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全球首个3D打印开放式服务平台落户青岛高新区

2015-06-30 08:18:20
责任编辑:亚麦
\

本报6月29日讯(记者 娄花)不用去展会就可以看到最前沿的3D打印物品,29日,全球首个3D打印开放式服务平台—— 中国3D打印创新中心、首个3D打印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3D打印在线(www.3d2013.com)、首个3D打印智库平台—— 3D打印研究院和首个3D打印超市、首个3D打印创客空间,在青岛高新区盘古创客空间正式对外开放,市民可现场体验3D打印的杯子、花瓶、牙齿等物品,也可以网上购买,还可以到打印研究院进行3D打印培训、学习。

首个3D打印创新中心投入3000多万元,根据山东产业特点,集中采购了10多台中国、美国、德国等地生产的工业3D打印机和生物3D打印机,能够基本满足3D打印在工业领域、生物医学领域、文化创意领域的应用,并将国内外100多家会员产品集中在3D打印在线(www.3d2013.com)和3D打印超市的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同步推广。

青岛市高度重视3D打印产业发展,依托传统产业优势,从战略高度对3D打印技术做出了长期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产业链,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增长极的目标。在全市战略下,青岛高新区围绕“1+5”主导产业方向,突出发展高端智能制造、3D打印等一系列新兴产业,致力于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引擎作用,先后引进3D打印创新中心中国总部、西安交大3D打印研究院、霍特曼恒辉打印等10余个高端项目。

据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介绍,3D打印诞生30年来迟迟发展不起来,关键是3D打印生态链没有建立起来,服务商缺位,应用市场没有有效打开,整个行业还是沿袭传统制造业的老路生产设备卖设备。由于3D打印技术不是一项替代性很强的技术,广大用户并不知道3D打印技术究竟能够带来哪些改变。而当前由于缺乏公共服务平台和成熟的商业模式,严重阻碍了3D打印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彻底改变3D打印的被动局面,打造3D打印完整的生态链,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和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在青岛市政府的支持下,创建了全球首个以“3D打印展览展示、科学普及、加工服务、研发”为核心的服务平台,使用户低成本或零成本,在不需要购买设备的情况下,就能够率先分享这项技术。与此同时,3D打印的人才严重短缺,首个以“3D打印标准制定、3D打印教育培训、3D打印产业研究”相结合的无限三维(青岛)3D打印技术产业研究院和集3D打印行业资讯、电子商务、个性化定制服务相结合的3D打印在线平台(www.3d2013.com)也同步建成。

罗军认为,3D打印的发展一定要有全球化战略架构,一定要打组合拳,从应用市场入手,才能构建完整的3D打印生态链,生态链需要更多开放式应用服务平台的强力支撑。他认为,未来谁最先打开3D打印的应用市场,谁就有可能走在3D打印技术的最前面。

按照联盟规划,未来三年将在国内10个主要的区域性工业城市集中布局3D打印创新中心平台,青岛将成为推广样板。据悉,去年,全球3D打印产值300亿元人民币,乐观预测,2020年全球3D打印市场可望实现2000亿元。

7个小时,打印出游艇模型

\

从烟斗、鞋子到人像、心脏……在高新区盘古创客空间D座一楼,记者看到琳琅满目的3D打印物品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打印游艇模型只需要7个小时,市民可以现场体验价值60万元的3D打印扫描,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扫描出来。

许多参观者对3D打印技术用于医疗服务上的作用非常关注。以前,病人在手术之前,只能看到平面的CT图像,不能立体地看到组织结构,现在可将CT扫描的图转换为三维图像,并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这样病人能够看到具体的病变组织形态,医生在术前也可用3D打印出的模型进行手术练习。不仅如此,3D打印技术在细胞、肌体恢复上也可以运用。“病人在骨折后,传统的是用钢板来固定受伤部位,使受伤部位生长,过后还需要将钢板或钢钉从身体里取出,过程很痛苦,而我们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类似于钢板形状的固定器,它是可降解的材料,在体内固定,骨头恢复后,材料自己降解掉了,不需要再进行手术将它取出来。”工作人员说。

现场工作人员演示3D打印仿生假肢,能根据人的手势同步做动作。工作人员说,3D打印技术具有的快速性、准确性及擅长制作复杂形状实体的特性,使它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无需模具,航空零部件也能“造”

不仅是医疗方面,3D打印技术甚至还可以用于航空航天制造方面。现在可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导弹、火箭、卫星等制造的关键金属零部件。制造航空航天器材的零部件主要材料是钛合金、铝合金以及高强钢等。

