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IT企业用互联网思维造车 这事你说靠谱吗?

2015-01-26 10:16:48
来源:信网-半岛都市报
责任编辑:尺素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汽车制造绝对属于“高大上”的科技行业,不是“门外汉”们能玩得起的!不过,最近却有不少“门外汉”要颠覆这个观点,先是乐视高调发布超级汽车“SEE计划”,紧接着 ,富士康也入股和谐汽车欲打造“中国的特斯拉”……IT企业用互联网思维造车,渐起风潮 !

老兵助力 乐视意欲打造“超级汽车”

1月20日晚,乐视智能汽车(中国)公司正式成立的消息见诸媒体,在此次发布会上,有两点值得关注,其一是乐视发布智能汽车UI系统LeUIAuto版,另外一个是原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吕征宇加盟。

实际上,在去年12月份,乐视的高层就曾在微博上透露了乐视“SEE计划”,欲打造“超级汽车”,而这次发布会上的LeUIAuto便是该计划的第一个成果。这套系统包括车载版 、手机版和电视版,以便于汽车、移动、电视等智能设备能够实现多屏无缝衔接,从而提供地图导航、群组社交、在线音乐、网络电台、乐视网正版影视资源,并且能让车主通过体感和多点触控的方式远程控制车辆。另外,据记者了解,在接下来的深度造车过程中,乐视并不会单打独斗,而是有望与北汽联手合作,制造电动车。

还值得一提的是,乐视汽车的“掌门人”吕征宇是一位汽车老兵,原供职于英菲尼迪,他表示,未来的汽车是“新能源化、社会化、智能化、互联化”,所以做高环保的互联网超级汽车,成为他后面的人生目标。

低调入股 富士康的目标是“中国特斯拉”

2014年 12月21日,已经在香港上市的郑州豪华车销售公司和谐汽车集团发布公告,称富士康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几天之后,和谐汽车集团买下了浙江绿野汽车有限公司,而这个公司曾经在酝酿发展电动车研发制造业务。

和谐汽车的发言人表示,和谐汽车高层一直希望在汽车产业上有所发展,但传统汽车行业门槛太高,电动车的飞速发展和低门槛则为和谐圆梦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富士康总裁郭台铭也在四处寻找进入电动车整车制造领域的平台,去年3月,北汽则与富士康共同投资开发和生产制造全新一代动力电池及其系统。而这些都是基础,和谐汽车与富士康的终极目标瞄准了制造“中国特斯拉”。

涉足汽车制造的IT企业远不止这些。去年7月,上汽集团率先宣布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互联网汽车”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打造更为完善的汽车生态系统。另外,去年10月份,东风汽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在智能汽车、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展开跨界合作。

产业新政 既开了绿灯也提了要求

就在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其放宽了对电动车生产的准入限制,这是否意味着更多的企业会迎来了“春天”?

当然,该《规定》并不仅是对IT企业制造电动车“开绿灯”,它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是必须有三年以上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基础,并拥有纯电动乘用车自主知识产权和已授权的相关发明专利;其次就是试制的纯电动乘用车样车数量不少于15辆,并且一次充电后续航不得低于100公里,同时最高时速必须在100公里以上。另外 ,对于纯电动乘用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这些企业还必须做出不低于5年或10万公里的质保承诺。同时,企业只能生产纯电动轿车和纯电动乘用车。

显然,根据《规定》,IT或互联网企业直接造车有些难度,但他们完全可以通过与有实力的汽车厂家合作,甚至是收购具有资质的小企业,来实现造车目标。

深度解析 IT造车的真正门槛是什么?

互联网和IT企业涉足汽车行业的传闻越来越多,除了已有眉目的乐视与富士康,“小米汽车”的消息也屡次出现,其实这不足为怪,因为苹果在积极打造车载智能系统,而谷歌的无人汽车甚至已经测试过40万公里以上,期间无一事故,当然,这个“汽车”并非谷歌全权制造,而是使用了丰田混合动力车普锐斯作为开发平台,车顶安装一个类似雷达的装置,从而实现了360度扫描。

显然,IT行业在实现网络互连、大数据处理等方面有绝对优势,但必须也要承认,造车是需要将数千乃至上万个零件“捏合”成一部高性能的速度机器,而且还要保证大批量的质量稳定性,这绝不是乐视小米们所能“一蹴而就”的,正因为如此,不少IT企业的思路还是联手汽车企业打造或是找相关厂家代工,不过,电动车的代工在国内远不像手机代工技术那么成熟,车企自己造车尚且隔三差五的出问题,代工生产“互联网汽车”,能保证“良品率”吗?这或许才是IT企业造车的真正“门槛”或“难点”。

链接 “微”议IT企业造车

@ 王传福:互联网造车只是一个概念和炒作而已,互联网自己的硬件设备都改变不了,怎么能改变汽车的设备呢?至于互联网怎么把车造出来,那都是玩笑。

@贾跃亭回应:他们首先无视你,然后是嘲笑你,接着与你战斗,接下来就是你的胜利之日。

@小兵旺旺:IT行业造车未来能不能成功,也不是一个企业家说了算,特斯拉就是利用在IT行业的优势,实现了汽车行业的突破,而且那么与众不同;谷歌汽车虽说没有普及,但其理念也走在了汽车行业前沿。

@ 资深媒体人周华:可以肯定的是,IT行业自主造车也好,还是联合车企也罢,目前依然处于全新模式的探索和尝试之中,能多成功都不好说,但新事物往往都是在跨界的碰撞中诞生的,对于互联网与汽车的“碰撞”,无论成与不成,我们都有看好的理由。记者 贺鑫一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