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6 12/01 09:40
· 来源 ·
城市信报
· 作者 ·
田野
· 责编 ·
光影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不其县是青岛首次有行政建置 与秦皇汉武有渊源

不其县城在今城阳之北据说汉武帝在这住了一个月

上世纪80年代末,关于青岛建置于何时曾有过激烈的讨论。据说,当时有一种意见 ,认为青岛的建置可以从“不其(fuji)建县”开始。当然,这种说法最后没有被采纳,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其”对于青岛的重要性。

“不其”,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可能觉得很陌生,可是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它却声名显赫。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就曾经巡幸不其县。不其县的辖境大体相当于今青岛市市内三区及城阳区,这是青岛第一次有行政建置 。

“不其”从何而来?围绕它而产生的“不其山”、“不其县”、“不其城”又都有哪些历史?特别是在这些历史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聊聊“不其”。

不其:不其之名来源于不其山

“不其”二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历来有很多说法。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稽考“不其”一词,它先是表否定和疑问的副词,频见于甲骨卜辞。如“贞,不其雨”、“我不其受年”等等。青岛著名学者巩升起在《海陆一体化维度上的东方秘境——不其文化研究》一书中说,“不其”以“难道不能吗”的反诘语气预测未来的可能性,表露的是古人内心的迷惘、敬畏与期待。“不”与“其”两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 ,则映射出东夷鸟图腾秘影,藏着东夷古国的历史密码。

“不其”之名来源于不其山(今铁骑山)。著名考古学家王献唐在《炎黄氏族文化考》中说,原始社会末期,在不其山周围生活着“不族”和“其族”,山以二族得名。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1962年在上海史学会上谈到,古代东北海滨一带住着发语音“不其”、“不夜”、“不而”的民族,其地以不其而名之。著名学者 、教授李白凤在《东夷杂考》中说,“其族”是我国古代聚居在山东半岛登州沿海一带莱夷族中最强大的一部落,不其城因而得名 。夏、商、西周三个朝代,城阳地域的居民称为莱夷族。春秋初期,城阳地域为夷国领地(夷国故城在今即墨市区西部蓝村古城村一带),春秋中期,周灵王五年(前567年),夷国被并入齐国。直至今天,在城阳街道城子社区前还有一条路叫不其路。

“不族”、“其族”要注意古今读音的不同,在古代应为不(fu)族、其(ji)族。由于古今音变,演化为今天的不(bu)其(qi)族了。

因为有了不其族,他们周围的山就叫不其山,又因为有了不其山,后来在此建县就叫不其县。

不其县:传说秦始皇给城阳起名

虽然有了不其山,但空有山而没人住也不会发展出什么城市。实际上,早在秦代,不其这个地方已经聚居了大量人口。既然有人聚居,就要设县管辖,那么不其县是何时成立的呢?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秦朝设立,一说是西汉设立。

秦朝设立一说,目前还有争议。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将天下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据《城阳区志》记载,秦朝在今城阳地域置不其县,建起不其城,属胶东郡(治即墨)。古城阳地域第一次出现县级建置,开始县级行政区域的历史。

关于秦始皇设立不其县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他为城阳命名。张涛在《城阳发展缘于秦时不其城》一文中说了这个故事:传说秦始皇在公元前219年到琅琊郡(今属黄岛)巡游时来到不其城,到达城南时,见到这里的景色秀丽如画,赞不绝口,便问随行的不其县令:“这里叫什么名字?”不其县令急忙答道:“此地还没有地名 ,它地处不其城的南城顶,请皇上赐名。”秦始皇略一沉吟说道:“南城顶,城之南,南为阳,城之南即城之阳,可叫城阳。”从此,城阳这个名字便被流传下来。

