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天气越冷海蛎子越肥 青岛海蛎子养殖区迎来收获期

原标题:一天30万斤 “冬天第一鲜”上岸

天气越冷,海蛎子越是肥美。日前,青岛市即墨区鳌山湾、胶州湾海蛎子养殖区迎来收获期,“冬天第一鲜”又摆上市民餐桌。昨天上午,记者在即墨区鳌山卫街道神汤沟村、七沟村等养殖区探访了解到,鳌山湾和胶州湾两大养殖区每天约有30多万斤海蛎子供应市场。即墨区鳌山卫街道七沟三村的海蛎子养殖户于磊超介绍,目前正是海蛎子大量收获的时候,直到春节市场上都不会缺少本地海蛎子的身影。今年受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影响,即墨海蛎子养殖区的海蛎子稍有减产,导致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0%左右。

海蛎子迎来丰收季

“天不亮就出海了。虽然冷了一点,但想到海蛎子丰收了,心里也很高兴。”昨天上午10时许,于磊超正忙活着把捕捞回来的海蛎子往家运。昨天凌晨4点,他就驾船出海了。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船程,来到了海上养殖区。在他承包的上千亩海域里,海面上成片的浮球下系着2万根海蛎子养殖绳,每根养殖绳两米多长,至少能养殖20斤海蛎子。渔船停稳后,于磊超提起一个浮球,一串挂满海蛎子的养殖绳立即浮出了海面。他用手试了试,这串海蛎子至少有10斤重。接着,于磊超便开始忙活起来。他将一根根养殖绳提起来,收到渔船上。上午9点多,于磊超载着满满一船海蛎子靠了岸,接着用拖拉机将海蛎子转运到家门口。他说,一车海蛎子重量约有2000斤,当天收获的海蛎子预计要拉3车。而这几天,于磊超每次出海都能捕捞回差不多重量的海蛎子。

“天越冷海蛎子就越肥美。”于磊超介绍,“海上温度比陆地上要低很多,陆地上-5℃话,海上要-10℃。”由于冬天海上温度低,于磊超每次出海都要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衣外面还要套上一件水衣,以防止海水打湿衣服上冻。“今年海蛎子的价格比往年同期略有上涨,带壳的1.5元一斤,蛎子肉13到15元一斤。”于磊超介绍,本地海蛎子除销往岛城各大市场外,还销往浙江、福建等地。

记者在即墨鳌山湾海域的神汤沟村和七沟三村码头看到,几十条小型养殖渔船捕捞上岸的海蛎子堆成了小山。运到岸上的海蛎子用高压水枪冲洗后,再经过分拣、装袋等程序,被运往各大市场。“神汤沟村是我们这一带最早开始养殖海蛎子的,后来周边的几个小渔村渔民也陆续开始转型从事海蛎子养殖。”于磊超介绍, 神汤沟村以及周边几个村庄有八成的渔民经营海蛎子养殖产业,目前仅他们村每天捕捞上岸的海蛎子就超过8万斤。“海蛎子的收获季从这几天开始,将一直持续到6月份。春节前后是最忙碌的时候,每天都有几十万斤海蛎子上岸。”于磊超介绍,他们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养殖海蛎子,近几年养殖面积有所增加,上百家养殖户加起来,一年的产量至少有5000万斤。

海蛎子育苗有诀窍

神汤沟村渔民冯丙雪和于磊超一样,也是凌晨4点多就出海了。昨天上午,当于磊超已经把海蛎子运到家门口时,冯丙雪收获的海蛎子才刚刚靠岸。看着满满一船的海蛎子,冯丙雪高兴地笑出了声。说起海蛎子的养殖过程,冯丙雪介绍,他们村都是采用筏式养殖方法养殖海蛎子,这种养殖方法说起来很有意思。渔民按照每年的天气和海水温度推算,在7月1日前后将养殖设备下海——在一根长约两米左右的粗绳子上拴一些完整的扇贝壳,将长绳放进海里。等到一个月过后,提起绳子就会发现,扇贝壳的表层已经寄居满了小小的海蛎子苗。冯丙雪介绍,这些海蛎子苗可都是纯野生的,因为海蛎子喜欢在扇贝壳上生长,7月正是野生海蛎子大量繁殖的高峰季节。所以这时候下放养殖绳,大量的海蛎子苗会很快布满扇贝壳。入冬时节,海蛎子陆续长到成熟期,这时候渔民就可以收获海蛎子了。收获完一茬海蛎子后,会有新的海蛎子苗不断寄居到扇贝壳上,因此整个收获季可以一直持续到6月份。

