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大半年之久的压抑,国际油价出现报复性反弹,近三个交易日上涨近20% 。然而在专家看来 ,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的大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后期油价仍将低位运行。对于宏观经济而言,过低的油价已引发全球对通缩的担忧。在我国,低油价对CPI和PPI造成的拖累已经体现。
欧美原油开采投资下降
在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单日涨幅超过8% ,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单日涨幅超过7%。随后在2月的第一个交易日,国际油价继续追涨,欧美原油期货分别追涨2.75%、和3.32%,第二个交易日继续大涨至7.02%和5.77% 。
至此,在短短的三个交易日,纽约原油价格累计上涨超19%,反弹至每桶53.03美元;布伦特原油价格累计上涨超18%,涨至57.91美元。
易信总部中国区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灏分析认为,诱发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欧美原油开采投资下降。
美国雪佛龙公司1月30日发布报告称,2015年开采投资预算同比降13% 。2月3日,英国石油公司也宣布2015年原油开采投资同比将下降12.7%。另外,美国数家炼油厂工人罢工导致占美国产能约10%的炼厂停产。
油价下行风险仍未解除
此次国际油价骤然暴涨令市场摸不着头脑了。甚至有人产生疑问:国际油价会起死回生吗?
“长期来看,全球石油市场供应过剩的格局仍未得到根本缓解。”朱文灏表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月份原油产量仍在扩大。安哥拉石油出口增加,沙特和伊拉克等其他海湾产油国产量保持稳定甚至小幅增长。眼下,原油价格跌速虽然放缓,但市场依旧脆弱敏感,后期油价仍有一定下行空间。
隆众石化网原油分析师李彦表示,不能仅仅因为一时暴涨就判定油价已经触底反弹。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1月石油产量创出历史新高。
中石油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震认为,国际油价继续下行的因素没有根本改变,油价下行的风险仍未解除。但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国际油价不会无止境地跌下去。从未来5年的趋势看,国际油价有望维持在每桶60至80美元的合理价格区间。
低油价带来输入型通缩
从全球来看,持续下跌的国际油价造成石油产业萧条,石油企业裁员、削减开支引发连锁反应。对我国而言,低油价对CPI和PPI造成的拖累早已体现。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由于国际油价和国内石油化工类产品价格连续大幅度下跌,影响我国去年12月CPI环比下降0.03个百分点,PPI则被影响0.4个百分点,占PPI总降幅的67%左右。
能源研究机构中宇资讯分析师张永浩测算称,以当前的物价水平测算,国内汽柴油价格“十三连跌”跌幅均值为40.72% ,影响CPI走低0.31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经济的隐患主要来自工业领域,对应的是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市场需求疲弱。短期内老百姓的感受并不明显,但如重视不够,会影响到就业和居民财富,输入型通缩的风险必须提前防范。
据新华社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