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胶州大相家村粉条网上卖 一个冬季赚上千万

2014-12-24 10:54:39
来源:青岛晚报
责任编辑:亚麦
\

开栏语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对于北方的广大农民来说,从春忙到秋是祖祖辈辈几千年不变的劳作规律。而即使在天寒地冻的季节,勤劳惯了的人们,也会抓住农闲的时节,施展传统的技艺,利用自己灵巧的双手从事各种特色劳动,获取相应的收入。

在岛城的郊市农村,就活跃着这样一批手艺人。寒冷的冬天,他们起早贪黑,穿村走巷,赶集卖货,虽然辛苦,但有钱赚的日子总归是踏实和幸福的。在这个风起云涌的电商时代,一些聪明的农村小手艺人也悄然出现在了淘宝网上,借助现代便捷的营销模式,他们的那些小产品甚至漂洋过海走向了世界。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与读者一起去探访咱们青岛郊市的那些特色村、手艺人。

胶州洋河镇大相家村的红薯粉条制作手艺已经传承200多年,每年的“大雪”节气以后,大相家村的上百户村民开始忙碌起来,在年前的近两个月时间里,他们将生产出百万斤的粉条并销往全国各地。男人在家负责漏粉、晒粉,女人则负责店铺和外出卖粉,村民们还尝试做电商,准备在淘宝上开粉条店。

马丙政 王汉峰

\

特色

粉条村手艺传承200年

昨天上午,记者一走进洋河镇的大相家村,看到不少村民家外墙上挂着出售粉条的招牌,不时看到村民开着农用车满载洁白的粉条从旁边经过,不少农户家门前有个用砖头砌成的地沟,里面挂满了粉条。

走进村民相世富家中,四五名村民正围在一口大锅旁忙着漏粉。 “我们村的红薯粉条制作有二百多年的历史,都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完全是传统纯手工制作。 ”据53岁的相世富介绍,他从17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做粉条。粉条分为甘薯、土豆、玉米等多个品种,其中甘薯做出的粉条质量最上乘。每年春天,村民栽种大红袍地瓜,到了秋天就用渣浆分离机从地瓜里面抽取淀粉。

\

制作

30多道工序漏出精细粉

“从收获地瓜,到最终制成粉条,需要大大小小近30多道工序。 ”相世富告诉记者,先将收获的地瓜粉碎后掺加适量绿豆和豌豆,把浆水引入大瓮中沉淀发酵,经过8至16个小时,把上层的渣去掉,底下沉淀的淀粉流入小盆,用小箩过筛一遍。再经过撇浆、兑浆,进行第二次沉淀,将提炼的淀粉放进面布兜子里淋水再晒干,淀粉这才制作完成。

“等到大雪节气前后就可以制作粉条了,做粉条时一套程序下来需要六个成年壮劳力才能完成。 ”相世富告诉记者,制作粉条第一道工序是和面,需要四个壮汉手持木棍在周边搅拌半小时,将和好的面团放进漏粉机里,用一根铁棍在有漏孔的小盆里转动,漏出均匀粗细的粉,经过热水煮熟紧接着凉水冷却,就成了晶莹剔透的粉条。

秘诀

天然冰冻粉条更加筋道

记者在村南侧的一片空地上看到,村民们用铁丝和木棍搭起了架子,将制好的粉条穿在竹竿上,再悬挂在铁架子上晾晒。一排排白若凝霜的粉条整齐悬挂,晾晒粉条场面相当壮观。

“漏出的粉条经过冰冻过后,进行捶粉漂洗,粉条里水分被冻了出来,更容易晾干,口感会更加筋道。”正在和家人晾晒粉条的村民相世建告诉记者,把刚煮好的粉条铺在横杆上,架在被称为“粉洞子”的长沟里,进行一个晚上的冰冻,将粉条里水分都冻了出来,第二天用木棍在粉条上用力敲打,捶粉后再用流水清洗掉残余冰渣,拿到室外经过三四个小时晾晒,晒干后的粉条才是最终的粉条成品。

产量

一冬生产百万斤赚上千万

大相家村书记相波告诉记者,大相家粉条光滑柔韧、晶莹剔透、口感爽嫩、风味自然,是远近闻名的特产。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全村粉条加工户开足“马力”,将生产出近百万斤粉条。

“现在大相家粉条的价格比猪肉价格还高,主要是人工比往年高出许多。 ”相波说,到了冬天,胶州大白菜配上里岔黑猪肉,再加上洋河大相家粉条,是不可多得的舌尖上的美味。今年的销售价格每斤在15元左右,礼盒价格还要高,能给每户村民带来数万元的收入。

销售

百名“女掌柜”当家卖粉条

“现在我们村男的负责加工粉条,销售粉条几乎都是女的说了算。”村民王美凤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她家能生产上万斤粉条,加工粉条很繁琐,很多重活都是男的干,她只能帮着打打下手。一旦粉条晾干包装好后,她们就给以前的一些客户打电话发货。遇到附近村庄赶大集,她们还和村里的妇女将粉条拉到集上去卖。大相家村240多户村民有一半从事红薯粉条加工,像王美凤一样,村里近百名贤内助摇身成了“女掌柜”。不少村民家中的子女大学毕业后,也加入粉条销售中来,打算尝试做电商,将大相家粉条卖上淘宝。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