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胶莱河是元代运粮河 沿河村庄成繁华交易口岸

2016-07-27 09:20:02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光影

南粮北调的“黄金水道”

除胶莱运河,青岛其实还有一条马濠运河,位于今天的黄岛区,当年这条运河连接了黄海和胶州湾,虽然和走胶州湾入口省不了多少距离,但可以让运输船避开胶州湾入口处的暗礁,安全进入胶州湾内,到达胶莱运河的胶州湾口。

“马濠运河其实是当年胶莱运河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补充,在今天位于黄岛区的马濠公园旁边,就是700多年前的马濠运河遗址,当时的马濠运河是海水运河,但现在的运河里已经不是海水,而是景观用的淡水。”谈论起当年的历史片断,青岛大学教授、青岛文史专家郭泮溪能清晰讲述诸多细节。作为我国唯一的海水运河,马濠运河南边入口在唐岛湾,北边出口在胶州湾的前湾,曾是明朝时期航运的重要航道。1997年,黄岛区投资修复马濠运河,将运河遗址的南北两端采用暗渠连接排水,中段约500米则改造成石砌的明渠,并在运河东侧修建了马濠公园,成为了黄岛区热闹的休闲场所。

在研究青岛内河文化中,林玉海也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他在《明史·河渠志》中查到了讲述马濠运河“身世”的记载: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秋,元世祖忽必烈开凿南临灵山海口的马濠,北达掖县海沧口,长达350里的胶莱运河,但开凿马濠段“遇石而罢”。至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山东按察副使王献受命将大石炸开再次开凿马濠运河,整个工程仅用3个月的时间,马濠运河凿成。

“元代定都今天的北京,但产粮基地却在南方,大量粮食需要运输到北方,海运之风逐渐兴起后,若绕行山东半岛,路途遥远、急流险滩难以行船,胶州湾就成为北上的必经之地。”林玉海分析,而胶州湾出入口礁石林立,自唐岛湾以北叫马濠的平岗处开凿运河至前湾,就成为避开胶州湾出入口礁石之险要地的线路,成为进入胶州湾的最佳方案。所以凿通了马濠运河,就算是真正意义上打通了胶莱运河,建成了横跨山东半岛的黄金水道,南方大量的粮食物品,源源不断运往京城。

黄岛区博物馆馆长翁建红介绍,从《新开胶州马濠记》的文字记载上,也能看出马濠运河沿岸经济和文化的繁荣,700多年前,南北商贾,舳舻络绎,往来不绝,百货骈集,贸迁有无,远迩获利矣。而现在胶州湾畔的官厅、濠南头、濠洼、濠北头四个社区,也正是当时运河两侧的村庄,名字也由此而来。

胶莱河缩短“黄渤”海湾距离

记者沿河采访了解到,胶莱运河现在虽然不再作为运输所用,但是沿河两岸的农田干旱时可使用河内的水源灌溉,这么多年来居民在丰水季节没有受到洪水的袭扰,也得益于胶莱运河泄洪排涝的作用。如今,胶莱运河的很多河段已经被当地开发成了旅游观光区域,修建了沿河公路,沿河也建起了很多新农业产业园区,发挥着新的作用。

“元代启动的胶莱河,直接将黄海到渤海湾缩短为100多公里,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很大的贸易运输作用。通过胶莱河直通胶州湾的路线,就类似于我们熟知的巴拿马、苏伊士等运河,除了能节省时间和成本,还能避免一些危险。”林玉海说,明代中期以后至清代,由于沿海倭寇为乱,政府实行海禁政策,而着力疏通利用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对胶莱运河的浚治则采取轻视或反对的态度,虽然期间有人提起胶莱运河的疏浚之事,但也屡议屡罢,再也没有引起当时统治者的重视。

记者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和采访众多历史专家了解到,由于明朝疏通了京杭大运河,成为南北运输的“主动脉”,所以从明代直到现代,胶莱河的运输作用逐渐衰落,但沿河一直保持着不错的生态环境。

几年前,有人提出设想,在胶莱河基础上拓宽、拓深,挖出仅次于苏伊士运河的世界第二大人工海水运河,连接青岛胶州湾和渤海的莱州湾,一方面缩短海上运输距离,另一方面让渤海和黄海的水增加一条交流渠道,有利于渤海的水质改善。相关专家分析,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经济圈,北京和天津都在这一地区,因此渤海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战略地位。打通黄渤海后,就接通了海上大动脉,和古人利用胶莱河一样,黄渤海间的航程大大缩短,促进环黄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与日本、韩国港口群的紧密联系与发展,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新亮点。但也有专家提出反对意见,若打通引入海水,将会对沿河周边的环境带来一定破坏,造成周边一些土地变成盐碱地。

下篇预告

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起),倭寇7次大规模侵扰山东沿海,当时的莱阳、即墨、胶州、诸城等地受害最大。一天下午,一股倭寇从鳌山附近登陆,向鹤山附近几个村庄进攻。村民们得到消息后扶老携幼,带着家当,慌忙向鹤山里撤。当倭寇追赶到鹤山山腰时,天忽然暗下来,雷声隆隆,山林间人影时隐时现,灯笼火把漫山遍野到处晃动,好似有千军万马。倭寇一看这阵势,想开火枪,枪却不响,想举军刀却连力气也没有,最后只能败退。躲在山里的老百姓逃过了一劫,心里庆幸却也十分迷惑,这到底是谁击败了倭寇?最后,有人发现老君殿内八仙的神像浑身泥沙,汗流浃背,像是刚从战场上回来一般,大家认为这是八仙显灵,用神力击败了倭寇。这虽然只是个传说,但青岛沿海却真有海防兵为抗倭在这里驻扎过,他们留下的印记现在还能找到。请继续关注青岛市文广新局、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和青岛早报联合推出的“青岛海上丝绸之路考古行”第八篇——“600年前 青岛滨海隐藏一部‘海防史’”。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