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可老龄化加剧 ,慢性病患者、失能、半失能老人日益增多,“4-2-1”家庭照护模式难以为继,怎么办?青岛探索十余年,“医养结合”来办!1月21日,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马晓伟来青,听取了岛城医养结合工作汇报,六大模式成亮点!据介绍,青岛形成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联结合、养医签约、两院一体 、居家巡诊”六种医养结合类型,初步实现了医、养、康、护有效衔接的服务新格局。目前具备医护资质的定点机构有500家,民营占95% ,长期护理保险资金3年为4万人支出9亿多元。
哪些人需要养护?主要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
提及医养结合,核心自然是“人”,可是,首先需要搞清的是养护的是哪些人?哪部分人有这方面的需求?
1月21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青岛市医养结合工作汇报会议上获悉,截至2015年年底,青岛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60万人,老年人口总数占全市户籍人口的比例已达20%。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约30万人!
据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海涛介绍,患有慢性非传染疾病的患者,上了年纪的老人,可能造成半失能或者完全失能,面临着住院难、经济负担重、家属陪护压力大等困难,而青岛“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融合发展、全面覆盖”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解决了他们的烦恼。
据青岛市民政局副局长张中东介绍,民政部门牵头为本市户籍60岁以上“三无”、低保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半失能老年人,每月服务时间不少于45小时,对失能老年人,每月服务时间不少于60小时,区市政府按照城镇每小时15元,农村每小时1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在什么机构养护?具备医护资质的定点机构有500家
失能、半失能等有需求的老人在什么机构养护,也是市民关心的问题。记者了解到,改革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建立医院、社区、家庭多层次的医疗护理体系,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社会化的医疗护理服务。
人社部门方面,对提供长期医疗服务的护理机构实行协议管理,只有具备医疗资质的机构才能进入。实践中,只有两类机构可以进入,一是经卫生部门批准成立的医疗服务机构,二是经卫生、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具备医疗资质的养老服务机构和残疾人托养机构。
截至目前,全市具备医疗护理资质的定点机构已发展到500家,其中,老年护理院或具备医护资质的养老机构39家,医疗专户机构15家,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有4000余家。500家定点机构中,民营数量占95%,承担业务量98%以上。
护理资金从哪里出?来源于医保基金,设长期医护保险制度
医养结合,养护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这部分钱从哪里出?
对此,青岛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副局长刘林瑞给出了解答。《关于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的意见(试行)》规定,护理资金分居民和职工两部分,主要来源于医保基金,另有一部分是福彩公益基金。2015年以前,居民护理保险资金大部分来源于福彩公益基金,2015年以后,全部来源于医疗保险基金划拨,福彩资金不再允许用于护理资金。
关于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按照不超过基本医疗保险历年结余基金的20%一次性划转;另一部分每月按照个人账户月计入基数总额0.5%的标准,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划转,这部分资金每年约5亿元。
关于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资金,按照不超过当年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费筹资总额的10%,从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中划转,每年筹资规模约3亿元。
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每年固定划入护理保险的资金共为8亿元。
如何开展养护?四种模式可选:专护、院护、家护、巡护
无论是失能、半失能还是其他需要养护的老人,在医养结合机构里,如何开展护理呢?
青岛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副局长刘林瑞介绍说,根据参保患者不同的护理服务需求,探索培育了四种医疗护理模式:一是依托二、三级医院建立的“专护”模式;二是依托社区护理院建立的“院护”模式;三是依托社区医疗机构实施登门服务的“家护”模式;四依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立进门入户的“巡护”模式。护理保险结算实行床日定额包干,其中“专护”按床日费170元,“院护”按床日费65元,“家护”按床日费50元进行结算,“巡护”发生的医疗护理费按每年800~1600元进行结算。
有哪些类型?六种医养结合类型成亮点
所谓医养结合,二者到底咋结合的?有哪些结合的类型?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融合发展、全面覆盖”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形成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联结合、养医签约、两院一体、居家巡诊”六种医养结合类型,初步实现了医、养、康、护有效衔接的服务新格局。这六大模式也成了医养结合的亮点。
医中有养:鼓励二、三级公立医院转型为老年医院、护理院或开设老年专护病房,提供医养结合型医护服务,形成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医养结合服务新体系,18家医院实现转型发展。
养中有医:“两个机构、一门服务”养老机构中设置医疗机构,共同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医联结合:大型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
养医签约:对于没有条件办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通过与附近医院签约的形式,由医院承担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
两院一体:在新建卫生院的同时建立敬老院,统筹规划、统一建设,实行“两院一长”。居家巡诊:对患病老人,开展家庭出诊、全科呼叫、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延伸性医疗服务。
有何成效?为4万人支出9亿元,扶持政策今年出台
据统计,从2012开始实施至今,3年多来,已有4万名参保者享受到此待遇,支出护理保险资金9亿多元,平均年龄80.4岁。护理机构通过开展带有精神慰藉、心理疏导等临终关怀性质的服务,让1万多名老人有尊严地走完了生命最后旅程。目前正在接受护理保险的失能老人约1.6万。
从四种护理模式的综合统计看,护理保险人均床日费用56.2元,只有二、三级医院的1/20,人均床日个人负担4.2元,只有二、三级医院的1/77,大大减轻了个人和家庭的负担。
为进一步促进青岛市医养结合服务发展,2015年市政府研究室、市民政局、市卫计委联合起草了《青岛市促进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的若干政策》,2015年12月1日市政府常务会研究,《政策》制定了28条具体扶持政策措施。争取今年初尽快出台。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鑫鑫 实习生 吴学惠
[编辑:夜楼]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