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婚礼习俗变迁:大摆婚宴整三天新娘大哭旺娘家

2017-02-06 10:49:46
来源:宝安日报
责任编辑:帛幼
\

新娘出嫁前和家人合影。

我老家在江西永新县城的一个小山村。今年1月19日,是我弟弟结婚的好日子。按照老家习俗,整个婚宴得持续三天:依次是前两天杀猪宰羊摆酒席迎接客人,再就是迎亲接新娘拜堂成亲后的喜宴正餐。随着相较于早些年间,婚礼习俗有了不小的变化,有些传承了下来,一些我小时候念念不忘的已经消失不见,不免令人怀念。

男女老少一起喝酒庆祝

在弟弟结婚之前,老家一个最令我怀念的婚礼习俗就已经改变了。此前大约十多二十年,在婚宴第二天的晚上七点来钟,新郎家里会准备一桌酒席,上面摆满花生瓜子等零食干果,一桌子人围坐说话闲聊,等到热菜上桌后,男女老少全部会倒上水酒和甜酒,席间也不会准备饮料,更没有米饭,只有水酒和甜酒,太小的孩子就是吃菜,大点的喝点甜酒,长辈也不会制止。

由于当时老家还没有一个举办大型活动的礼堂,参加酒席的又有十几二十桌子人,所以酒席都是露天的。村子里又没有路灯,在承办这个酒席前,主人家得接上电线,才能保障照明。平常都是黑乎乎的村庄一下子就明亮起来了,所有村子里的孩子都会出动,在晚上吃酒席玩闹。在那个基本上夜间文化娱乐活动为零的年代,给了许多人温暖的记忆。

我记得当时八九岁的时候参加一位表哥婚礼的酒席,就喝得晕乎乎的,最后跟着大人走路回家,借着那手电筒的光芒,一路上摇摇晃晃。

时至今日,这种酒席形式已经消失了,据说主要是从健康方面考虑,而晚上七点准备这样的酒席也显得更为麻烦,所以这顿酒席改成了下午五点左右开始吃,席间没有了瓜子等干果,虽有酒但没什么人喝,改成吃饭吃菜了。

迎亲时新娘哭还能收礼

迎亲是老家婚礼的前奏,新娘子在娘家梳妆打扮好后,得男方家里人前去迎回来拜堂成亲。男方家里人到了后,新娘子马上就要出嫁,但却不能笑,这时候新娘得大声哭出来,有些新娘甚至会哭得涕泪直流,声音沙哑,据说哭得越大声,就会旺娘家的财运。新娘的亲属还会拿出一些礼金,送给新娘当作私房钱。

据老人家介绍,当时信息不发达,交通又不便捷,种种原因导致新娘即使嫁在隔壁乡镇,也很少回娘家相聚。因而一般新娘出嫁当天都会发自内心大哭,既有感念父母恩的意味,也是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的忐忑。时代不同了,在我弟弟迎亲当天,他去新娘家中时,新娘带着的是出嫁的喜悦,但亲属给新娘送哭礼的习俗仍然保留下来了。

对许多小孩子来说,他们甚至已经不了解哭礼了。弟弟迎亲那天,小姨让她小儿子给新娘拿一百元的哭礼,但回来后小姨发现这一百元没有送出去,“他说没有看到新娘子哭,所以就不拿了,哈哈。”“现在新娘子嫁过来,想家了随时能回去,又快又方便,平时电话联系也不会断,新娘子离家的愁绪也不见了。”

接新娘的出行工具在变

随着社会发展,迎新娘的出行方式也在变化。据我父亲回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家部分生活宽裕的人在结婚时,会租用一顶花轿前往女方家里接新娘。但我爷爷结婚时,因条件有限,奶奶就步行来到家中,走了快一个小时。婚礼一般安排在中午前后,如果两家相距较远的,男方家里人得在婚礼前一天就发出,才能赶上吉时。

到了我父亲结婚时,已经是改革开放后了,这时候接新娘的交通工具变成了自行车。但接新娘的自行车不能骑,得推着走才行,期间新娘不能下车走路。整个迎亲过程,新郎不用参加,直接在家里等着新娘。推自行车的人一般是新郎的兄长。我父亲结婚时,母亲就是由伯父用自行车推着迎回来的。

我弟弟的新娘是坐着婚车来的,迎亲的路来回大概有四十公里,路上花费的时间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左右。整个迎亲的队伍也只有二十来人,要是以往我的父辈祖辈,光是去抬嫁妆都得去二三十个大汉,才能把各种箱子、桌子等抬到新郎家。

宝安日报记者 龙冠斌 文/图

[编辑:帛幼]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