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打造“面向日韩的门户”
近日省政府发布的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航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重点建设济南、青岛、烟台3个干线机场综合枢纽,做好支线机场集疏运系统建设工作。2030年,民用运输机场节点30分钟进入高速公路网,干线机场实现与轨道交通无缝衔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青岛将新机场建设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相结合,把新机场建设成为“区域性枢纽机场、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环渤海湾地区重要的航空货运枢纽,货运集散地和快件处理中心”,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力新引擎,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多式联运中枢,区域性国际旅客中转枢纽和主要面向日韩的对外开放门户。
面向日韩是由青岛地域特点决定的,目前国内的门户机场是指京、沪等国际机场,但青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适合开发以日韩为主的国际航线。当然国内也有很多的城市开通了日韩航线,但青岛离日韩最近,以后可以发展成“公交航线”,半小时一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产业
航空城规划开展概念设计
新机场落成后,最大的利好是会成为整个空港辐射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迅速带热整个区域的配套及各种产业链。目前,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已开展了航空城规划的概念设计,将与原有规划相结合,切合航空城、临空区及新机场建设未来发展需求,高起点、高标准地对航空城进行规划设计。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临空经济区目前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以航空基础产业、高科技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通航相关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按照预测货运量 (近期44万吨、远期110万吨)计算,临空经济近期总产出500亿元,远期总产出1000亿元。
机场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充分发挥胶州新机场的区位优势,使航空产业本身及与航空密切相关的产业在机场周边地区聚集;通过机场客货运业务的发展,带动物流、临空加工与生产制造业在机场周边聚集,进而形成临空经济区,并通过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反哺新机场,使新机场与临空经济区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临空经济区的产业聚集,将促进如金融、法律、居住、零售、娱乐等配套服务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机场周边区域的办公、生活和商业配套必须发展完善,配套城市生态功能系统,并最终形成新型卫星城。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