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儿医院:3分钟一个病号门诊量:急诊750人次
1月6日下午3点钟,输液大厅内情况还不错,起码打吊瓶的小患儿都有地方坐。要是上午,这里简直人满为患,大厅或者走廊随处可见挂着吊瓶的小患儿。急诊科负责导诊的护士几乎小跑着忙来忙去。
提到这段时间的病情,徐静只能插空跟记者简单说了几句:“前段时间还是两岁以下的小宝宝比较多,而现在哪个年龄段都有。至于原因,还是因支原体引起的流感病毒感染,而且有个特点是,发烧的孩子特别多,肺炎的孩子多。这也可能和病原体的毒性比较强有关。”
据了解,市妇儿医院急诊科每天的门诊量是750人次,如果再加上儿科门诊,一天的总门诊量则达到了2000多人次。这样的高接诊量导致的问题是,有的儿科医生直接累倒。徐静说:“平均每3分钟就得看完一个小病号,不然根本看不完。”
海慈医院:发烧肺炎特别多门诊量:中、西医儿科门诊各200人次
谈到今年流感高发期的特点,西医儿科主任李军军根据接诊情况这样告诉记者:“1.重症的特别多,而且病情发展很快。今年接诊的小患儿普遍发烧两三天,到医院一听咳嗽特别深,再做检查发现发现肺炎,进展特别快;2.住院患儿中,病毒、细菌、支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比较多。”
中医儿科主任葛湄菲一上午接诊50多个小患儿,其中有1/3是通过中医方式进行退烧,“选择哪种方式治疗完全是家长的个人选择。比如有的孩子得了肺炎,可以采用吃抗生素和吃中药汤剂相结合的方式解决。”
市立医院东院区:小宝宝胃肠感冒多门诊量:500人次
市立医院东院儿科门诊量最多时达到到500人次,主任李红发现,就诊的患儿因年龄段不同症状也不相同,“3岁以下的孩子胃肠型感冒比较多,先是发烧,然后呕吐,接下来就是拉肚子,我们可以根据孩子大便呈糊状或者水状这样的情况进行判断。”而与小宝宝的情况不同,学龄儿童这个阶段感冒后表现出来的则是:“在学校有可能会和细菌、支原体进行混合感染,造成肺炎。”感冒患儿多,对于家长担心的今年病毒是不是特别厉害的问题,李红也做出了解释:“从我们现在了解的情况看,还是往年常见的几种病毒。”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比较典型的是,一个感冒一家人都跟着‘串窝’生病,尤其是家里有两个孩子的,一般都是相继来看病。
青大附院:一年四季都如此门诊量:本部小儿科门诊近500人次
在青大附院本部,成人输液室和儿科输液大厅是分开的。在门诊部二楼的输液大厅里,前来输液的孩子挤得满满当当,有的孩子甚至由4个大人陪着来输液。
市民王女士,女儿今年5岁,感冒拖了一个多月没好,转成了肺炎,实在不行的话,要住院治疗。她担心输液室里全是病毒细菌,会加重孩子的病情,于是全程母子俩都戴着口罩。
“我们医院一年四季都如此,感冒一直不断。”急诊科主任李堂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市中心医院:小患者大部分在7岁以下门诊量:小儿门诊近300人次
7日下午2点,本是就诊输液的低潮,中心医院儿科门诊走廊和输液大厅里,却是人头攒动,吊瓶林立。
中心医院儿科主任江忠说:现在儿科门诊量大约是300人次/天,输液量也在200人次。3个儿科医生忙得团团转,每人每天看100个病号。连口水都来不及喝。常见的是季节性流感,支气管炎、哮喘等支原体病毒引起了肺炎。小患者大部分在7岁以下,10岁以上的较少。甚至有的班级感冒的比不感冒的都多。
他分析,每年天最冷、最热的时候,都是感冒集中爆发的时候,也是学生们期末考试的时候。这次也不例外。眼看着期末考试来临,不少学生压力过大,休息不足,加上空气质量不好,户外锻炼差,免疫力下降,便感冒了。有的学生怕耽误功课,强撑着不请假,一拖拖成了肺炎。
401医院:学龄前儿童患猩红热较多门诊量:近一个月儿科门诊量涨一半
跟其他医院不同,401医院儿科输液室跟病房合并了,近一个月来,小病号量增长了50%,病房的负担加重不少。7日上午,记者在儿科病房里看到,不少小患者因感冒加重发展成肺炎而不得不住院治疗,由家长陪着打吊瓶。
401医院儿科主任濮海萍说:每年1月份都是感冒的高峰期,今年也不例外。一个月前,门诊量就开始有所增长了。截至目前,门诊量增长了50%,现在每天接诊近100个小病号,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在这些小患者中,大部分是呼呼道疾病,如感冒、咳嗽、流鼻涕等,以病毒性感冒为主。有些感冒严重的引起了肺炎,不得不住院治疗。还有一部分是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呕吐。此外,一些学龄前儿童罹患猩红热,表现为扁桃体发炎,发烧等。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鑫鑫 宫岩
[编辑:光影]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