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夏至民俗不止一碗面 这些习俗你可能还没听说

2017-06-21 08:31:34
来源:青岛晚报
责任编辑:可可

原标题:夏至民俗 不止一碗面

\

 

\

 

\

 

\

 

夏至一到,青岛夏天的味道会逐渐浓烈起来。这个传统节气,因为是昼短夜长更替的节点,在二十四节气里突显出来。关于夏至的民俗,记者随机调查的结果是,最为市民们耳熟能详的是吃面,特别是凉面。至于其他答案,从大家嘴中获取的少之又少。记者采访了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博士马光亭,她介绍了一些市民们知之甚少的夏至民俗,会刷新我们对这一传统节气的认知。

吃面是荐麦的一种演变

老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面条是夏至日的标配,不吃碗面好像就不算正式过了这个节气似的。而且多数人家吃的面条是过水的凉面,消热开胃。在龙口一带,还有煮新麦粒的习俗,据说孩子们吃的方式也新鲜有趣,要用麦秸变成小笊篱,将煮好的麦粒捞出来吃。

面条通常是由麦子磨粉后擀制而成,煮食麦粒也是煮的当季的新收麦子,这些夏至的吃食都围绕着最应季的农作物麦子。马光亭老师告诉记者,吃面、对麦子的青睐,都能寻到古时荐麦的踪迹。《礼记·王制》提到:“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这里的“荐”可不是推荐的意思,而表示进献、祭献,荐麦即将新收的麦子进献给宗庙先人。古代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传统文化、民间习俗都深受农业文化的影响,老百姓对重要节气往往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恭敬,夏至前后恰逢麦收,荐麦,吃应季的麦子、面条,变得顺理成章,是老百姓对于季节更替、节气转变的一种共鸣的朴素表达,体现的是敬天敬时。

夏至节食不是面那么单一

国人向来 “民以食为天”,重要的节日、节气往往都与标志性的食物“绑定”在一起,比如春节、冬至离不了饺子,立春得吃春饼咬春,清明要碰蛋、画蛋,将蛋把玩一番后,最终还是要吃掉……夏至里,最少不了的是一碗面,但夏至的节令食物,却远不止面条那么简单,各地在这一天吃的食物多种多样,有点像一场吃的狂欢。据马老师介绍,夏至是重要的节气,也是三伏天的指向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所以夏至与三伏天密不可分,在山东,除了吃面,部分地区还有吃生黄瓜、煮鸡蛋的习俗,为的是避免三伏天里苦夏,不思饮食。

到了夏至这天,其他省市还有一些专属于当地的代表性食物。比如在无锡,人们早晨喝麦粥,中午吃馄饨,取的是混沌和合之意,还有“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的谚语。在诸暨,当地人要做夏至饼,是清晨上山采来艾草,洗净捣碎后与面粉混合揉成面团,擀成饼,饼里还要放豆沙馅,表面撒松花粉,形状像咱们常吃的合饼。合肥的夏至饼又是另一种做法,将鸡蛋、韭菜、粉丝、肉丁等食材切碎混合,加点调料拌成馅,夹在面饼中下锅煎至金黄焦脆。浙江部分地区夏至吃圆糊醮,也是用面糊摊出来的一种薄煎饼,当地有“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的说法。

夏至节令食物中,最特别的当属粽子。虽然现在提到粽子我们先想到的是端午,但在古代,粽子实际上是属于夏至的。南北朝梁宗懔在 《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夏至节日食粽。周处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 ”

古时夏至是个重要日子

夏至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昼短夜长的更替符号,是应该吃一碗面的节气,除此外,这一天似乎与其他时间也没什么不同。但是回溯至古代,夏至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节令。一个原因是夏至是一个阳气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古语有云“阴阳争,死生分”,“夏至一阴生”,对于看重阴阳的古人而言,夏至当然是与众不同的。

采访中,马老师提到,早在《周礼·春官》中就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的记载,《史记》则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早在周代,就有夏至要祭神的习俗,为的是感谢上天赐福,祈求风调雨顺,清除灾荒。古人对这一节点的看重还体现在诗词当中,比如唐朝诗人白居易就在《思归》中写有“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至宋代,百官还能因为夏至的到来得到三天假期。到了明清时期,夏至日,皇帝还都要率领群臣一起参加祭祀。在古代,祭祀是非常盛大的事件,由此看来,夏至对于古人而言,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节气,而是比较重大的节日,用来表达人们敬畏自然、顺应天时的情感寄托。

发展至今,祭祀习俗已越来越被淡化,仅有少数地区还存留一点,比如浙江金华地区夏至要祭拜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在山东平阴一带,则有夏至日祭祀祖先的习俗。

这些习俗你可能还没听说

夏至的吃食多种多样,其他习俗却鲜为人知。记者在马老师指导下翻阅了资料,查到的内容有限,但也别致有趣。

在绍兴,夏至日有划龙舟的习俗,而不是选在端午节,据说与气候等因素有关。在广东东莞地区,夏至要吃新鲜的芒果,而且当地老人还有夏至吃了芒果后许愿很灵验的说法。在无锡等一些南方地区,过夏至还要称体重,特别是给孩子称,因为有苦夏一说,称重一是为了记录,二是祈愿顺利度过夏天不要消瘦跌秤。

在山东,有趣的夏至习俗也有几个。比如临沂地区要给耕牛改善饮食,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说:“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在胶南,还有夏至洗澡的风俗,不必非夏至当天,前后几日也可以,如果小孩不爱吃饭、瘦弱,可以用肉汤洗澡,当地话叫“不长皮子”,这个“皮子”就是指小孩瘦,不爱吃饭,据说夏至日用肉汤给孩子洗了澡,孩子就不容易瘦弱了。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张琰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8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