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5上半年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6.56万亿元

2015-07-15 08:16:51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千竹

\

中国人民银行14日发布的上半年我国金融主要统计数据,用一连串的数据描绘出一个清晰上扬的轨迹。在这背后,是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连续三次降低基准利率,连续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包括定向降准)。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实体经济的血液,我国金融体系通过货币信贷连续上扬,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随着各项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明显增强,力度是相当大的。”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

货币信贷总量和结构出现积极变化。统计显示,6月末全国M2余额达到13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8%;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6.56万亿元,同比多增5371亿元。特别是反映投资活跃程度的企业中长期贷款6月末同比增长13.4%,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8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比贷款平均增速高1.1个百分点。“新增信贷创近年同期新高,货币供应量增速也超过预期。特别是从6月份数据看出现一些积极迹象,是实体经济需求增长加快的反映,也将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既体现在量(信贷等融资总额)的增长,又体现在价(利率水平)的下降。

今年以来的三次降准(含定向降准),推动了货币供应量增长,也释放了银行信贷空间。盛松成透露,通常M2的货币乘数是4左右,1元钱的货币乘上4就是货币供应量为4元。降准使得货币乘数连续4个月上升,从2月份的4.21上升到6月份的4.62。“4.62的货币乘数,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和别的国家比,都是非常高的。”

降准增加了信贷供给,而降息(通过降低信贷成本)提高了信贷需求。盛松成介绍,今年三次降息,再加上去年11月份降息,使得全国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降了1.15个百分点。在基准利率连续下降的引导下,银行新增贷款利率呈下降趋势。

对下一步政策走向,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强调,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境外机构投资者进银行间市场应备案

中国人民银行14日发出《关于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有关事宜的通知》。

通知明确,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统称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市场,应当向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备案完成后,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可在银行间市场开展债券现券、债券回购、债券借贷、债券远期,以及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其他经中国人民银行许可的交易,可自主决定投资规模。

通知规定,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应作为长期投资者,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合理需要开展交易。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双方对等性原则和宏观审慎要求,对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进行管理。

通知要求,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应当委托中国人民银行或具备国际结算业务能力的银行间市场结算代理人进行交易和结算。委托银行间市场结算代理人进行交易和结算的,应当签署结算代理协议并根据相关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备案。

地方债券纳入国库现金管理质押品范围

财政部、人民银行14日发布《关于中央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质押品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称,将地方政府债券纳入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质押品范围。

通知表示,在国债基础上,增加地方政府债券作为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质押品。参与中央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取得国库定期存款,以记账式国债或地方政府债券现券作为质押。地方政府债券不受发行主体的限制,可以跨地域质押。

在质押计价与比例方面,通知明确,中央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质押品按债券面值计价,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分别按存款金额的105%、115%质押。

本组内容均据新华社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