不其县设立时间的另一说是西汉,这个说法是有史料支持的。《汉书·外戚恩泽侯表》中记有:“孝惠二年 ,侯则嗣,七年 ,有罪,免。则弟种,高后元年四月乙酉封,奉吕宣王国,七年 ,更为不其侯 。”这是目前有史可查的关于不其侯的最早的记载。种,即吕种,高后吕雉的侄子。吕后篡汉后,分封吕氏为王,其中追封其父吕文为吕宣王,封侄子吕种为沛侯 。高后七年(公元前181年),吕种改封不其侯,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封为不其侯的人。吕后时期,吕种被封为不其候,这说明不其县在西汉就已经设立了。而《辞海》也载:“不其古县名,西汉置,因山名 。治今山东省青岛市西北。”

当时,不其县属徐州琅琊郡,疆域辽阔,东北与皋虞县(县城在今即墨温泉镇东皋虞村)相接,西北与壮武县(县城在即墨蓝村镇古城村)相连,东、南、西南三面环海,包括今青岛市市内三区及城阳区,这是青岛第一次有行政建置。上世纪40年代青岛有份杂志叫《古不其》,就是追根溯源的意思。

不其城:不其县城在今城阳之北

不其县设立后,不其城也就应运而生。据《汉书》记载,不其县城周十里,有居民3600户。西汉时建置不其县,县城设在今城阳之北二里的地方,从考古发现来看,这块土地自石器时代已是人类聚居的地方,为龙山文化遗址之一 。

为什么要在这个位置建不其城呢?据青岛市文史专家鲁勇介绍,此地位于墨河河畔一处高台地区,正是人类选择居住的最佳地形。墨河发源于不其山,蜿蜒曲折经过这里注入少海(今胶州湾),“即墨”因此而名。这里出土了龙山文化、东周文化遗存,出土有石器、骨器、蚌器,如石斧、石铲、石刀、石锛、石凿,后期制品通体磨光,制作精致。

至于发现的旧城址,据《青岛市文物志》记载,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00米,民间称为“东城顶”,被认为是古城的东北角,出土文物有陶盆、陶杯、鼎、罐等,已列入山东省优秀文物保护单位,称为“城子”。在河对岸原为“古庙头”,河上有古石桥,可惜都已经不存在了。

不其城设立之后,在西汉时期达到鼎盛。因为汉高祖刘邦十分重视齐地的战略地位,因此只有王侯才能受封此地。高后七年(公元前181年),太后吕雉封侄子吕种为不其侯 。不其也为侯国名 ,东汉光武间大司徒伏湛,曾受封不其侯 ,传国八代而终被曹操灭族,汉献帝的伏皇后,就是不其侯伏完与汉桓帝女儿阳安公主所生。

不光是王侯,连皇帝也对不其城情有独钟,这里面我们要说的就是汉武帝。众所周知,汉武帝是一个十分迷信的皇帝,他晚年迷恋神仙方术,希望能长生不老。据《汉书》记载,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夏季四月,汉武帝东巡到达不其县。这时不其城已相当繁荣,并成为全国东部重地。

有关史料称,汉武帝在不其的活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他都做了些什么?李魏在《 不其文化探秘》中对此有过详细记载。翻看汉史,汉武帝做了三件事:

其一,建明堂。明堂是古代规格最高的皇家礼制建筑,有祭祀、布政 、论学等功能。汉武总共建有三处明堂,长安南郊,泰山脚下,不其海滨,三者基本处于同一纬度,就此形成天下三明堂的格局,穿越东西,贯通海陆。

其二,建太一祠。《汉书·地理志》载汉武帝在不其敕建“太一 、仙人祠九所”,汉武时代奉太一为至尊无上的神灵,专以“太一”为名的“祠”仅见于不其。

其三,建交门宫 。这是汉朝立于海岸的唯一的国家宫殿,与秦碣石宫相类,其象征意味就是汉朝东方之门抑或中国海洋之门。

根据汉史及后世典籍的相关记载,推定明堂、太一祠和交门宫当处于一个由女姑山、红岛、不其城构成的面向胶州湾展开的历史地理扇面上。特约撰稿 田野[来源:城市信报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