赵尔巽的祖父算起,到赵尔巽这一代,这个家族一共出了五个进士!其中,除了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身份之外,赵家四兄弟中就有三位榜上有名。这三位分别是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兄弟同举进士的老大赵尔震和老二赵尔巽,以及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进士及第的老四赵尔萃。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一个家族竟然连捷进士,这在中国的科举史上应该算是一段佳话了。

和很多踏入仕途的官员一样,赵尔巽的仕途也从翰林院庶吉士开始。只是,他跟别的庶吉士不太一样,他性格刚正不阿、什么话都敢说,不怕得罪人,1882年直接被皇帝任命为御史。而真正为他赢得盛名的是两次弹劾事件,弹劾的对象,一位是醇亲王还有一位是左宗棠。

他连皇帝老爸和慈禧都敢批评

先说第一位被弹劾的对象醇亲王,赵尔巽的弹劾理由是:太懦弱,不适合参与军机!这个理由太狠了,作为朝廷要员却不适合参政,这是赤裸裸的鄙视。

而醇亲王是谁?光绪皇帝的父亲、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奕譞 ,曾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海军事务衙门,地位相当显赫。但此人有个最大的弱点,为了明哲保身,为人处事过于小心谨慎,尤其是在慈禧太后面前,光知道俯首听命,不敢发表任何意见,实在是看不到一点作用。赵尔巽看不过眼,也不管他到底是谁会有什么后果了,直接上书弹劾。

醇亲王生性懦弱,被弹劾后或许还不会对赵尔巽怎样。那么这第二位被弹劾者,赵尔巽确实胆子太大了,连两江总督、中兴名臣左宗棠都敢碰。

周英杰在《晚清政坛的“常青树”赵尔巽》中说:“左宗棠以镇压太平天国起家,是湘军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人尤以性格乖张、脾气暴躁而著称。当时,风头正劲的左宗棠响应朝廷的诏命,向皇帝大力推荐曾国藩的儿子左副都御史曾纪泽。对此,赵尔巽以为这违反了朝廷的规矩,他上疏批评,三品京堂,例不保举,以疆吏而举风宪长官,殊为失体。”

这件事让左宗棠罚了俸禄。这并不打紧,要紧的是他堂堂的“湘军大帅”,谁都得敬他几分,却栽在一个御史的手里。

这两件事让赵尔巽名声大噪。甚至连慈禧太后也对他敬畏三分。清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当御史四年后,赵尔巽被外放为贵州石阡府知府,按照惯例去皇帝那里接受指示。当时,清廷的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因此也就见到了慈禧。没有想到在见面时,慈禧第一句话就问:“汝今后尚欲有言否?”赵尔巽也没有客气,回答说:“奴才尚欲有言,当请都察院代奏。”赵尔巽说到做到,出京之际,由都察院代呈两件密奏。一件是平常的言政,一件参的却是慈禧本人:擅政专权。

词锋锐利,虎虎生风,每有上疏,必轰动朝野,怪不得赵尔巽被人们称赞为“憨直敢言”的御史。

从庶吉士到御史,再到外放知府,后任道台,继升安徽、陕西按察使,甘肃、新疆、山西布政使。1902年调任山西巡抚,次年任湖南巡抚,1904年入京任户部尚书,1907年升湖广总督,不久改任四川总督,1911年出任东三省总督。看赵尔巽这仕途路,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踏踏实实。

他这样收服张作霖

而作为一个政客,真正的成功不仅于此,还在于如何选人和用人上。清末,东北地区匪患日趋严重,其中以张景惠、张作霖两股势力最雄厚。赵尔巽出任东三省总督后,决心剿抚并施,借机整肃地方治安。但他派出去的官兵都无法完成任务,赵尔巽费尽心思,终于设法劝说张作霖归降。文史学者郦千明在《清史馆长赵尔巽》一文中称,当张作霖带着队伍走到奉天(今沈阳)城外时,突然说肚子痛,总督府派来的差官问他是否要抽大烟,张摇头拒绝道:“我有止痛秘方,屡试不爽,就是用50只鸡舌头馅煮饽饽(即水饺)。”差官做不了主,于是进城请示赵尔巽。赵尔巽得报,抚掌大笑,命令立刻照办。于是部下到处搜罗小鸡,杀鸡割舌做馅 ,一直忙到天亮,才把50只饽饽煮好端上来。张作霖只吃了两三只,便把筷子一扔,自动要求戴上手铐、脚镣,进城到总督府请罪,表示臣服。赵尔巽亲自走下台阶,扶张起来,命他随军效力。

