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崂山茶是从浙江"移民"来的 苏东坡爱喝海青茶

2014-12-10 16:18:05
来源:信网-城市信报
作者:宫岩
责任编辑:苏青

\

传说安期生与秦始皇对饮喝的就是崂山道茶(图片来自网络)

\

1958年,"南茶"在中山公园试种成功,目前仍保存着茶园。

中国有数不尽的茶种,用一句话来形容,即便煮尽扬子江中水,也难泡尽中国茶。而有一种茶,一杯在手,品苦思甜,伴着山风海雾,飘飘然如抵“神仙宅窟”,“海上第一名山”的魅力尽在其中了。它便是崂山茶,吸收仙山圣水精华而成就了这江北第一名茶的显贵地位。但可能有些人不知道,有的崂山茶分“性别”,男女要分开喝;崂山茶也不是“坐地户”,而是半个多世纪前从千里之外“移民”而来的。

宋帝二妃躲到崂山种植崂山茶

春茶上市的时候,泡一壶崂山茶,看着绿色的茶叶瓣轻轻散开,闻着淡雅的茶香,思绪便飘到了千里之外的崂山深处。不禁脑海中有个疑惑,什么时候有了这崂山茶?这个问题如果问当地人,他们会告诉你:崂山深处自古便有茶树。但这些茶树何时从何地而来?或许得追溯到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了。作为崂山的忠实粉丝,丘处机不止一次来到这里修道,顺便把江南的茶树移植了过来,欣赏着“漫山茶树,翠色欲滴,捧来食之,明目升华”的景色,他日日饮茶、得道成仙。

偏偏崂山茶的事传到了皇帝耳朵里,逼着茶农白天黑夜小心伺候着这些茶树,菜农则只为了来春能顺利采撷上几片嫩嫩的顶尖,上贡朝廷保全家平安。看着茶农的悲苦生活,茶树决定奋力抗争,明万历年间的一天夜里,所有茶树身上忽然长满了大片大片的叶子,入口之后苦涩无比,皇帝龙颜大怒下令将崂山茶树全部斩杀,之后北方想喝茶只能从南方引进了。

比起这则丘处机与崂山茶之间的“悲情故事”,现在当地人更喜欢告诉大家:崂山茶其实是南宋末代皇帝赵昺(bing)的两位妃子栽种的。青岛市政协委员匡新还将这则传说收录在了《崂山茶道》一书中。

据《崂山县志》记载,南宋时饮茶已经流行开来,但茶叶种植还是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1279年,南宋与元军在珠江口零丁洋崖山海面大战,宋军战败,大臣陆秀夫抱着9岁的幼帝赵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这时,躲在临安(今杭州)天目山的皇帝两太妃谢丽、谢安得到消息后,化装成渔民,一路逃到崂山二龙山的一处洞穴(之后被称为妃子洞),在此避难。谢丽、谢安自小在南方长大,习惯了饮茶,到了崂山后眼看着带来的茶叶越来越少,便萌生了种茶的想法,俩人在妃子洞附近寻找到一处宝地茗香谷,这里既能吸收到海面上飘来的湿润空气,又有充足的阳光,最适宜茶树生长。二妃边种植茶树边在太平兴国院(今太平宫)出家为道,晚年日子过得倒也清闲。只是等她们相继去世,村民不懂得如何栽培,遗留下来的茶树也只能自生自灭了。匡新说:“现在崂山还有几处古茶树,树龄得有数百年了。”

众多古茶树中,最具神秘色彩的当属“天茶”,它生长在悬崖峭壁上,无人能及。传说天茶所在山顶上曾经住着一老一小两道士,小道士趁着下山偷偷买了几斤牛肉狼吞虎咽地吃了,没想到晚上睡觉时腹胀难耐,老道士问明原因后给他端来一碗汤水,喝完肚子咕噜咕噜叫几声,顿时觉得舒服多了,后问起这碗汤水,老道士笑道:“此乃天茶也。”

崂山茶的民间故事数不胜数

不管是谁带来了崂山茶,它的到来都彻底改变了崂山村民的命运,各种民间故事也流传开来。比如大蛇误吞了卵石自寻茶树吃茶叶助消化、年轻的樵夫历经磨难深山寻茶救母以及漂亮的山姑娘借浓茶水的力量将前来骚扰的海中恶少击败等。在这里,我们要给大家讲一则收录在《崂山志异》中的崂山茶的故事。

主人公叫邓山,崂山里一户普通人家的孩子,家里穷得叮当响,母亲把他拉扯到十四五岁,他便到山脚下的小茶馆里当了个跑堂的。邓山干活利索,腿脚快嘴巴又甜,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茶叶有点研究,试用了几天就留下来了。茶馆的生意越来越好,有时还捎带着卖些茶叶,掌柜的忽然有了个新想法:总是买别人家的茶叶来卖,赚的太少了,何不自己上山采茶叶呢?盯着邓山看了看,有了!“邓山啊,你从小习惯了爬山,又认识茶叶,以后你就上山采茶叶吧。”

