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5 11/10 06:09
· 来源 ·
· 作者 ·
田野
· 责编 ·
光影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元帅都爱住青岛 贺龙五次来青陈毅曾住花石楼

陈毅曾与驻青美军在临沂谈判来青岛住花石楼,写下“青岛史诗”

说完了贺龙,我们接下来说说另外一位跟青岛有缘的元帅。他能文,亦能武;他当得了军长,也胜任大上海的市长。

除了罗荣桓,他应该是十大元帅中最早跟青岛结缘的,毕竟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的军队活跃在山东地区,解放了山东大多数城市。可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才有缘来到岛城,并留下诗篇。他就是陈毅元帅。

陈毅被围20天,写下《梅岭三章》

陈毅,1901年出生,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和贺龙一样,陈毅的一生也和中国革命紧密相连,其内容之丰富,需要一本大部头的书来解读。限于篇幅,笔者着重谈一些趣事。

在十大元帅中,论文学素养,陈毅可能是最高的。他的著名诗篇《梅岭三章》入选了初中语文教材。殊不知,这篇诗词的背后还有一段传奇经历。当时,红军主力突围,陈毅留守原地,肩负起指挥南方八省游击队的艰巨任务。当时,南方游击队失去了和党组织的联系,形势异常艰苦。就连陈毅本人都数次险些被敌人俘获。

曹晋杰在《三年游击战争中陈毅元帅五次脱险记》一文中称,1936年,南方的游击战进入到最后一个年头,蒋介石再次调遣重兵,对粤赣边等游击区发起新的“围剿”,采用碉堡战术,布置了重重的封锁线。这年冬天,陈毅被围困在梅岭密林深处一个人迹罕至的岩洞里,长达20天。多亏一个名叫张千妹的妇女,冒着生命危险,夜间上山送情报、送粮菜,这才存活下来。张千妹最后一次上山,遇上了搜山的敌军,她无处可藏,只好眼一闭,就地一滚,掉下几丈深的谷底,晕了过去。张千妹负伤后,没人送粮菜,陈毅在岩洞中又渴又饥,渴了还能从岩缝里找几滴山泉润喉,可肚子饿得实在难受,想走出岩洞找吃的,上山搜剿的敌人,不时从洞外传来走过的脚步声,又不能冒然行事。陈毅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写下了他那气壮山河的绝笔——《梅岭三章》,其中一篇道:“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首诗提到“断头”、“泉台”,可见陈毅当时已经抱有必死的决心了。后来幸亏西安事变爆发,国民党军队从当地撤离,陈毅才得以逃生。

陈毅能文能武

陈毅不光文学素养高,其行军打仗表现亦不俗。抗战胜利后,他来到山东,指挥山东野战军,后来又指挥华东野战军。毛泽东给他派来了好搭档粟裕,两人联手,扭转山东战局。然而,陈毅刚来山东时的局面是被动的,因为山东的地方将领和他配合并不默契,战局一度失利 ,甚至产生了中央要派徐向前来代替他的说法。

据张雄文所撰《陈毅:入鲁六战,只有泰安一胜》一文记载,陈毅的参谋主任王德后来回忆说,得知要“换将”,陈毅心里自然不是滋味,“有一天夜里,我在值班,陈毅同志走了进来,他心情沉重地对我说:我将来还是搞我的文化工作去好了。我们给中央说话也不灵了,提什么意见都不灵了。”但他没有放弃,1946年10月4日,陈毅主动给山东野战军主力八师写信,坦率地说:“三月来未打好,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旅团不行,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两个错误。过去党内同志曾有公论,认为我这个人最善于打败仗,这话很对。我愿这次从不利转到有利,再度证实这个评价。”陈毅的“翻身”,重获盛名是在其副手粟裕负责战役指挥的宿北战役之后。王德回忆说:“宿北战役后,陈老总的情绪特别好,有人说他高兴得甩了头上的帽子,情不自禁地说:谁说陈毅老了,不能打仗!”

此后,陈毅和粟裕通力合作,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仗越打越好,歼灭的敌人越来越多,“陈不离粟、粟不离陈”这种提法也越叫越响,越传越广了。

粟裕秘书鞠开曾说,“陈不离粟、粟不离陈”是在解放战争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他俩调到一起后,自然而然形成的。毛主席做出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根据陈毅的建议。同时,毛主席也欣赏粟裕的军事才华,俩人都想到一块去了,所以才做出这个决定。毛主席主要是要利用陈、粟二人各自的优势。陈毅的优势是:资格老,威望高,有权威,说话有人听。粟裕的优势是:军事上是强项,是会打仗的行家里手,指挥艺术高明,擅长打歼灭战、大规模的运动战、攻坚战。