不仅是树脂、塑料、金属等材料可用于3D技术打印,普通的砂也可以。用砂作为材料进行3D打印的技术主要是用于铸造业,利用3D打印技术快速制造出各种技术铸件、技术模具毛坯。这些通过3D打印制成的铸件与传统铸件相比制作过程更简单,无需模具,铸型一次成型,可以制作任意形状的铸件,尤其是制作复杂以及含有自由曲面的铸件,而且精度高,设计有问题修改三维图即可重新制作。而传统的铸造工艺对新产品开发模具投入大,一般都在几十万元以上,对于复杂件只能采用多箱造型的方法,难度增加,铸件容易产生错位,增加清理和机加工的工作量。

激光一扫,水晶人脸像出炉

\

在一楼展区的门口,不少参观者第一次尝试打印属于自己的3D水晶人像。坐在3D相机前,参观者王先生有点局促不安,几番调整后他才找到最完美的角度。“咔嚓”,王先生的照片已经通过3D成像传输到了电脑中,来自青岛的这家3D技术公司的技术人员稍作设置,人像瞬间就输入打印机中。

工作人员在打印设置后,将一块透明的方形水晶放入激光内雕机中。只见内雕机中,打印头在透明的水晶块上不停“扫射”,水晶块内部目标部位不断出现小点点,而水晶外部却丝毫无损。这些小点点逐渐连成一片,王先生的人像开始层层浮现,颇有点燕子筑巢的感觉。

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项技术是利用激光的高穿透性,将激光束穿过水晶,准确定位在水晶内部的目标部位上,利用激光的高温将目标部位的水晶微粒熔化,形成类似浮雕的效果,但却能做到水晶表面没有任何损伤,“打印这样一个人像需要5至6分钟,最快可以达到每秒4000点,点间距仅为0.05毫米,已经算是很清晰的成像。”

大约6分钟后,王先生拿到了自己的3D 人像,工作人员用精美的礼品盒为他包装好。据介绍,打印一个这样的水晶人像需要100元,而打印全身的立体人像,包括材料、人工、损耗在内大概需要2000元。

■对话罗军

想要打印啥下月可网上定制

全球首个3D打印创新服务平台为何会选择青岛?将对3D打印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给青岛市民带来哪些方便?青岛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6月29日,记者专访了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

记者:为何在青岛建设全球首个3D打印创新服务平台?

罗军:去年6月,我们在青岛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暨博览会,与青岛市政府达成打造3D打印公共服务平台的合作共识,得到了青岛市的积极响应。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青岛高新区的积极配合下,经过一年时间的筹备,今天,全球第一家3D打印+教育培训、3D打印+加工服务、3D打印+创客创意、3D打印+工业设计、3D打印+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终于诞生了,再次通过实践来实现我们的承诺:推广3D打印技术首先要让广大用户在不需要大额投入的情况下就能够率先分享3D打印这项技术。

记者:3D打印在线可否承担定制的功能?

罗军:未来,任何技术、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必须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3D打印也不例外,我们结合3D打印自身特点,投资2000多万元,打造了3D打印在线(www.3d2013.com)平台,实现了会员企业抱团发展的理念。3D打印在线是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为满足社会各界需求,实现3D打印与个人、与企业的结合,对于定制,市民七月份可在网上实现定制自己想打印的东西,目前主要需要到3D打印创新中心定制。

记者:当前人才短缺,严重影响了3D打印产业的健康发展,有何破解之道?

罗军:由于联盟集中了全球75%以上的专家资源和企业资源,我们投资1000多万,率先成立了全球第一家3D打印智库服务平台—— 3D打印研究院。研究院主要担负三项职能:一是制定教育培训教材,目前初级版的教材也基本编辑完毕,即将交付出版社出版发行;二是人才培训,我们计划每年向社会培养不少于3000名3D打印实用人才;三是产业研究,目前,我们已经先后出版了两本专著,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全球3D打印行业真正做到了引领和示范的效果。

记者:如果说2012年是3D打印的科普元年,那么今年是不是3D打印应用之年?青岛未来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罗军:是的,3D打印技术是一项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未来前景不可估量。无论是美国、德国、英国还是我国,都高度重视3D打印技术的发展。今年就是3D打印应用之年。

三年前,我们就说,3D打印发展的关键在应用。未来,谁最先打开3D打印的应用市场,谁就有可能引领3D打印的未来发展。今天来看,我们的判断一样正确。所以,我们在促进3D打印应用方面,实施了一系列3D打印+的战略,促进3D打印+教育、3D打印+设计、3D打印+创客、3D打印+培训、3D打印+模具、3D打印+铸造、3D打印+骨科等等。近期,我们将启动在全国的教育培训计划、全国创建1000所3D打印创客空间计划、3D打印创新中心区域总部计划、3D打印检测和认证中心计划。我们力争尽快将青岛3D打印创新中心建成国家级3D打印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将我们在3D打印示范应用的经验在全国 推广。 文/记者 娄花图/本报记者 张伟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