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被人们赞誉为“城市美容师”,主要负责街道卫生保洁工作,他们天天辛苦劳累只为城市清洁。随着社会发展,环卫工人们的境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重视,在岛城,很多环卫工人们感受到了来自市民和社会的温暖 ,记者走访多位环卫工人发现,大部分的环卫工人或是因为生计,或是因为孩子,从其他行业转型或者从异乡来到岛城,从事一份清洁工作。
1 年迈种不了地,留在青岛工作
在寒冷的冬天,在空旷的宁化路上,一位身穿橙色马甲的老人拿着扫帚和簸箕清扫了一早晨的马路,到了休息时间,老人看着干净的马路,拿出了一根烟点上,与附近的一位同伴开始说说笑笑,准备回家去看看自己的外孙。
老人在回家之前,到了附近的店铺特意给自己的外孙买了一块大面包作为午饭,回到老人居住的筒子楼,虽然面积不大,但是被老伴收拾得十分整齐,小外孙一见到姥爷回去,就跑到了老人的怀里。老人告诉记者,外孙是自己二女儿家的孩子,家里除了外孙之外,还有一个患有脑部疾病的大女儿。
今年61岁的鞠青顺与老伴在2014年夏天从潍坊老家过来,据老两口介绍,他们原先在老家的时候只是以种地为生,多年的积劳让老两口的身体都留下了些病,继续回家种地已经种不动了,大女儿还要治病,二女儿来到了青岛打工,并且结婚成家,有一次老两口带着大女儿到青岛来看病,二女儿就把老两口接了过来,不想再让老人回老家种地。
“我们来到这边之后,虽然一开始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有很多的好心人都过来帮助我们,单位知道我们的情况之后,也给我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来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现在住的地方虽然还是筒子楼,比起刚来的时候已经好了很多,我们年纪大了,也没有什么本事,现在有这么一份清扫卫生的工作,有份收入,周围的人对我们都很好,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这一公里左右的路段里面,尽可能把路面扫得干干净净 ,让大家出门的时候能够觉得心情舒畅。”鞠青顺对新的一年充满了希望。
2 两年前,她也是环卫工
56岁的张凤娥是鞠顺青的老伴,两年以前也是环卫工人,老两口刚到青岛的时候,经济十分紧张,连几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后来被附近的16路驾驶员们看到这个情况之后,很多好心人就自发组织起来,把自己一些不穿的旧衣服以及一些玩具送到了老人的家里,并且每隔一段时间,也会去给老人送一些生活日用品,老人家里的生活渐渐得到了改善。
经常过去探望老两口的16路驾驶员王爱娜告诉记者:“现在青岛汽车总站每年都会给困难弱势群体集中募集两次衣服,我们也是能力有限,只能帮助自己身边看到的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募集到这些衣服之后,路队的工作人员平时就利用业余时间整理分类打包,再分批给总站周边生活困难的环卫工人和老年公寓的困难老人。
张凤娥告诉记者,外孙出生之后,她就不再继续做环卫工,专心在家照顾外孙和大女儿,张凤娥不再继续做工,家里少了一份收入,生活还是有些艰难,但是看着外孙健康成长,加上好心人的帮助,还是让老两口在异乡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3 扫地掉进井,多亏好心人
1月17日是农历的腊月初八,在高新区公交停车场车站里迎来了很多环卫工客人,到车站里面喝上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今年42岁的环卫工人王芳作为其中的一员,在这里感受到了一些别样的温暖,而说起这份情谊,还得从一年半以前的一次惊险经历说起。
早在2014年9月9日中午,环卫工人王芳正在和源路车站附近专心打扫路面卫生,不料失足掉进了一个3米深的古力井内,被卡住的王芳无法动身。763路驾驶员董安盛听到呼救声之后,立刻靠边驻车,将王大姐从古力井内拉了出来。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每当回忆起那次惊险经历,王大姐还是很激动。“我每天都在那里扫地,对于那些井盖都是很熟悉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那天就少了一个井盖,我边扫地边往后退,结果就觉得脚下一空,掉进了井里,卡在里面出不来,真是那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感觉,高新区马路非常空旷,当时又是大热天,我被困在井里面喊了大半天没有动静,若不是董师傅及时把我拉出来,我估计会死在井里”。
