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通货紧缩或成2015年全球经济“新常态”

2015-01-20 10:21:10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千竹

第1财金专讯 当前,包括欧元区、日本等多个经济体在内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下行,低通胀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并可能进一步带来通缩风险,这背后的深层次因素到底是什么?会不会是全球经济的一种“新常态”?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 Fund)评估数据,在1990年~2013年之间,全球通胀率平均为11%,2014年该数值预计为3.9%,其中低通胀率的发达经济体,1990年~2013年之间年均通胀率为2.3%,2014年仅为1.7%。而根据2014年11月最新数据显示,美国CPI和PPI分别同比增长1.3%和1.0%,两项指标均已连续6个月持续下降;欧元区更不乐观,分别为0.3%和-1.3%,PPI已连续17个月负增长;中国CPI和PPI分别为1.44%和-2.77%,PPI已连续33个月负增长,出现工业通缩的风险概率大大上升。目前来看,全球多家国际机构已发布警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更是在最新版的《全球经济展望》中将此视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威胁。

在全球总体流动性总体比较充裕,多国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大背景下,全球通缩风险却持续增强,这背后既包括世界经济增长迟缓、总需求不足等原因,更凸显出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因素:全球经济仍难以摆脱深度调整压力,全球已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结构调整期。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低于预期,产出缺口依然保持高位,一些国家仍然在消化包括高负债、高失业率在内的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同时,由于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导致全球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和价格总水平下降。

首先,从价格传导链条看,大宗商品繁荣周期趋于结束引发一系列价格危机。2014年以来,由于供过于求拖累价格,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5%左右,这也是2011年大宗商品价格达到峰值后连续第三年出现下滑。特别是在全球能源供应过剩和“三国杀”式国际博弈中,国际油价更是油价自由落体式的下落,较2014年6月高位跌幅48%,创五年来新低,而下跌势头2015年很可能延续。

其次,资产负债表衰退导致债务型通缩。危机之前,全球总需求扩张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各经济体持续增加债务杠杆。当前,全球债务总负担(包括私人部门债务和公共部门债务)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2001年的160%,升至金融危机爆发后2009年的近200%,到2013年更是达到215%。各经济体不得不面临痛苦的去杠杆过程。从债务规模看,日本总杠杆率最高达到515.8%,欧元区升至350%,美国为300%,新兴经济体也达到250%。

再次,全球需求结构变化导致供需缺口。2008年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以来,全球需求动能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增量需求从美欧主导开始转变。

最后,美元升值的“输入型”价格压力。美国货币政策回归正常的过程中,美元升值效应将通过“进口-购进价格-PPI-CPI”的渠道影响价格总水平,从而可能会加剧未来一段时间的通缩压力。而另一方面,美元升值将加剧新兴经济体外债压力。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显示,美国以外地区以美元计价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超过了9万亿美元。与通货膨胀相比,通货紧缩同样会给全球带来非常大的风险。由此看来,当前的全球性通缩并非仅仅是周期性因素,而更多的可能是全球经济深层次结构变化所致,全球性通货紧缩可能会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新常态”和主要特征,而其所引发的一系列风险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中经)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