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旅游消费热情、扩大旅游消费规模,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部署改革创新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工作。我国将实施进一步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弹性作息、鼓励错峰休假三大措施,同时强调各地方各单位不搞“一刀切”。
发布三大措施促进旅游消费
11日正式公布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并抓好落实。鼓励错峰休假。在稳定全国统一的既有节假日前提下,各单位和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带薪休假与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说,优化休假安排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 《若干意见》中提出鼓励弹性休假等三大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施错峰休假,避免大量游客集中出游,为游客提供更有品质的旅游活动,提升游客满意度,激发游客消费热情。
吴文学强调,以上措施是要在不影响各单位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前提下,集中居民休假时间,释放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旅游消费增长。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是鼓励性和倡导性政策,非强制性政策,也不能全国“一刀切”,各地各单位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前提下,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愿实施。
观察
“假日新政策”将如何影响我们休假?
针对当前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缓慢、游客集中出游带来的弊端等,国务院提出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弹性作息、鼓励错峰休假等三项举措。这些指导性意见将给我们的休假模式带来哪些变化?
错峰休假释放旅游潜力
国办在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错峰休假。在稳定全国统一的既有节假日前提下,各单位和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带薪休假与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
国家旅游产业科技创新工程中心主任石培华说,目前我国已有地方民族假日涉及的人口数量不足8%,且都集中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和自治县,即使加上一些地方节事假日,涉及人口数量也仅达到全国人口的10%。
根据预测,全国有节日基础的省(区、市)中增设地方假日后,至少可以覆盖全国六成人群,部分省(区、市)可以多形成一个3-6天的长假,也有部分省(区、市)可以形成2个3天左右的小长假。
“地方假日与全国假日可形成良好的假日错峰效果。 ”石培华说。“在宁夏、新疆、西藏、广西等民族地区,不会像其他地区那样,非要在春节、五一、国庆等假日扎堆出游。我国地方假日体现出四季交错效应,从而形成人口错峰休假效应。 ”
弹性作息促进旅游休闲
“从小长假到国庆、春节两个黄金周,节假日主要集中在冬春秋季。而漫长的夏季是各国休假的主要季节,希望炎炎夏季多一些休息日。 ”欧洲一家企业驻京办的工作人员李秋平说。
石培华说:“针对华东地区酷暑,东北地区严寒等气候特点,缺少对民众休闲出游的气候适宜性考虑,‘一刀切’的放假方式也不符合我国地域广阔的国情。夏秋季是我国旅游的黄金季节,每周半天的时间,就能多形成52个周末休闲组合,或者形成26个固定长周末,可以大大释放消费潜力。 ”
据测算,每周减少半天的工作时段或每两周减少一个全天的工作时段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对人口密集的城市效果尤其明显。
“调整休假安排对于激发旅游消费热情、扩大旅游消费规模的作用明显,对抵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有一定效果。 ”吴文学说,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带薪休假政府应做好督察
与颁布的文件政策相比,现实中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的进展相对缓慢。人社部近期一项调查显示,带薪休假落实率约为50%,而落实带薪休假比较好的单位,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像一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落实的相对较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份报告称,42.4%的职工“不休或未休完带薪休假”的原因是“担心休假影响前途”。
吴文学说,中央强调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并抓好落实。据介绍,今年以来,已经有不少地方出台了落实带薪休假的意见和相关细则。
在房地产企业工作的李小蒙,入职三年来从来没有休过年假。在他看来,民营企业是带薪休假落实的一个软肋,希望通过督察制度的完善尽快让这里的员工也能享受到正常的休息权利。
追问
从“纸上谈假”到落实有多远?
有假难休?假期时间死板?假日出游“人山人海”?多年来,“休假的烦恼”困扰上班族。
此次意见首次将带薪休假、错峰休假、“2.5天小短假”一并提出,顿时引发舆论热议,被誉为是休假制度的“破冰”。那么,这“三假”如何落实到位,又怎样考验着单位、企业的“调假智慧”?
如何避免“画饼充饥”?
记者采访发现,在“工作前途考量”与“请假成本”叠加之下,一些上班族仍有顾虑。目前各地方、各单位请假程序大多繁琐,往往要经过多个环节审批。26岁安徽白领吴菁说:“根据公司规定,要先领请假表,再找领导层层签字报批,请4个小时的假,光签字都不止跑上4小时。 ”
一些民众还担心,周五休假“弹性”,是否意味彼时加班“有理”?
广东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与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伟强教授说:“要让小短假落到实处,首先需要对多出来的0.5天假期给予界定,如果定义为占用了工作时间,那么怎样去补,就要有明确政策。 ”
吴文学说,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是鼓励性和倡导性政策,非强制性政策,也不能全国“一刀切”,各地各单位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前提下,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愿实施。
怎样实现“假节合一”?
温泉成了下饺子、动物园里只见人、高速公路大堵车……“每逢佳节必爆棚”是许多人的感触。携程网今年发布的 《2015中国游客旅游度假意愿报告》显示,81%的用户希望避开公共假期,错峰出游。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杜炜指出,落实错峰休假首先要合理安排和调整休假制度。
事实上,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在践行带薪休假与当地民族节假日灵活结合的方式。每逢壮族三月三、傣家泼水节、藏族藏历新年等,当地便施行灵活变通的休假模式,通过“挪假”“拼假”的方式让人们“玩得好、休得好”。
采访中旅游专家们也建议,相关错峰休假等制度落实后,各地还需根据地方特点,挖掘当地乡村民俗、节庆活动,面向不同的人群,包装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体验类产品。
“重灾区”如何“攻坚”?
新华网最新调查显示,七成多网民过去3年内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没休成假的原因中,“想休不敢休”“想休没时间休”“担心休假会影响前途”三项的占比达到一半多。
然而,另外一个问题更值得深思: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队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过去3年内,当地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八成以上职工能够享受带薪休假;内资私营企业三年内享受过带薪休假的职工比例不足半数,小微私营企业多数没有落实带薪休假。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并不鲜见。
“带薪休假难,主要难在私企。”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我国80%以上的劳动力在民营企业,收益不稳定,必须努力工作以保住岗位。 ”
专家指出,带薪休假在我国从制度层面已经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全面落实,这需要用工单位、劳动监察部门、工会和员工等多方面加力。其一,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劳动监察部门对重点企事业单位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有规不依现象不要姑息,严肃查处。其二,工会方面加强对职工带薪休假权益的积极争取和切实保障。其三,建立健全职工权益追溯机制,在职工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集体协商机制维权等。
新闻延伸
“26条”促进旅游投资与消费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部署改革创新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工作。 《意见》提出6方面、26条具体措施。
一是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计划,改善旅游消费环境。着力改善旅游消费软环境,完善城市旅游咨询中心和集散中心,加强连通景区道路和停车场建设,加强中西部地区旅游支线机场建设,大力推进旅游厕所建设。
二是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新辟旅游消费市场。加快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推进邮轮旅游产业发展,培育发展游艇旅游大众消费市场,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
三是实施旅游消费促进计划,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丰富提升特色旅游商品,积极发展老年旅游,支持研学旅行发展,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
四是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活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
五是优化休假安排,激发旅游消费需求。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鼓励弹性作息。
六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旅游投资消费持续增长。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落实差别化旅游业用地用海用岛政策,拓展旅游企业融资渠道。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