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的哥牟孝栋对宋吉先老人的“温暖一背”让他原本单一平静的生活起了不小的波澜,直到5月22日下午,仍有高中同学给牟孝栋打来电话称,看到媒体对他善举的报道,要约他吃饭。牟孝栋和父亲这对出租“父子兵”已经从业6年有余,他们是如何抓起出租车方向盘的?牟孝栋平时的工作生活什么样?他是一个怎样的人?5月22日下午,城市信报/信网记者随车跟着他体验了他的日常工作生活。
中午饭在车上吃饼,吃完接着干活
早上7点,牟孝栋开着他专为出租定制的桑塔纳从家出发了,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作息习惯:早上七点出门,下午四点收车回家,54岁的父亲从他手上接过车钥匙开始跑夜车。夜班一般会在晚上十一二点结束,在此前传统出租车行业还未受到网络约车的严重冲击时,夜出租有时能开到凌晨一两点。
5月22日11点30分,牟孝栋一天的营运暂告一段落,他如约准时给记者打来了电话,当天上午更早的时候,记者找到牟孝栋称想跟着他体验一下他一天的工作生活,在征询了公司领导的意见后,他答应了记者的请求。
“我七点出门算晚的了,早的时候五点就出门了,”记者邀请牟孝栋到单位食堂吃工作餐,排队时他告诉记者:“早上出门前在家里吃饭,我对象都做好了。中午就只能在外面走到哪吃到哪了。”牟孝栋提及,他最常的做法就是买三个饼在车上吃,吃完了接着干活,捞不着午休。江西路上那家很多的哥去吃的排骨米饭也为牟孝栋所熟知,“如果上午能干到两百块钱以上,就去吃个排骨米饭。”
在与记者吃饭时,牟孝栋接到高中同学的电话,说看到了关于他善举的报道,他一边笑着一边回道:“下班回去了我给你打电话。”就在下午营运时 ,还是有高中同学给他打电话约他吃饭,但被牟孝栋婉拒。说到原因,“现在的年轻人聚会哪有不喝酒的?”而牟孝栋不愿意喝。
换过不少工作,受邻居影响抓起方向盘
牟孝栋是1987年生人,2005年高中毕业后便踏入社会工作。他曾经在青岛钢厂工作过一年时间,在崂山矿泉水厂工作过半年时间,在青纺干过半年时间,在电子厂工作过三年时间——这是他干得最久的一份工作,也是干出租车司机前的最后一份工作。
为什么会选择干出租呢?“我前屋(邻居)那会跟我父亲说干出租挺好的,那会(干出租车)也确实挺好的。我别的也不会干,高中毕业第一件事就是把驾照考出来了。”2011年,牟孝栋的父亲自己买了车,他紧随父亲的脚步,一个月后也成了一名的哥。
5月22日早上7点22分,牟孝栋接到了第一单生意,一名乘客要由海大崂山校区去往青岛二中。牟孝栋家住中韩街道牟家社区,这一单正好顺道儿。
中午12点,记者坐在副驾,准备开始跟着他体验“拉活儿”。牟孝栋告诉记者,他通常会选择在商超附近“跑活儿”,沿海一线的景区也是跑活儿的好去处。但牟孝栋更倾向于“靠活儿”,即把车停在特定的地点,等待乘客“主动上门”。出租车计价器上会显示里程数,这包括载客及空驶两种情况,每次行驶状态的切换,这个数字都会被清零。牟孝栋说起了他的习惯:“跑到10公里还没活儿的话我就开始靠活儿。”医院是他经常选择的靠活儿地点,能遇到宋吉先老人也并非偶然。
起初,记者担心,坐在副驾会不会影响牟孝栋营运,就连他自己也说,如果记者坐在副驾就不能靠活儿只能跑活儿了,因为乘客看到车上有人就不会再主动拉开车门。
他说自己胆子小不会说话更不敢挑客