谁知这一上山就是十年没回来,娘的眼哭瞎了,掌柜也急坏了,一天他找到了邓山娘,“这十年我总共破费了100两银子,你儿子倒好,连个茶叶末都没带回来。”话还没说完,大门忽然开了,邓山背着一袋子茶叶回来了,一看娘眼瞎了,就把一袋子茶往掌柜身上一摔:“还你!”茶撒了一地,掌柜一看这茶不见怎么好,知道穷小子也没有钱,就气呼呼地背着茶袋儿走了。邓山把地上的茶叶收起来,抓了几根放在泥壶里,开水一冲就斟了一碗,叫娘先品品,娘端过碗来才喝了一口,就看到眼前白了,喝了两口就认出儿子的模样来,喝了三口眼前就雪亮了。

掌柜回到店里将茶叶扔到犄角旮旯里。后来,茶馆来了个人,把茶馆的茶都尝了个遍就是不满意,眼神偏偏盯到那袋子茶叶上,愿意出一百两买下来。成交后,那人解释道:“不认识这茶叶?这叫‘仙人舌’,千金难求,我已经找它大半辈子啦。”这下,掌柜的真是后悔得要命了!

崂山茶是在中山公园试种成功的

这些崂山茶的民间故事,绝大多数以歌颂正义和亲情为主,虽然都是老百姓合理想象出来的,但都反映出共同的一点,那就是,崂山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神圣的。当然,如果要追根溯源,崂山茶到底是什么时候才有的?答案只能去中山公园寻找,那里不仅是崂山茶的发源地,更是北方地区茶叶的发源地。

“之前青岛乃至整个北方地区都没有种植茶叶,想喝茶只能从南方购买,直到1957年,有个人打破了这个局面。”按照匡新的指点,顺着中山公园樱花大道一直往里走,在青岛园林技校旁边一片占地两三亩的空地上,成片的茶树郁郁葱葱。这里便是记者要寻找的崂山茶“发源地”了。原来,1957年前后,当时的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提出“南茶北移”,确定在青岛、日照和临沂等地试点,并选择皖南、浙江地区的优良品种,首先在青岛开始试植。

但要让一株南方植物迅速适应北方的气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第一次,试点选在太平山南麓,从黄山运来两年生茶苗5000株无一成活。1958年,实验地点改在了中山公园,这次由浙江杭州引种,成活率达到70%以上。说起这段光辉历史,中山公园的员工们都有所耳闻,“曾经中山公园是片苗圃,周边又有山泉水经过,是个种茶叶的好地方。”“南茶北移”在中山公园初步成功后,于1959年转移到了素有“小江南”之称的太清宫林区,从那之后便有了“崂山茶”。直到现在有些青岛人仍然会说:“就属公园茶和太清宫茶好喝,只是现在很少能买到了。”

公园茶,指的就是中山公园老茶园种出来的茶叶,算起来,这些茶树也有55岁了。中山公园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崂山茶历史的一种见证,这些年公园规划建设时,都特别注意保护那片区域。起初茶园是由我们工作人员管理,但毕竟没有种茶的经验,之后便暂时交给一位南方茶商打理。现在,每年还会出产茶叶,但量越来越少。”

作为青岛市政协委员,匡新一直在关注青岛茶文化的建设,提到中山公园的这片“发源地”,他说,“严格来说,这里不仅仅是崂山茶的源头,也是北方茶的源头,因为从青岛‘南茶北移’成功之后,辽宁、沈阳、山西等北方地区才陆续开始种植茶叶。现在崂山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要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这一点应该学习龙井十八棵御树和大红袍,它们都是靠历史将本地品牌推向国内外。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并保护好这片北方茶的鼻祖。”

崂山道茶也分“性别”,男女得分开喝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崂山茶享誉海外。但实际上,有些崂山茶并不全取自于茶树,还有属性分别为阴阳的道家茶,男女要分开喝。秦时安期生招待秦始皇,二人“语三日”而不倦不困,期间他们喝的崂山茶中号称“阴阳二宝”的石竹和玉竹作用不容小觑。二者都是纯野生草本植物,石竹长在崂山阳面的石崖中,性寒、味苦,属阳性,适合男子饮用;玉竹长在崂山的阴面,性平、味甘,属阴性,适合女子饮用。相传唐代有位宫女私逃出宫,躲在崂山以吃玉竹生存,久而久之,皮肤竟然光洁如玉、身轻如燕。道家讲究“阴阳相生”,人们将崂山石竹茶和崂山玉竹茶,放在一起冲泡,便成为了“崂山道家阴阳茶”,可滋阴补阳、延年益寿。

饮崂山茶也颇有讲究,如果到崂山做客品茶,当地人会送上“三道茶”。第一杯茶要重新倒回茶壶,这叫“回杯打茶”,之后才右手端杯、左手扶杯,端送到客人面前,送上“头道茶”,此时茶汤色淡,茶味不全,主客间尚在寒暄。随着主客之间话题的深入,到“第二道”茶时门道就多了,关键得看眼色。不能等客人喝光了再续,也不能等杯中茶水剩下一半时续,这两个时间段都会给人造成要赶客或者口渴的误会,最佳时机是,待客人杯中的水多于一半时续。续水时也不能倒满,八分满即可,预示着“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受者尊贵,万事亨通”,是对客人的一种祝福和敬意。再接下来就是“末道茶”了,崂山当地人更喜欢叫“布漏水”,意思是说,已无滋味,再饮无趣,尚能解渴,弃之不舍。这时主人已不再劝饮,宾客可以趁机提出告辞,结束这趟品茶之旅。这“三道茶”的全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品茶如品人,饱含韵味。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