后来,陈毅还和粟裕做了儿女亲家呢。

驻青美军多次与陈毅在临沂谈判

陈毅在山东指挥军队作战,就不能不跟青岛发生关系。他虽身未亲临青岛,但对解放青岛的事一直很关心。

1945年10月10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第六师1.5万人在青岛登陆,随后航空兵大队进驻青岛。要想解放青岛,不能避免和美国人打交道。其实陈毅早就跟美国人有过接触,而且并未服软。早在抗战胜利之初 ,国共两军“停战”,美国居间调定时,陈毅就曾接待过驻青岛美国海军陆战队克莱门将军。《陈毅军事文选》中收录过他本人关于此事的回忆,“1946年年6月底,驻青岛美国海军陆战队克莱门将军到临沂找我,他自吹牛皮法国登陆有他,北非登陆也有他。他希望我到青岛与反革命王耀武见面。我拒绝去。他说:‘那么战争非打不可了 !’我说:‘不是我们要打,是国民党要打;我们是不打出去的,如国民党要打进来,我们一定要应战。如果你真有调解的诚意,去跟国民党讲,只要国民党不打就行了。’”克莱门在谈话中劝陈毅:“共产党应妥协以占政府一席位置,因为顾祝同在徐州就有30万军队,共产党无力对抗。”陈毅回答:“他只要用5万兵力就能进占我这个临沂,但10个师进来容易,如果要出去1个师也难出去。”这位出身美国西点军校的克莱门将军瞠目结舌。陈毅侃侃而谈,从军事辩证法,美国独立战争直谈到解放区的煎饼大葱,充分利用此机会分析形势,阐明真相,给克莱门印象极深。

果不其然,一年后的1947年,国共双方在山东的势力就发生大逆转了。这时,解放军已经基本完成对青岛周边地区的解放,剩下的就是对青岛的进攻。此时,美军显然希望在其驻守青岛期间能够维持现状,于是,再次派高级军官赴临沂与陈毅谈判。当时因承包美军工程,与美军驻青岛第六师关系密切的熊钧,利用在家中与美军聚会时机,听到了一些内幕。据熊钧《美军海陆空军直接干扰解放青岛的一次行动》载,1947年9月的一天,驻青美军司令柯克上将派第六师团副参谋长拉尔逊和4名军官赴临沂面见华东野战区司令员陈毅。陈毅用极为丰盛的酒席宴请美军一行五人,并请他们喝当地的兰陵美酒。宴席期间,拉尔逊几次想提及关于青岛外围谈判的事,都被陈毅给绕过了。酒席过后,拉尔逊5人小组与陈毅等人在露天草地上聊天。拉尔逊提出,希望在美第六师团和第七舰队留驻青岛期间,青岛外围能保持现状。其实真实意图就是不希望解放青岛。陈毅听后哈哈大笑:“我们的革命就是随时随地打破现状,直到全中国近百年来的一切现状都彻底被打破为止,那时几亿中国人民才算革命成功,现在我们保持现状,恐怕只有蒋介石和他的朋友们高兴吧!”他还说:“我请你转告你们的上司,你们的政府,我们希望你们立即从青岛撤退,回到你们的本国去,日本投降整整两年了,难道你们还在这里帮着受降?”

据随行美军军官罗布雷回忆,陈毅说完这一席话,拉尔逊窘迫之极,只是苦笑着保持聆听的礼貌,一言不发。结果,解放军并没有听从美军什么“劝告”,没多久就发动“青即战役”,解放了青岛。

来青岛住花石楼,写下“青岛史诗”

解放战争胜利后,陈毅并没有留在山东工作,而是进入上海,当起了新中国首任上海市长。他首次来青岛,是在1954年了。

在八大关景区中,有一座临海而立的著名建筑,叫花石楼。花石楼始建时间是1930年至1931年间,由白俄贵族所建。相传解放前蒋介石曾居于此,特务头子戴笠及当时的电影红星白光来青岛时也在这里住过。青岛解放后,花石楼被用作为礼宾接待场所,门牌号为黄海路18号。1954年陈毅元帅来青疗养,便住进这里。这次来青岛,陈毅感慨万千,他说,“五四”运动时就知道中国有个青岛,解放战争时期在山东打了许多年的仗,终于来到了青岛。”居住期间,陈毅向青岛图书馆借来记载青岛历史的《胶澳志》进行研读,希望了解这座他“常常思游览,屡屡错机缘”的城市。而青岛图书馆考虑到编修于1928年的《胶澳志》记载的多是20世纪初年的历史,于是又加送了一本清代同治年间的《即墨县志》。陈毅读后,对青岛的历史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在花石楼写下了《初游青岛》一诗,诗中写道“巨舰泊海中,火树花若燃。万象看不足,深夜坐斋前。沉吟久不睡,海天思绵绵。此是弹丸地,史实可详谙。”并从齐桓公一直写到青岛解放。随后发出了“试看海天青,其青照市廛(音chán,指市区的住宅)。试看松柏青,其青染峰峦。伟哉胶莱青,千里美良田。”的感慨。后来修建五四广场时,这首长诗被镌刻在广场北侧的一块巨石上。

据说,后来陈毅的专车也被调拨到青岛。那时是1973年,青岛市政府接收了从山东省政府拨下来的一辆陈毅外交专用的大别克轿车。有人说,因为当时国家倡导爱国行为,再加上能生产大红旗轿车了,就把这批国家领导人乘坐过的专车下放给省市级领导乘坐。只是不知这辆专车现在何处。

特约撰稿 田野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