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孩子缺少阅读兴趣 家长应当做榜样“共读”

2016-04-02 10:11:59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光影

4月1日是愚人节,很多人都知道,但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却很少有孩子或家长知道。“国际儿童图书日”是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为了纪念安徒生的诞辰而设立的,旨在唤起人们对于读书的热爱和对儿童图书的关注。昨天,记者在岛城图书馆、小学和一些书店调查发现,孩子缺少的不是图书,而是阅读图书的兴趣与方法。接受采访的42名小学生家长中,将近一半的家长表示,自己对阅读的兴趣不如孩子。教师提醒,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需要家长当榜样。

书店>>>

家长孩子放学后“共读”

昨天下午放学后,记者来到新华书店市南区店二楼,看到10多名家长带着刚刚放学的孩子,坐在书店图书角里读书。其中一名10岁男孩的家长李先生表示,儿子性格活泼好动,不太喜欢读书,自己只要有时间,就带着孩子来书店一起看书,希望能够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爱上阅读。旁边6岁的小女孩艾米,虽然还没有上小学,但她拿着一本童话书读得津津有味,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向坐在对面看书的妈妈请教。艾米的妈妈苏女士说,她并没有刻意教女儿认字,只是孩子从小喜欢听故事,她经常指着图画书,一个字一个字读给孩子听,没想到孩子竟然将书上大部分字都记住了。

图书馆>>>

周末接待2000多小读者

记者从市图书馆了解到,此前他们的少儿借阅室上架各类儿童书籍6万册,平时每天有四五百名小朋友前来借阅图书,周末最多时,来借阅的小读者高达2000多人,其中有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小朋友,也有马上要升入初中的孩子。家长对孩子“泡”图书馆非常支持,经常有家长专门开车从很远的地方送孩子来借书。

学校图书室>>>

组织“换宝”看更多的书

“我们学校图书室里适合孩子的书籍有上万册,而且我们每年还会更新10%左右的书籍,孩子在学校根本不缺书读。孩子们在学校要上课,自主阅读的时间主要在家里,需要家长的引导。”记者昨天探访了岛城多家小学的图书馆,四方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方娜老师说,学校图书馆采取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借阅和以学生为单位的个人借阅两种形式,书籍在孩子手中“漂流”大概1个月的时间,孩子读书后会在书籍后面的阅读卡上填写读书心得。除了在学校读书外,孩子们的家里也不缺少书籍。方娜表示,学校还经常组织孩子开展“换宝”活动,把自己家里的书籍拿到“换宝”活动现场交换,让孩子们能看到更多的书籍。

多数家长青睐名著和作文选

【调查】

昨天下午放学时,记者在四方实验小学、德县路小学、大学路小学等岛城多家小学门口采访了42名小学生家长,其中17名家长知道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但只有1名从事出版工作的家长知道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记者了解到,国际儿童图书日也是丹麦儿童文学大师安徒生的生日,每年的4月2日,安徒生大师都会在全球无数小朋友的阅读中 “重生”。1967年4月2日,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把安徒生诞生的日子确定为 “国际儿童图书日”,以唤起人们对于读书的热爱和对儿童图书的关注。

记者在岛城多家销售儿童书籍的书店采访时,发现大部分店员对国际儿童图书日也不了解。他们表示,来书店买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一般会在世界读书日或者六一儿童节时,对儿童书籍进行宣传和促销。

“我女儿从两三岁还不认字时就喜欢看书,一本<动物界十万个为什么>翻来覆去看过七八遍,记得书上大部分的动物知识,我们这些大人看着都佩服。”记者采访42名小学生家长时,有20名家长承认,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已经超过了自己。从事市场营销的孟筑先表示,自己平时工作太忙,除了一些关于市场营销的工作用书籍外,确实很少看书。有时候11岁的女儿看了世界名著后找他讨论,常常会把他问倒了。“我现在脑子里能记住的书籍,都是高中或者大学时看的,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看过的书籍屈指可数。”在家当全职太太的邹志晖说,自己每天跟朋友聊天或者刷微信朋友圈,浪费了很多看书的时间,而女儿每天放学后,最大的爱好就是拉着妈妈一起看书,有时候学校还组织孩子和家长 “同看一本书”活动,有很多书她都是为了孩子才去看的。

哪些是家长心目中的好书?42名小学生家长中,有23名家长认为是世界名著,还有11名家长认为是小学生作文选,8名家长认为是《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记者在现场采访了7名家长的孩子,只有两名孩子选择了世界名著,其余的孩子们更喜欢漫画或者笑话。“我儿子的作文总是写不好,老师让孩子多看课外书,提高写作水平,但儿子总是看漫画。”家长马强说。记者了解到,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大部分家长给孩子买的书籍主要是绘本或者图画书,但上小学后,他们购买的主要是作文选等辅导书。

【声音】

读书需要氛围更要持之以恒

46岁的逄焕翔律师的家庭被评为首届全国“书香之家”,他家中藏书8000多册,主要包括国学经典、书法绘画、法律法规、百科全书等。阅读是逄焕翔夫妇和两个孩子最愿意做的亲子活动。逄焕翔告诉记者,读书可以增进人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养成一个好的读书习惯,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能起到促进作用。家里有了读书的氛围,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喜欢上了读书。通过读书,17岁女儿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6岁的小儿子也对书籍产生浓厚的兴趣。逄焕翔告诉记者,读书需要氛围,需要环境,更需要持之以恒。

“现在很多家庭都不读书,他们的阅读全都通过手机或者平板电脑,阅读的乐趣和家人的交流因此被隔绝了。”逄焕翔说,网上确实有很多资源,但通过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阅读很多都是快餐式的,缺乏深度和精度,读书不是比较阅读速度,而要讲究精读和思考。全家人如果能共读一本书,就可以相互交流,做智慧的碰撞,书籍作为桥梁和纽带,会拉近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

倡导家长孩子“同看一本书”

“老师让孩子多读书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让孩子写作文。读书会让孩子终身获益,我们希望能让孩子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方娜老师说,小学是孩子阅读习惯刚刚开始养成的时候,学校和家长都要小心呵护孩子的阅读兴趣,并让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如果家长一味强迫孩子看辅导书或者作文选,会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反感,最终得不偿失。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首先要做榜样。家庭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经常组织家长和孩子“同看一本书”活动,就是希望通过这种亲子阅读,让孩子和家长在阅读时相互讨论,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阅读方法。

应让孩子阅读有营养的书籍

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傅老师表示,在他们馆藏的22种少年儿童书籍中,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最受孩子们的欢迎,大概能占到总借阅量的25%。傅老师观察发现,现在的儿童阅读时有“快餐化”倾向,一些悬疑、幽默,甚至恐怖的书籍,尤其是良莠不齐的网络小说,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但这样的书籍孩子看过之后没有多少收获,甚至部分网络小说有成人化倾向,会误导孩子。儿童阅读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引导,应该给孩子送上有营养的精神大餐。在保护孩子阅读兴趣的前提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看一些科学类、知识类、励志类、历史地理类的儿童书籍。

本版撰稿摄影(除署名外)记者 黄飞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