“这几年除本地野生的海蛎子外,我们还引进了三倍体牡蛎,长势很好,收获期一般要到2月份。”于磊超说,三倍体牡蛎和青岛本地海蛎子相比主要是个头大。受北方气温影响,当三倍体牡蛎在青岛生长到一半时,一般会被南方商贩收购,运往南方养至收获。“与传统二倍体牡蛎相比,三倍体牡蛎被称为牡蛎界的‘白富美’,生长速度提高30%以上,个头是传统牡蛎的2至3倍。它不仅产量高,而且卖相和品质更好,一公斤最高可以卖到16元。”于磊超说,去年他家养殖的三倍体牡蛎产量近100万斤,全村近40户养殖户总体产量近千万斤。

/ 幕后 /

青岛海蛎子

成南方“鲜霸”

鳌山湾拥有天然的野生牡蛎群,加上有河流从鳌山湾畔入海,藻类和微生物丰富,为海蛎子生长提供了天然的饵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即墨神汤沟村、七沟村沿海一带成为远近闻名的海蛎子养殖专业村。

记者采访获悉,鳌山湾养殖海蛎子,基本采用的是传统养殖法,就是根据自然规律在大海里自然育苗,这些海蛎子会一直在10米左右的海水里自然长大。于磊超说,自然育苗技术已经在鳌山湾延续了几十年。自然育苗看似简单,但算不好日子很容易失败。如果提前把养殖绳放进大海里,哪怕早一两天,就会有别的海洋生物与海蛎子苗抢“家园”。

“最近几年,海蛎子养殖产业越来越壮大。”于磊超介绍,除了本地传统的自然育苗养殖方法外,人工育苗也占了很大市场。比如莱州湾的三倍体牡蛎,由于个大,深受市民喜爱,青岛本地渔民也开始尝试养殖三倍体牡蛎。

跟大海打交道多年的于磊超,海上捕捞和养殖的经验都很丰富。他表示,刚开始养殖海蛎子时,由于运输等因素,捕捞上岸的海蛎子销路不是太好。后来虽然市场需求量一年比一年大,但批发价却一直在每斤0.8—1元徘徊。这几年,海蛎子的品质好了,产量大了,吃的人多了,价格也涨了很多。

“靠着得天独厚的海湾,养殖海蛎子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于磊超说,近几年养殖户们在不断根据情况创新养殖方法,提高海蛎子的品质。此外,随着现代物流、网络平台的发展壮大,海蛎子成了不少市民追捧的“冬鲜儿”。市场在不断壮大,养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大量青岛的海蛎子远销全国各地,尤其是近两年成了南方的“鲜霸”。“目前,海蛎子的批发价格是每斤1.5元。”于磊超介绍。

/ 提醒 /

海蛎子要选“闭口蛎”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球已知的牡蛎有100多种,在形状、大小、所含营养物质上有所区别。在我国一些沿海地区,牡蛎也被称为海蛎子或蚝。海蛎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着“海中牛奶”的称呼。

如何选购海蛎子?主要看壳的颜色,颜色越深,往往海蛎子的肉就越肥美。渔民介绍,要选择个头大的、外壳完全封闭的海蛎子,不要挑选外壳已经张开的。如果选择煮着吃,要将海蛎子的外壳完全煮开,外壳张开以后,再煮3—5分钟最佳;如果蒸着吃,等水完全沸腾后再放入海蛎子,待外壳完全张开后,再蒸4—9分钟即可。在蒸煮的过程中,尽量用小锅,避免用太大的锅一次做太多,造成海蛎子受热不均,使一部分无法熟透。另外,在充分蒸煮后依然无法张开的海蛎子,尽量不要食用。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王熠冉]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4 01/12 08:44
· 来源 ·
青岛早报
· 责编 ·
王熠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