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4年我国GDP首破60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7.4%

2015-01-21 10:59:39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千竹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经初步核算,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首次突破60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据有关预测,2014年日本GDP大约4.8万亿美元,不及中国的一半。“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此间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说。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四季度环比增长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

投资增速显著放缓

经济增长7.4%,物价涨幅稳定在2%,城镇就业人员比上年末增加1070万人……2014年宏观调控的主要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基本实现了年初的预期目标,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不过从季度走势看,中国经济列车增速换挡态势明显,一至四季度GDP同比增速依次为7.4%、7.5%、7.3%和7.3%。2015年经济增速会继续“下台阶”吗?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分析说,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整和制造业淘汰过剩产能仍在进行中,投资增速显著放缓,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预计未来几个季度经济增速将在7%左右。“今年经济增速还会略有下降,预计略高于7%并进入本轮经济下行阶段的触底位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预计今年一、二季度GDP增速将进一步走低,但三、四季度可能会开始上升。

房地产市场降温

去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实际仅增长9.9%,增速较2013年大幅回落,同期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同比下跌——多年来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在2014年开始降温。

约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两成的房地产行业对中国经济全局的影响不容小视,2015年房地产市场走向如何?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今年房地产市场调整对其他下游相关行业影响的外溢效应比去年更明显,他用“调整”与“分化”来描述当前房地产市场格局。

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库存仍居高位,市场预期发生了根本逆转,周期性调整仍将持续;另一方面,不同规模的房地产商之间、不同地区城市之间市场形势出现分化,小型企业遇到的困难大于大中型企业,三四线城市需求回落要甚于一线城市。“今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可能比去年相对温和,今年可能成为房地产‘筑底’的年份。”张立群表示,由于房地产将呈现弱增长态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很难恢复到过去水平。

全面通缩结论为时尚早

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增长2%,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34个月负增长。较低的物价水平,使得百姓得到了实惠,但同时也引发了外界对中国是否会出现全面通缩的担心。

业内人士认为,出现全面通缩的典型表现是经济大幅滑坡、资产价格急跌以及货币供应量下降等,这与中国的现实情况显然并不相符。

刘元春分析说,中国工业领域的通缩压力一方面来自于油价等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下滑,未来走势具有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则源自经济内生性有效需求不足,这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目前就做出中国经济出现全面通缩的判断为时尚早,不过PPI持续负增长对制造业的抑制显而易见,于宏观经济发展不利,需要加以关注并尽快扭转。

宏观政策走向成为焦点

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走向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焦点问题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尽管流动性比较宽裕,仍有部分专家认为从资金成本等方面考虑,调整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常备武器”仍有用武之地。

连平表示,目前贷款基准利率进一步大幅下调的空间不大,相比之下近期降准的预期更强烈。一方面2014年存款增速持续低于贷款增速,限制银行信贷投放能力,需要适度下调准备金率;另一方面,降准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更加直接。

张立群表示,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宏观调控不能延续传统思维,尤其是财政政策不宜过度刺激,避免走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的老路,而货币政策要把握好“中性”的度,既不约束市场合理的需求,也不扩大金融杠杆和风险。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