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构建均衡教育新格局 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

2015-07-21 10:25:15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光影

9月1日,600多名学生将走进青岛实验初中市北分校的教室里上课,来自青岛实验初中的优良管理和优秀师资,让市北区西北部增加了一所高起点的学校。近年来,我市按照城乡统筹治理、全力扶弱扩优、全域一体发展的原则,聚焦薄弱学校和薄弱环节,推动形成布局合理、资源充足、公平普惠、质量优良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改革

围绕实现学有优教目标,我市大力推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改革,推动校际间优质课程、教师资源和管理模式共享。2014年以来,我市全面推广名校办分校、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高校或科研院校辐射中小学、学区制管理等模式。

继去年我市市区6所优质学校与9所新建学校或发展中学校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今年4月,青岛实验初中和青岛市实验小学又与黄岛区两所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在该区分别办一所分校。青岛实验初中市北分校位于原四方第二实验小学校址位置,东西两个校区,这所新学校将在今年秋季学期正式启用,这也是名校办分校第一所启用的义务教育段学校,它的启用让附近很大一部分学生和家长打消了择校或者上民办学校的念头。

目前,通过名校办分校等5种形式参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改革的学校达到548所,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53%。根据市教育局的计划,我市要深化名校办分校、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高校或科研院所辐射中小学、优质中小学跨区域合作办学等办学模式改革,到2016年,80%以上的普通中小学参与办学模式改革。

六成中小学达标现代化

多年来,我市将办学条件标准化、现代化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2008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到2012年底,市本级安排约16亿元,用于改造校舍和更新教育设施等,全市普通中小学均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条件标准。2013年开始以提升学校装备现代化水平和内涵发展水平为重点,以小班化教育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为突破,从办学思想、办学条件、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课程实施、素质培养等六个方面全面推进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2014年,义务教育学校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达到19.8台,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1800元,比2011年增长44%,全市60%以上的中小学通过现代化学校验收。

近三成骨干教师轮岗

我市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特别是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在县域内统筹调配力度,建立定期交流制度,明确规定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2个聘期的校长和连续任教满6年的教师均应进行轮岗交流,并要求骨干教师比例不低于交流教师总数的20%;同时,首批设立19个名校长工作室和30个名师工作室,全面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据统计,2014年义务教育学校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达到2915人,占符合交流条件人数的12%,参与交流的教师中骨干教师占27%。今年暑假校长和教师的交流正在进行中。

与此同时,我市坚持在资源配置上向农村倾斜,保障农村中小学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和教师素质提升。目前我市建立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扶持机制,坚持设置农村校长教师免费培训项目,督促区市全面建立农村教师津贴,并从2014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应有1年以上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政策,引导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今年我市通过招聘补充、转学科培训、农村中心学校教师走教、城区教师支教、大学生顶岗实习等方式,安排一大批教师解决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义务教育均衡副省排第一

全市8个区市通过了国家 “全国义务教育工作基本均衡县”督导认定;综合差异系数小学、初中分别为0.3和0.25,均远低于0.65和0.55的国家验收标准,专项考核成绩在全省17市中居第1名。2014年发布的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与比较研究报告显示,教育事业发展、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等因素综合分析,我市排在第5位,其中,教育公平指数排在第4位,市域内义务教育校级均衡程度排名第1位。

记者 臧旭平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