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黑龙江因秃尾巴老李而得名 慈禧赐"泽周壮武"

2014-12-08 14:45:15
来源:信网-城市信报
作者:黄默
责任编辑:苏青

\

即墨龙山龙王庙内的黑龙王神像

\

传说秃尾巴老李抓出的天井

位于即墨城东的龙山是崂山的余脉,又名小龙山、天井山,海拔虽只有81米,却是一座充满神话色彩的名山。它的出名要归功于一条名为秃尾巴老李的黑龙,几百年来关于这条神龙降雨救灾、为百姓铲除奸恶的传说在即墨地区流传着。2006年12月,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即墨、文登、莒县及诸城所共有,2008年6月又被选定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明代学者周如锦就曾感叹过:“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计,不及于天井,天井者山巅有井,以栖小龙。”我们今天的故事就从这条小龙说起。

秃尾巴老李的降生

龙山位于即墨市龙山街道办大留村辖区内,山势舒缓,树木葱茏。古人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龙山却恰好将这两样全占了,山上的龙王庙“住”着“九江王”,庙前深不见底的天井,传说就是黑龙的水下殿府,可直通东海龙宫。不知是不是与这位行云布雨的龙王有缘,城市信报记者出发赶往大留村时还是一片晴空,进入即墨境内竟突降暴雨,当赶到村委大院,雨水竟已没过了脚背。就在这样一个暴雨倾盆的午后,81岁的周遵希老人和74岁的周学究老人向城市信报记者道出了这些伴随他们一生的传说故事。

关于秃尾巴老李的诞生,民间有着多种说法,其中有两种流传最为广泛,一是李氏夫妇捡回龙蛋,孵出了小龙;再一个就是龙山脚下大村(今属龙山街道办,多数村民为李姓)李太的媳妇去河边洗衣服,一时感觉异常,回到家就怀孕了。

话说南宋年间,大村村民李太娶了邻村王氏为妻,婚后十年未育,夫妇俩终日烧香拜佛,求子心切。一个夏天的傍晚,王氏到村前的小河洗衣服。溪水清澈见底,就在最后一件衣服快要洗完的时候,突然水波晃动,水藻向王氏聚拢来,一时间王氏感觉异常,特别惬意。

过了一个多月,王氏惊喜地发现自己已有孕在身。第二年的六月十三晚上,突然大雨倾盆,雷电交加,半夜时分,王氏产下了一个男婴,李太大喜,连忙掌灯上前。可这一看,当爹的却高兴不起来了,只见这孩子皮肤黝黑,头上长角,身后还拖着条长长的尾巴,浑身布满闪闪发光的鳞片。李氏夫妇既惊惧又懊恼,有心遗弃,但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于心不忍,便耐心抚养这个孩子。这孩子生得也确实奇怪,不仅长相奇特,连生长速度也异于常人,短短几天,就长了一大截,而且越发不似人形 ,倒是越长越像条小龙。

孩子出生的第六天傍晚,李太下田回家,此时小黑龙正在王氏的怀里吃奶,长长的尾巴就搭在了房梁上。李太进门见一条龙尾从房梁上垂下,下意识地就用镰刀搔了一下,这小黑龙猛然一惊,尾巴一甩,正巧甩在镰刀刃上,瞬间尾巴被削去了一截。这一下可把小黑龙疼坏了,它一下子就冲破窗棂飞了出去,顿时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离开李家的小黑龙,飞到了崂山的深潭中,用深山里的灵芝水治愈了伤口,因心有余悸,他也没有返回李家,而是只身去了东北。

为救旱情抓出天井

来到东北的小黑龙在一条大江旁化身成一个黑小孩,寄居在一位姓王的老妈妈家中,白天帮她捕鱼种田,晚上习武,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再也没有现出原形 。几年之后,小黑龙逐渐长大,思念父母心切,于是决定回家看望。

可当他回到了家中,只见奄奄一息的母亲躺在炕上呻吟,却不见了父亲。小黑龙哭着扑到母亲面前一问,才知道当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父亲已经饿死,母亲也几天没吃东西了。小黑龙连忙走出家门,变成龙形,腾云驾雾飞到千里之外带回了山泉水和食物,母亲吃下后精神好多了。小黑龙心想,这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有这么多乡亲都在受灾,何不干脆挖口井出来,也好让大家吃水方便。于是他变成龙,先是来到村南的一个小山坡,用力一抓,山顶就出现了一个大深坑,可是没有半滴水渗出来;又飞到了村西的小山上,再次用力一抓,这一次抓出了一个很深的石井,水从井中汩汩涌出,这下子周边的村民全都有救了。此井常年贮水,清澈甘润,当地的老百姓从此井中取水饮用身体强健,连用这水浇灌出的庄稼都长得格外密实。受益的百姓都感念着小黑龙的好,十分尊崇他,所以将这口井叫做天井 ,又叫龙池,龙山也就有了个新名字——天井山。而小黑龙抓的第一个坑,因为有池无水,所以大家管那儿叫“干池”,那座小山也从此被叫做“干池山”。因为小黑龙出生在李家,又没了尾巴,所以老百姓就都叫他“秃尾巴老李”。

