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中医养生搞懂9种体质 四种体质需要辨证施治

2014-10-28 09:39:09
责任编辑:亚麦
最近一段时间,中西医关于“诊脉验孕”的争论,掀起了人们对中华传统医学的大讨论。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中医养生,已经成了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每次看中医时,很多人都会被医生口中的话搞晕,什么上热下寒,什么阴虚阳虚,还有火包寒等等,经常让人不知道到底该咋补,今天我们就请资深养生专家,为大家解读这些令人“头晕”的体质。

出场专家:青岛市市立医院中医科主任 张英羽 青岛养生学专家 殷海霞

何为中医里讲的体质?这是我们首先要搞懂的问题。中医里讲,体质是人生命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通过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应用于指导人体的养生。不过,中医在体制上的分类,略微有些区别,大体上,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中医将体质大体分为九种,但每个人的体质是非常复杂的,中医这种体质划分办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并不能完全与每个人的体质扣合,绝大多数人有两种甚至更多的体质表现,并且根据季节、生活规律不同,人的体质也在变化之中。中医的体质,对健康人、亚健康人群的养生有帮助作用,但用于临床疾病方面,就有些局限了。”张英羽主任说,气虚质、痰湿体质、阴虚等几种在临床上很常见,可以放在这里讨论。

气虚体质 补气养气是关键

典型表现:气虚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很多病人表现为脸色蜡黄、浑身无力、懒言少气,平时工作时也没有精神,体质看上去比较弱。比如和同龄人爬同样的楼层,气虚的人就气喘吁吁的,而且感觉腿脚很软。

分析:气虚体质多因长期饮食失调、情志失调、久病、劳累之后,年老体弱引起心、肺、脾、肾功能损伤,从中医来说,因心主血脉,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因此气虚体质易导致推动血液运行作用减退,体内气的化生不足,机体防御性变差,因此容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症。

养生要点:针对气虚质的人来说,应该以补气养气为总治则,还应针对脏腑辩证,分别选用补脏腑之气方药。在用药上,可以使用补充益气丸,而饮食方面,建议气虚体质的人多吃易消化、性平味甘的食物,如山药、大枣、龙眼肉、莲子、黄豆等,比较忌讳生冷性凉、油腻厚味等耗伤脾胃的食物。此外适量运动很有必要,气虚体质的人易出现肌肉松软,倦怠乏力的情况,所以起居要有规律,要有适量的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拳,但不适合激烈、长时间的运动,以免耗伤正气。

特别注意:气虚者平时可自行按摩足三里穴,忌用猛力和做长久憋气的运动。

阳虚体质 少吃寒凉的食物

典型表现:阳虚体质的人喜欢暖、害怕冷,喜欢吃热的食物,即使天气再热,也不能在空调房间里多待,平时总是手脚发凉,并且面色苍白,气息微弱,体倦嗜卧,全身无力或有肢体浮肿。和气虚有些相似,不过阳虚存在手脚发凉的情况。

分析:和阴虚相反,阳虚是人体元阳亏损而出现的一种虚症。从中医上来说,阳虚体质发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寒湿之邪外侵、过食寒凉食物、忧思过极、久病不愈等引起脏腑功能损伤,阴寒之气偏盛之后,体内就出现了阳气不足,机体的温煦、推动、蒸腾与气化等作用减退,甚者出现水液停留的症候。所以,吃太多的黄瓜、藕、梨、西瓜等寒凉食物,是会推动阳虚体质形成的。

养生要点:在东北等寒冷地带,女性阳虚的人群明显比男性多。从饮食上来说,阳虚体质的人平时适宜食用具有温阳功效的食物,所以那些辛辣的调味料、羊肉等高热量的食物是可以多吃的,那些生冷寒凉食物则要少吃,少喝绿茶。平时常按摩气海、关元、足三里、涌泉等穴位。运动上来说,只要条件允许,可以加些大运动量的活动,让体内逐渐生发阳气。

特别注意:阳虚的人容易出现腹泻,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

痰湿体质 少吃油腻、高热量食物

典型表现:张英羽主任告诉记者,现在人们饮食好了,运动量又很少,所以痰湿体质比较常见,典型表现就是舌苔白腻,有一部分人呈现浮肿状态,体胖腹大或眼泡微浮,面部皮肤油脂较多,汗多且黏,身重发沉,但又喜吃肥甘黏腻的食物。

分析:从中医上来说,痰湿体质多由各种病因导致的脏腑气化功能的失常,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痰湿内蕴,留滞脏腑,反过来影响脏腑功能。比如那些气候潮湿的地区,湿邪侵袭人体,结果水湿运化失职,聚湿成痰。还有些人平时常暴饮暴食、结果损伤脾胃,致使湿浊内生,痰湿聚集体内。还有些老人脾胃虚损,运化功能减退或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所以,痰湿体质的人多见于生活安逸的人群,以中年人、男性居多。

