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冬病夏治”,是指每到冬天气候寒冷季节发作或加重的某些疾病,在夏天缓解期进行治疗 。冬病夏治流行,三伏贴受欢迎 ,贴之前应先进行体质辨别。6月28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得知,《体质辨识分析报告》出炉,由医院连续五年对近5000余人进行体质辨识,并对1410人次筛选得出,1126例分别属于8种偏颇体质。其中,阳虚型的人最多,而这类人也是三伏贴使用的主力军,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患者。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贴三伏贴,孕妇、皮肤过敏者、婴儿、发烧者等忌贴。6月30日下午两点,第五人民医院专家教大家如何贴敷,7月3日,三伏贴正式开贴头一贴。
1 1410人次1126例体质偏颇
6月28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市第五人民医院得知,《体质辨识分析报告》出炉,由医院连续五年对近5000余人进行体质辨识,并对1410人次筛选得出。据医院副院长孙金芳介绍,三伏贴作为应用较为广泛的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在使用之前应首先判断出患者属于哪种体质,再对症下药。中华中医药学会公布的体质标准类型为九种: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体质状态反映正气强弱,决定发病与否。体质的差异性决定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倾向性。体质状态还可预测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等等。
平和质284人,仅占20.1%,多见于16~40岁男性,14~35岁女性,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因为年龄大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体质上的偏差,很多疾病慢慢产生。
其他八种体质偏颇者(气虚型、阴虚型、阳虚型、湿热型、气郁型、痰湿型、血瘀型、特禀型)占到79.9%,共1126例(详见右图)。
2 7大类病种最适合贴敷
据孙金芳副院长介绍说,三伏贴集针灸和药物治疗的长处,在冬病夏治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如在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以及风湿、疼痛方面倍受钟爱,在调理体质方面主要适用于阳虚体质,其次适用于气虚体质,也可适用于痰湿体质、血瘀体质,而阴虚型和湿热型体质的人并不适合。
第五人民医院今年推出“培元固本”三伏贴。所谓“培元”,即在头伏前10天进行一次贴治,所谓“固本”,即在三伏后10天进行一次贴治。由于今年的三伏天有四十天,因此今年的“培元固本三伏贴”共六次,7月3日是头一贴,本周二起市民可预约。这6贴的贴敷时间依次为:7月3日培元贴、7月13日头伏贴、7月23日二伏贴、8月2日二伏贴、8月12日三本贴、8月22日固本贴。
“三伏贴在时间上很有讲究。”孙金芳强调说,一般来讲,患者最好在中午12点之前、天气晴朗的时候贴敷,而且要坚持连续贴3~5年。除了时间,三伏贴对病种也有所选择,最适合贴敷的病种包含以下7大类: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体虚易感冒、慢支、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伏贴期间7月3日~8月22日,市民可享受肺功能检测优惠20%,抽血过敏原检测优惠10%)
疼痛性疾病: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增生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痛风等(伏贴期间7月3日~8月22日,市民可享受骨密度测定优惠20%)
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腹泻、胃脘痛
儿科疾病:气管炎、肺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鼻炎、久咳、厌食、胃炎、胃痛、遗尿、腹泻、脑积水及体虚易感冒者
妇科疾病:痛经、慢性虚寒性盆腔炎、宫寒不孕、子宫内膜异位
男科疾病: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
亚健康调理: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等。
3 孕妇、婴儿、皮肤过敏、发烧者忌贴
“尽管三伏贴的作用在于冬病夏治,但由于人的体质不同,对三伏贴的要求也不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贴。”第五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徐文刚称,孕妇、皮肤过敏者、发烧患者、婴儿等都不适合贴敷。
第五人民医院妇科专家介绍说,妇科疾病中与受寒或者体质虚寒有关的疾病,也属“冬病”。适应症包括痛经(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或腰骶部冷痛,得热则舒,
严重者腹痛剧烈,大汗淋漓)、慢性盆腔炎(腰酸、小腹坠痛、胀痛或隐痛)、产后身痛(妇女在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腰、足跟酸楚、麻木、甚至疼痛)、经行泄泻(每当行经前后或经期,大便清稀如水 ,一天数次)、不孕症(婚久不孕,月经后推等)。
专家提出,冬病夏治需注意的禁忌包含以下6个方面:
1、发烧、咳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及孕妇;
2、处于经期患者;
3、高敏体质及皮肤病患者;
4、需要敷贴的部位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
5、严重的荨麻疹患者;
6、有热象的患者及不符合以上疾病辨证类型的患者。 4 敷前忌辛辣寒凉1~2周
专家提醒,虽然三伏贴无创伤,无痛苦,对惧针者、老年虚弱者、不能服药者,尤为适宜,但三伏贴的贴敷前后有许多相关注意事项,患者在使用之前,必须有所了解。
贴敷前:
首先,作息规律,饮食清淡。忌用辛辣、寒凉的食物1~2个星期,如海鲜、辣椒、大蒜、牛羊肉、新鲜荔枝,凉菜、冷饮等也应尽量避免,少吸烟、不饮酒,以免减弱药效。
其次,注意保护和清洁皮肤,特别是贴敷穴位的皮肤。贴敷前一天,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个澡,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
最后,如果贴敷前发现所贴穴位处的皮肤有破口,或出现发烧、头痛、腹泻呕吐等急性感染的症状,则需推迟第一贴的时间,如果女性在月经期出血量较多,也可适当推迟进行贴敷。不能按时贴敷也不必担心,贴敷时间前后相差一两天,效果不会受影响。
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
贴敷后,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或出现小水泡,极少数可能出现大水泡。患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贴敷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或者给予湿润烧伤膏外涂以减轻不适感。对于大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红肿、大水泡、溃烂、疼痛,皮肤过敏等现象属不良反应。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可外涂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皮肤局部水泡或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搽烫伤软膏、万花油、红霉素软膏等。
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如果水泡体积过大,或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医院治疗。
专家表示,出现上述情况时,患者均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 ,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提醒明天可来医院学习如何贴“三伏贴”
为确保市民伏贴效果,6月30日,第五人民医院各专业专家集中全天为市民免费体质辨识并结合各自体质进行养生保健指导,当天下午2:00邀请资深专家在医院9号楼四楼会议室授课《“三伏贴”怎么贴》,7月1日至3日各专业仍然免费为市民进行辨证定穴,欢迎广大市民参加。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鑫鑫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