在新的一年里面,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持地面干干净净,让这份工作能够顺顺利利,家里的老人能够健健康康,女儿在上学的时候能够快快乐乐,一家人能够团聚在一起,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
4 唯一的牵挂是家乡的老母亲
今年58岁的李廷义在延安路附近负责清扫工作,在这里已经坚持了13年之久,说起家里的亲人,老李唯一放不下牵挂的就是他在沂蒙山区的87岁的老母亲,他本想把老母亲接过来,但是因为老人上了年纪,出不了远门,由老李的孩子照看,老李只能抽时间回去探望一下老人。
“我的老家在沂蒙山区,上了年纪之后,在老家那边不好找做工得地方,于是就来到了青岛,虽然很辛苦,但还是赚的比老家要多,我在这边省吃俭用的话,还可以给家里寄一些钱回去,可以让老母亲的生活改善很多,我的孩子现在也都已经长大成家了,我想让他来青岛这边闯荡闯荡,但是说了很长时间他都不想过来,就在家乡那边打工,顺便在老家照顾老母亲。”老李告诉记者,他在这边工作了十几年,各种酸甜苦辣都遇到过:“每年越是到了年关的时候,别人都去过节了,我们得留在这儿干活儿,附近榉林山车队的工作人员每到过节的时候,就请我们到车队去吃饺子,让我们在异乡能够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说起过节,春节期间的鞭炮是最让人头疼的,满地都是,还不知道哪个没有炸,生怕在扫的时候被炸到。在这些时候很想家,但是想想人家既然给我们发了工资,那就应该好好干,让自己干的活儿对得起这份工资,也对得起自己的这份良心,每当我母亲收到我寄回去的钱,母亲开心的笑容就能让我觉得受再多的苦也值了。”
◎小温暖
80多名环卫工人住新房
2015年10月26日,50岁的李凤霞将搬入李沧区环卫公寓。李凤霞是李沧区2000名环卫大军中的一员,得益于李沧区今年的政府实事——环卫公寓改造项目,她和80多名工友将率先入住生活设施齐全的新居。
记者在现场看到,李沧区环卫公寓共有2座楼,每间宿舍均配备床铺、电视 、桌椅、衣柜等设施;两间厨房配备橱柜 、排油烟机、电磁炉、小厨宝、开水炉等设施。另外还设有淋浴间和洗衣间等,方便环卫工人日常使用。
近年来,李沧区从提高环卫工人工资待遇、改善作业条件和居住环境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大关爱环卫工人力度。今年,该区除了投资100万元改造环卫公寓,还将设立115处环卫工人休息间,目前建设任务已经过半。下一步,李沧区将继续选址建设环卫工人公寓,以满足更多环卫工人的住宿需求。
3000个防霾口罩赠环卫工
环卫工的阵地在车流不息的马路上,在尘土飞扬的大街上,灰尘和雾霾对他们的身体影响最为严重。最近,青岛李沧区一名创业青年有感于环卫工人的街头辛苦劳作,购买了三千个高质量防霾口罩赠送给了李沧的一线环卫工人。
记者了解到,这些口罩都是李沧区一名叫李延帅的男青年赠送的,在现场记者见到了他,“刚创业的时候,天天起早摸黑,出门时碰到的全是马路上的环卫工,下班回家的时候他们还在忙碌,就很有感触,只有早出晚归才知道他们的辛苦。”李延帅说,他开了一家汽车配件公司,经过自己的努力,公司逐渐走上正轨并小有成就,近段时间以来青岛市雾霾天气比较多,他考虑到这些一线环卫工人天天在马路上工作受雾霾天影响更大,便想出点力帮帮他们,思前想后,他想到了防霾口罩。“我托一个比较了解口罩的朋友帮忙购买的,都是质量最好的3M 口罩,能帮助他们过滤掉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记者从李沧区环境卫生有限公司了解到,李延帅的想法与环卫公司领导层不谋而合,“我们之前就考虑要给环卫工人配备防霾口罩,这个事刚提上议程就有李沧的爱心企业前来捐赠了,目前还有一些爱心企业有捐赠意向,我们考虑要将防霾口罩作为一种日常防护工具。”公司负责人介绍,每个防霾口罩都是有使用期限的,从公司的角度去配备口罩,能让环卫工人得到更全面的防护。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潘立超
[编辑:夜楼]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