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宋乐玉、张默道被评为全国“老有所为”人物

2016-03-29 05:53:38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夜楼

\

\

近日,全国老龄办公布2015年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推选结果,有9位老人和1个集体被推选为2015年全国“老有所为”楷模,有85位老人和6个集体被推选为2015年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青岛市老龄办推荐的青岛市七彩华龄志愿服务团副团长宋乐玉、青大附院终身医学专家张默道入选2015年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

全国“老有所为”楷模和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是“老有所为”的突出代表,他们在建设和谐社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扶贫济困、提供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展现出了中国老年人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范。全国老龄办号召广大老年人以全国 “老有所为”楷模和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为榜样,积极参与社会,以多种形式实现“老有所为”,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物:宋乐玉

志愿服务中实现新的人生价值

2006年,已退休的宋乐玉(右图)从友人那里得知,正在举行的青岛国际帆船赛需要社会志愿者,她当即决定报名参加,并加入了七彩风华龄志愿团帆船赛志愿服务队,在迎宾馆为外国官员和运动员服务。国外生活几年的经历,让她能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而当时的青岛,这类小语种人才比较缺乏,那些来自南美洲国家的游客与她交流后,无不向她竖起大拇指。这次国际帆船比赛结束,她被评为青岛市优秀志愿者。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宋乐玉在志愿服务中发现了新的人生价值,自此从事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就成了她的日常生活。

2013年春天,市南区文明引导服务队成立,团员达300余人,市南区文明办邀请宋乐玉担任服务队总队长。宋乐玉担任七彩风华龄志愿服务团以来积累了宝贵经验,她把志愿团文明劝导服务队70余名老同志充实到了市南区文明引导服务队,让这些老同志担任每个服务站点的负责人,她认真负责,科学管理,既有刚性的制度,又有柔性的管理。几年来,有100多名新队员在这所引导员的“黄埔军校”里结业。近10年来,宋乐玉从事志愿服务达3.4万小时,她带来的除了一流的工作业绩,更是一首动人的银龄志愿者之歌。

■人物:张默道

85岁高龄将患者放在第一位

张默道(右图)1930年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父亲张纪成是留美归来的医学博士,是我国医学外科的奠基人之一。姐妹6人中有4个是外科医生,一个是内科医生。父亲是抗日战争时掩护八路军作战的抗日英雄,父亲救死扶伤、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张默道,她在4岁时就立志做一名医生。

张默道14次被派下乡,割麦子、砸石头、修沟渠,苦、脏、累的活她都干过,忍饥挨饿,酷暑严寒,她用强大的内心面对并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张默道亲身经历了乡下医疗缺医少药的困境,没有医疗器械,她却一次次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下乡期间,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头磕在了磨盘上,面对流血的伤口,她用绣花针给摔伤的老人缝合裂伤的头皮;有一名农民尾椎骨长了一个像大尾巴的肿瘤,因为害羞拒绝到医院做手术,为挽救他的性命,张默道在他家的土炕上为他做了局部肿瘤切除术;土枪走火在一名农民的肚子上留下了60多个弹孔,没有无影灯,她就在汽灯下为他手术,缝合肠子上的弹孔200余针……正是这些经历,让她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成了一个接地气的“草根医生”。

医治了无数的病人,张默道自己的身体也经历过两次癌症的打击,面对癌症的威胁,却把给患者做手术摆在抢救自己生命的前面。张默道在一线默默工作了60余年,85岁高龄仍坚持每天坐诊,为患者解除痛苦。她是青大附院最年长的大夫,每天上班过马路需要家人的护送,但每个周二到周六的早晨7点整,张默道会准时出现在自己的岗位上。张默道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这一辈子最快乐的事就是把患者的病治好,为患者重新找回健康。”只要自己身体状况允许,她会一直坐诊下去。

(记者 于顺 王建亮 通讯员王德顺 摄影报道)

[编辑:夜楼]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