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月10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获悉,2014年,青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751亿元,增长9.6%;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9.4%,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增长10.7%、9.3%和5.6%。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039亿元,连续五年高速增长,实现了由“百亿级”向“千亿级”的历史性跨越。
2015年,青岛将以打造“制造强市”、建设“智慧青岛”为战略重点,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存量调强与增量调优并举,增创产业转型发展的新优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0%以上。
这其中,青岛将设立工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吸引创投机构来青投资发展,瞄准汽车、轨道交通、船舶海工等高端制造以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关键环节,定向引进汽车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机车主牵引控制系统、船用电子电子设备等一批核心配套项目,培育北斗导航、3D打印、机器人、蛋白类新药、石墨烯等一批产业高端项目,储备集成电路、数控机床、航空装备等一批工业强基支撑项目,积极承接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培育新的工业增长极。
强化企业风险管控
今年,我市工业将找准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把握动力转换、风险管控、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打造新常态青岛制造升级版。
其中,将完善100户重点企业、1000户中小企业联网直报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网络系统,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协调推进87个电网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大用户直购电试点。
在融资方面,推动建立企业融资风险防控机制,“一企一策”帮扶企业渡过难关,达到解决一笔融资、挽救一家企业、稳定一个行业的目的,防范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技术改造提升存量资产的运行效率成为重点,我市将以产业配套、技术合作为牵引,加快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实施技术改造,整体提升产业链装备技术与产品质量水平,全年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以上。
此外,我市还将探索推动“青岛名牌”集成体验店和网络营销专区建设,引导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拓展市场空间。并积极创建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培养实用性优秀设计人才,促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打造青岛制造升级版
而在增量调优方面,我市将滚动推进300个以上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确保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等龙头项目按期开工,北汽、上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北斗(青岛)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与行业应用运营平台项目建成启用,力促已经竣工投产的项目尽快达产达效,扩大增量产出规模,10条千亿级产业链产值比重保持75%左右。
与此同时,推进施工新一轮“青岛金花”培育工程,探索筹建青岛品牌中心,分类指导骨干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争取5家企业和5个产业集聚区进入全国工业企业品牌培育和区域品牌建设示范试点,打造“十百千”品牌梯队。调整压缩集聚区数量至50个左右,以家电电子等10大主导优势产业集聚区和高速列车等10大新兴产业集聚区为重点。突出专业特色,协调推进青岛检验检测产业园建设,组织认定10个中介服务集聚示范园区(楼宇),促进行业集聚,全市中介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
我市还将总结推广海尔、红领融合创新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工业;开展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城市试点。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