12时10分许,牟孝栋的车由南京路拐上宁夏路,在二轻新村公交车站附近,牟孝栋遇到了记者上车后的第一位乘客,他主动打开车门并解释:“可以坐,上来吧。”
这位乘客的目的地是西镇,牟孝栋询问起乘客如何选择路线。“怎么走要跟乘客商量着来。有的乘客经常从一个地点去另外一个地点,路线、价格、路况他都很熟悉。如果你自作主张选择路线,碰上堵车 ,价格比平时多出来个一块两块,乘客就有可能会投诉你。”
接下来牟孝栋又顺利拉到两单,但记者也发现,除了询问目的地和行驶线路,他是一个很少与乘客交流的人。
“我‘胆子小’,不会说话。”牟孝栋说。醉酒的人是牟孝栋最“惧怕”的一类乘客,但在他靠活儿时,有的醉酒乘客会直接拉开车门坐上来。“有一次拉了个喝醉的,一路上不停地说我路走错了,我明明就是按照他说的走的,到了地方不给钱就下车了。还有一次,拉了两个喝醉的,直接在车上睡着了,怎么叫都叫不醒,我只能用他的手机给他对象打电话,把他送到他们家楼下。”牟孝栋说。
“那些挣得多的会‘说话’,他们会挑客,”牟孝栋说:“明明就是不想拉,但他们会找各种理由,把话说得很‘漂亮’,乘客也不会投诉。我就不会说,也从来不敢挑客,就会老老实实干活儿。”
车辆行驶到哈尔滨路清江路路口附近,牟孝栋的车被两名男子招手拦下。两名男子打开后备厢,将一个烧烤炉放了进去,随后从副驾车窗递进一张纸条,上面有一串手机号码。
“你给这个号打个电话,问问他在哪,然后把炉子给他送过去,到了他给你钱。”一名男子说。牟孝栋想也没想,拿起手机就拨了过去。
“你不怕他们骗你或者到了之后不给你钱?”记者问。“不会的,东西在你车上不会不给你钱的。以前我也遇到过,不过是让给送轮胎。”牟孝栋回答。
曾经没收到车费还“倒贴”乘客钱
在送货途中,牟孝栋给记者讲述了他曾经被骗的经历,而且不止一次。
三年前,牟孝栋拉到一位要去恒星学院考试的学生,学生到达目的地后说自己没带钱,让同学给自己送。“车费是43元,我跟她说不用了,让她给我充话费就行,我还给了她7块钱,寻思让她凑个整,”牟孝栋回忆:“后来电话就打不通,她换号了。”
牟孝栋说那一次的经历让他整个人气得第二天一天都没出车。牟孝栋说着自己也笑了起来,但这一次的经历并没有让他“长上记性”。
今年5月初,牟孝栋拉到一位中年男子,跑了一个往返后,对方说自己没带钱。车费是33元,牟孝栋说让对方给自己充话费,“我说充30块就行,还给他抹了零”。然而,打通过两次电话后,对方就再也不接电话了。“我看那个人非常老实,说话也很诚恳。后来给他打电话他还接,还承诺说一定给我充。”牟孝栋说起他选择相信对方的原因。
自从5月16号的事被网友记录下来发到网上后,平时除了开出租车,业余生活就是上上网、一个月除了婚礼和家庭聚餐捞不着休息的牟孝栋突然变得“忙碌”起来。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接受行业主管部门表彰、接受社区嘉奖,伴随而来的,还有亲戚、朋友和同学不断的来电。
与记者吃饭时接到高中同学的来电;把老年乘客送到目的地后帮老年人从后备厢取行李时也接到同学的来电,“他们说是刚看到新闻知道的,要约我晚上吃饭”。牟孝栋原本风平浪静的生活一下子泛起了不小的涟漪。
牟孝栋似乎有些不太习惯生活突如其来的改变,在与记者吃饭的过程中,他试探性地询问“差不多该结束了吧?”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张越
[编辑:光影]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