后来,有人问张作霖为何想起吃鸡舌头馅饽饽,他笑着说:“既然一口答应照办,证明老帅确有爱将之意,我才主动投诚。”以后张作霖势力越来越大,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始终不忘赵尔巽的提携之恩。每次进京,必先到赵公馆请安,还按老规矩递手本,那双折大红禀上写着“沐恩张作霖”五个大字。

但是对于之后的直军主帅吴佩孚,赵尔巽的力量可就没那么大了。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以张作霖惨败告终,吴佩孚的声望如日中天。北洋有一个习惯,做到督军人人都可以称“帅”,做到督军以上的就称是“大帅”。直奉战争之前,可以称为大帅的只有张勋、曹锟和张作霖三人,如今吴佩孚也水涨船高,跻身了“大帅”的行列。当了大帅的吴佩孚底气自然就更足了,在接见到访的各路人士之时,得意扬扬,高谈阔论。

这时赵尔巽看不惯了,劝吴佩孚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吴佩孚竟然瞟了这位老前辈一眼,调侃道:“以前提拔张作霖的就是你,胡匪(又叫胡子,是解放前东北对土匪的称呼)扰乱国家,您也该负责任,还要替他说情吗?”把个赵尔巽说得无地自容。

一张照片让他砸进去一万两

在政治上,赵尔巽的确有过人之处,对大清国也确实上心。但这不意味着他不会犯错,有个年轻时的小辫子就被人揪住了,为了这事还搭上了一万两银子。后来这事被称为“中国第一桩‘艳照’敲诈案”。究竟怎么回事,还是看文史学者郦千明的精彩讲述吧:

同治年间,从西洋传入的照相术风行,受到达官贵人、富家子弟的追捧。有一天,赵尔巽和弟弟赵尔丰以及几个朋友心血来潮,跑到北京隆福寺附近著名的鸿记照相馆照相。当天下午,照片就出来了,赵尔巽等人正在一家酒楼携妓喝酒,看了照片十分满意。身边的几个妓女羡慕不已,这时有人提议,何不请照相馆老板杨远山再照几张。此时,赵尔巽等人已喝得有了几分醉意,经不住吹嘘,纷纷穿上杨老板带来的各式服装,有的打扮成和尚,有的打扮成道士,有的穿着舞台上的戏装,五花八门,不伦不类。杨远山对好镜头,按下快门,一张“狎客群居像”便产生了。次日,照片送到客人手中,众人传观一遍,嘻嘻哈哈地笑了一场。

同治十三年(1874年)赵尔巽进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擢升为监察御史。正当他春风得意、青云直上时,一次偶然碰到一名宫中太监,闲聊时那太监笑嘻嘻地说,自己有一张很好玩的照片。出于好奇,赵尔巽拿来观看,不由得大吃一惊,这正是当年那张“狎客群居像”。他心里暗暗叫苦,这件事如果传出去,被皇帝、太后知道,说不定给个“伤风败俗”的罪名,轻则削职为民,重则有牢狱之灾。他越想越怕,便急忙与太监商量,愿出高价买下这张照片。太监以为奇货可居,便狮子大开口,要价一万两银子。他踌躇再三,只好忍痛答应了。

一张照片引起一场虚惊,还赔了一大笔银子。以后,赵尔巽、赵尔丰兄弟官运亨通,先后当上了巡抚、总督,但一提起照相,都心有余悸。

再精彩的人生也阻挡不了历史的步伐。辛亥革命爆发,赵尔巽站在了反动势力一边,对革命力量进行残酷镇压;清帝退位后预谋拥立临时皇帝,和袁世凯相勾结,两面派嘴脸被识破后,在东北实在待不下去。很多朝中大臣纷纷离去,赵尔巽也走了。去哪呢?青岛。在青岛,赵尔巽留下的趣事不少。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宫岩[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