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日前持续关注的爱心馄饨摊主邹大姐为家乡捐建爱心图书室的计划完美达成,1月12日上午,记者再次赶到医院看望邹大姐夫妇,看到本报报道以后,两人非常开心。邹大姐老公靳树森的手术比较成功,“医生说我们明天就可以出院了,回去以后,馄饨摊还得支起来,不然咋过日子啊”,不过,也有好消息:老家县委宣传部也打来电话表示,要给邹大姐申报“身边好人”。
1月12日,记者带着本报“跨越千里兑现爱的承诺”的报道前往青大附院东院区,在病房里见到了邹楠邹大姐和她的老公。邹大姐非常认真的翻阅报纸,并告诉记者,她自己做的太少了,多亏了这么多好心人和城市信报的帮助 ,这件事情才能做成,“谢谢信报,谢谢你”。看到报纸上刊登了婆婆的照片,邹大姐谨慎地拿给躺在病床上的老公看,靳树森一看到老母亲的照片,一阵心酸。他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就打算回老家陪老母亲过年的,无奈一家人没有买上回去的火车票,今年为了能够保证回家过年,他提前一个月就买好了车票,“必须得回去,一定得回去”。
看到躺在病床上的老公意志坚定,邹大姐有些犯愁,她拉着记者的手说,老公总是觉得来青岛这么多年,陪老母亲的时间太少了,“老太太已经78岁了,我们觉得亏欠得很”,因此她特别理解老公的心情,但是,就眼下这种情况,靳树森很难赶回老家。
说到将来的打算,邹大姐告诉记者,“馄饨摊还得支起来啊,不干这个,也很难再干别的了”,但是,老公的身体好不了,邹大姐一个人干馄饨摊就会比较吃力,“他动完手术第二天我就想把摊子支起来,要不然一天一天的花钱,一分收入都没有,也不是办法啊”。考虑到老公还需要人陪床,邹大姐就又咬咬牙,打算等到老公出院。
还好,1月13日医生告诉邹大姐,手术很成功,腿能动大约需要再等三个月左右,“医生建议转到医院的康复科,继续做康复治疗,但是花钱太多了,我心里发慌”,邹大姐说,所以她打算先把老公带回家,自己在家里抽空给他多按摩,多捶打,“应该也能一天比一天好吧”。
另外,邹大姐还告诉了记者一个好消息,“卢氏县委宣传部的给我来电话了,我没听明白咋回事,说是要我的照片和简介”,随后记者帮邹大姐将电话回拨过去,对方表示,要为邹大姐申报“身边好人”,记者代邹大姐将照片和简介整理好发送给对方的时候,对方也对城市信报和青岛市民的爱心表达了感谢。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郝春梅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