据周遵希老人介绍,天井南北长8米,东西宽6米,井深14米有余,水深3米3,如今依然保留在龙王庙内,早已不做饮水之用。据《大留村志》记载,实际上这口井非人工凿成,而是远古时期火山爆发导致地壳变动而形成的自然景观。

战胜白龙智取黑龙江

待到母亲因病去世后,小黑龙又回到了东北。那时候东北有条大江叫“白龙江”,江里住着一条白龙,终日兴风作浪,作恶多端,每年都要周边百姓选美女,用轿子送到江边,供它玩乐和食用,否则就要派小妖上岸作乱。小黑龙生在山东,耿直的山东大汉脾气哪里容得下这种妖孽祸害众生,便决定前去与这白龙会上一会。

小黑龙来到白龙江畔,沿途倾听着老百姓对白龙罪孽的哭诉,并亲眼看到了白龙的手下趁夜到村里打砸抢烧,于是其现出原形,将一群小妖打得头破血流,大败而归。虽然打了胜仗,但小黑龙清楚不能掉以轻心,毕竟真正要对付的是白龙,而自己修行尚浅,唯恐不是它的对手,所以只能智取,不能硬闯。

此时正值初秋时节,为白龙选美的日子又到了,百姓们十分愁苦。小黑龙却灵机一动,劝大伙儿不用发愁,只管准备好花轿、衣物,到时候他自有办法。第二天,花轿抬到江边,小黑龙变成一少女坐在轿内,百姓见状纷纷落泪,泣不成声,只得在远处为其烧香祈祷。不一会儿,江中白浪翻滚,一个浪头把花轿卷入江中。此时,小黑龙遇水现出原形 ,白龙见妙龄少女变成黑龙,大为惊恐 ,忙召唤手下小妖前来抵挡。可它们哪里是小黑龙的对手,转眼间小妖的鲜血就把江水染成了红色。白龙见状大怒,扑上去就与小黑龙厮打了起来。只见江面雾气冲天,江水翻腾数丈,两条龙拧在一起不知道大战了多少回合。

就在小黑龙马上就要体力不支败下阵来时,周边村子的老百姓们成群结队推着小车来到江边,这小车上一半放着的是石灰块和石头,另一半放着的是白面的大馒头。原来这是村民们与小黑龙一起商讨出的妙计,当白龙浮出水面时,老百姓就往白龙张着的大嘴里扔石灰块和石头,当小黑龙翻出水面时,大伙儿就往小黑龙嘴里扔馒头。几个回合下来,白龙被肚子里的石灰块儿烧得疼痛难忍,而吃下的石头也让它的身子越来越沉;反过来再看吃饱了馒头的小黑龙却是越战越勇,在江边老百姓的击鼓呐喊声中乘胜追击,只听“喀嚓”一声,白龙被劈成两半。

随后,小黑龙又喷出神火将白龙的尸体烧成黑灰。从此,江水变黑了,就连江边的土地也变成了黑黝黝的沃野。没有了恶龙的侵扰,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从此白龙江也改名为黑龙江,由秃尾巴老李护佑着。

过黑龙江,没山东人不开船

“秃尾巴老李是条好龙,有他保佑着的船只肯定不会翻船。”周学究告诉城市信报记者,早些年但凡有船要过黑龙江,船上如果没有山东人绝不开船,“因为老李会对咱山东老乡格外关照,只要有山东人在船上,保准会平安靠岸!”

秃尾巴老李不光在黑龙江护着咱山东人的平安,山东半岛周边的海域也都得其庇佑。相传,每年六月十三他生日这天,老李都会回到家乡祭奠母亲。或许是因为心急,每次回来的时候都会夹带着雷雨,当地老百姓一掐算日子,便知道又是老李回来了。话说,有一年老李回乡,发现龙山被几条孽龙霸占了。太岁头上哪容得它们动土,于是,秃尾巴老李三下两下就把几条孽龙收拾了,因恶行还不算深,于是给了它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到东北来往于山东的大海航道中镇守。并吩咐船中有山东人时,要保证顺利通航;若是有倭寇的船只,就要逼迫其返航,否则让它船翻人亡。从此,来往于山东、东北的船只在启航前一定先问船上是否有山东人,有才能通航,否则就不敢开船。时间长了,东北人与山东人的关系日渐融洽。

据说,宋代时,日本有一年大旱,庄稼颗粒不收。日本有几十条船来我国购粮,经东海时,船只无论如何也不能前进,就在船上焚香祷告:“中国、日本原是一家,现在日本大旱缺粮,祈请海神保佑顺利通过。”在航道上的孽龙报请老李批准后,船才顺利通过,到岸后购得各种粮食,满载而归。而据《大留村志》记载,确有史料显示,宋朝曾有日本民船载七十余人,为籴粮(买粮)而来,于即墨着陆,官府准予购粮后安全返航。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