养生要点:既然痰湿体质与饮食有很大关系,那么首先就要从饮食下手,那些油腻、大热量的食物尽量少吃。“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所以用药上,可适当服用六君子丸或杏苏二陈丸健脾化痰,也可以使用藿香正气水。在运动方面也不能懈怠 ,痰湿体质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微微出汗就好,之后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之肌肉。

特别注意:痰湿体质对梅雨季节及潮湿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所以雨季要特别注意祛湿化痰。

阴虚体质 多吃滋阴清热食物

典型表现:阴虚的人身体偏于消瘦,舌苔很红,手足心很热,且容易口干舌燥,尤其是午后口燥咽干,这类人往往耐冬不耐夏。

分析:从中医上来说,人体是由阴阳组成,阳气就是各种功能活动,阴就是有形的物质,包括阴液、津液。在人体,阴阳水火是相互依存、制约的,健康状态下,阴阳平衡互涵,应该既感觉不到阴盛也感觉不到阳盛。但因燥热之邪外侵、过食温燥之品、忧思过度、久病之后等引起脏腑功能失调,阴液暗耗而成阴液亏少,阴虚生内热,所以身体失去滋养,出现虚热干燥的问题。

养生要点:阴虚体质的人体内水少火旺,就像锅里水少了,只要加点水,就可以避免干燥,避免火太旺盛导致虚热。如果用药的话,常用的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从饮食上来说更明确,阴虚的人适宜食用具有滋阴清热、生津润燥功效的食物,比如藕、银耳、梨、百合、山药、枸杞、海参、阿胶等。相反,那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煎炸炒爆的食物就要少吃,以免耗伤人体阴液。运动也是必须的,只不过在锻炼时,阴虚的人只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的身体锻炼,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不适合洗桑拿。

特别注意:避免在炎热的夏天或闷热的环境中运动,以免出汗过多,损伤阴液。

链接:

那些“奇怪的”体质

正如本次采访专家张英羽和殷海霞所说,中医的体质学说只能辩证地来看,很多时候都会受到局限 ,所以一一对应时,很多人会发现,自己既有气虚症状,也有阳虚症状,有人有气虚和血虚症状,自己的病症可以对应多个体质。比如很多人会听说“寒包火”、“ 上热下寒”等体质,这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寒包火”是中医对一种外感病机的形象解释,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身体本来有热的人身上,如有些人阳气十足,脏腑热象偏盛的情况,结果又感受了寒邪,症状呈现出寒热并见的情况,所以身体上既有恶寒,比如体痛、咳嗽、鼻塞等表寒现象,又有口干、尿黄、大便干燥等里热现象,寒在表而热在里,所以中医上称为“客寒包火”。治疗时须解表清里同时进行,如用“防风通圣丸”,但要区别具体情况,有所侧重,还要注意保护脾胃,用药不可过剂。

另外还有人听说了“上热下寒”,上身热而下身寒,听起来有些怪异。实际上确有这种说法,上热下寒体质者虽然下焦寒凉,冬天怕冷,手足冰凉,但由于上焦虚火旺,往往吃些热性的食品或补益性食品容易上火,如吃羊肉、辣椒后易起口腔溃疡,或牙痛 ;有的面部或后背起粉刺或痤疮。在饮食上,这些人群应该清补并用,禁生冷和难消化的食物。可以吃金匮肾气丸,有很好的引火归原作用。

中医养生的几点讲究

如果说治疗明确的疾病 ,西医是绝对当家,那么在养生“治未病 ”方面,博大精深的中医则有了用武之地,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从而让人们达到强身益寿活动。在中医养生上,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本着未病先防、未老先养;天人相应、形神兼具;调整阴阳 、补偏救弊;动静有常、和谐适度的原则来养生。

在吃的方面,中医建议合理安排三餐,早餐只吃高纤麦片、低脂鲜乳,有助于消除脂肪的过量摄入;晚餐则可以吃点清淡的,蔬菜要占大部分,并且建议饭后站立半个小时,睡前5小时禁食。在作息方面,中医建议不要急于起床,早晨醒来后,仰卧 、伸展身体,然后四肢着地,拱拱背,让脊柱也有“苏醒”的时间,这可以避免腰痛,保持良好的姿态,在愉快的心情中开始每一天。在养性方面,则建议寡欲 、节劳、息怒、戒酒、慎味,并且中医还根据节气来调整养生策略。

记者 贺鑫一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